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世界现代史课后练习题
世界现代史第一章一.简述20世纪初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地位(一)、欧洲列强在世界的殖民统治亚非拉三大洲大部分地区被欧洲国家所控制(二)、欧洲的经济优势20世纪初,欧洲是世界银行家。英、法、德是向国外投资的主要国家。伦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同时,欧洲也是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英、法、德三国是欧洲最主要的工业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欧洲也占优势。(三)、欧洲强大的军事力量俄、法、德、英是当时世界上的头等军事大国。到1914年,俄、法、德、英的陆海军人数分别为135万、91万、83万和53万。而新兴的日本和美国,它们到1914年才增至30.6万人和16.4万人。欧洲强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四)、欧洲的社会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国家开始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政治上,以内阁制和总统制为基础的行政国家体制比较普遍在欧洲实行,并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3)军备竞赛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必然表现4)巴尔干问题是大战的火药桶大战前,巴尔干问题主要是由于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奥斯曼、奥匈、俄罗斯三个王朝的干涉造成的。后来欧洲几个大国也纷纷加入,酝成为:A、波斯尼亚危机(1908年)B、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C、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怎样形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迅速发展,国力迅速上升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超过了英国和法国。但是,德国的政治地位远不如英法。地理位置也不好,被英法俄三大国夹在中间。由于德国起步较晚,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国瓜分完了。所以,德国要想崛起,就必须挑战英法的统治地位,建立新的秩序。而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则分别因为与沙俄和法国的矛盾,被德国拉进了同盟国集团。三国同盟的形成,使英法俄三国赶到恐惧,所以成立了三国协约,对抗同盟国集团。四、综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一)战争爆发(1)、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芡·斐迪南夫妇在检阅军事演习后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大战的爆发:7月28日,奥匈拒绝和平解决和所有调停,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初,德国先后向俄法宣战。不久,英国对德宣战。第一次大战全面爆发。1915年4月,英法俄以牺牲奥地利、土耳其的领土,换取了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参战。(二)双方的实力和战略计划1、德国作战计划:先发制人,先西后东,各个击破的速决战(“施里芬计划”)2、协约国计划:俄、法同时进攻德军,使德军两线分兵作战;英国发动海上作战,封锁德国。五、简析美国参战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一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借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之机大肆渔利。随着美国对协约国出口的增加、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德国实謦“无限制潜艇战”,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的立场;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还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从根本上看,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想攫取世界霸权,这是其参战的根本原因。(2)影响:使许多中立国如中国等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从而扩大了协约国阵营,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美国在军事上直接援助协约国集团,有利于协约国集团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第二种答案:原因:1.密电事件1917年3月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一份德国外交大臣发给德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这份密电被英国截获并破译后,转交美国,内容是引诱墨西哥参战,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宣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密电公布后,美国舆论大哗,反德情绪骤然升温。2.经济利益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特别是俄国已发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不得不参战。3.政治利益美国参战前的“中立”,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4.战争准备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陆军只有25万,此时参战力不从心。同时,美国人民反战情绪普遍,威尔逊面临1916年的总统竞选,便以“威尔逊使国家免于战争”为口号,迷惑选民捞取选票。1916年威尔逊已在总统竞选中获胜连任,美国也已作好了战争准备。因此,美国参战的目的绝不像总统威尔逊在对德宣战演说中所宣称的那样:“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只不过是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5.直接原因: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直接损害美国的现实利益。六、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并说明它产生了怎样的结果与影响?(一)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战争(二)结果与影响:(第一种答案课件的)1、大战给世界特别是欧洲的人力、物力造成巨大损失2、大战的重大后果之一是欧洲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大战摧垮了德意志、奥匈、奥斯曼土耳其和俄罗斯四大帝国。战胜的英国和法国被严重削弱。美国和日本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力量,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3、传统的国际格局被打破社会主义苏联的建立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打破了传统的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的国际格局4、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脱离俄国成为独立国家;波兰复国;奥匈帝国瓦解,分离成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奥斯曼帝国瓦解,土耳其成为单一民族国家。5、大战引起了一系列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结果与影响:(第二种答案)1.战争从整体上削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造成了世界体系中力量格局的改变2.战争期间,各交战国对经济普遍实行国家监督,管制和调节,促使经济从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的趋势。3.战争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直接促使了战后的革命高潮。4.大战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卷入世界历史进程,成为那里新的民族觉醒和民主革命运动高潮的催化剂。第二章一、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两个政权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具体表现在:第一,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在革命起义过程中诞生的,它不仅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而且具有临时工农革命政府的性质,是“工人政府的萌芽”。在二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天,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唯一存在的实际权力机关,完全可以掌握全部国家政权。但为何没能完全掌握国家政权?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二月革命前的布尔什维克常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列宁被迫侨居瑞士,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二是由于广大工农群众过去长期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从思想觉悟上和组织程度上都还跟不上急剧转变的形势;三由于掌握苏维埃领导权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主张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苏维埃只要在一旁“监督”就可以了,从而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以建立。第二,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初期,临时政府是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政府,但是它没有掌握武装,它是依靠苏维埃的支持而存在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虽然没有掌握国家政权,但它得到广大武装工人、士兵的拥护,成为左右局势的实际力量。第三,两个政权并存反映了二月革命后俄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当时无产阶级还不够强大,不能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虽然窃取了政权,却没有力量解散苏维埃而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单一国家政权;小资产阶级政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把持了苏维埃的领导权,帮助资产阶级抢夺了革命胜利果实。两个政权并存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出现的奇特现象,是一种暂时的、过渡的、不稳定的状态,形势的发展必然要求把政权集中到一方:或者集中在临时政府,或者集中在苏维埃。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列宁的《四月提纲》回答了俄国革命面临的这一重大问题,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路线、方针和具体计划。二、《四月提纲》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内容:①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②提出了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③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仍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要摆脱这场战争,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④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列宁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列宁预计到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⑤在经济方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四月提纲制定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策略。意义:《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及评价?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2、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3、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4、贸易国有化,禁止一切私人贸易和地方商品流通评价:余粮收集制使农民负担加重,但没有苏维埃政权就没有农民的土地,因此农民巨大牺牲才使得苏维埃政权得以存在。苏维埃政权初期限制了资产阶级,但它们在危机时乘机破坏,反抗,苏维埃政权不得不采取的行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谈论是如何维持政权存在问题。再则生产受到损害时战争造成的,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所有我们把一切归于保护苏维埃政权上就容易理解了。但是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仍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错误的,是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的。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维护苏维埃政权得非常性措施。四、简述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成果。1、成果: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沉重打击了容克地主和官僚贵族势力,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此次革命是工人阶级和底层劳动群众在斗争中争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经受了锻炼,建立了德国共产党。同时推动了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共产国际的建立。2、德国十一月革命失败的原因德国十一月革命之所以未能实现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首先是不具备主观条件,即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当革命爆发时,德国无产阶级还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进程中虽然建立了德国共产党,但在思想上,政治上都很
本文标题:世界现代史课后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0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