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1章1.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1)系统自然观:a.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b.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c.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d.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2)人工自然观a.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b.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c.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3)生态自然观a.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b.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4)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a.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b.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c.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2.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答:一.生态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社会文明。a.生态文明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1)工业技术是从农业技术延续而来的。2)工业文明并未全部消除农业文明的印迹,生态文明也不能完全消除工业文明的印迹。b.生态文明是构建生态主体的新闻明。c.生态文明是关注“自然——社会”生态的新文明。d.生态文明是现实性和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二.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的思维倾向、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原则、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范的形成、理解和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创建,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第2章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答: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指科学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并且向技术转化的越来也快;同时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含量越来越高。科学与技术衔接后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致融合成连续的整体。1)科学与技术产生的时间距离越来越短,即科学向技术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1895年电磁波通讯原理的提出到1921年第一个公众广播电台的创建,科学转化为技术花费了26年;在最近二十年,多媒体电脑从1987年提出原理到1991年试制成功,科学转化为技术花费了4年。据研究,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的时间,在二十世纪初大约需要30年,至二十世纪中叶大致为10年,二十世纪下半叶缩短至5年左右,并且今后会越来越短。2)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技术比过去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水平,譬如,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建立,离不开无线移动通讯原理的提出;另一方面,科学在很大程度也依赖于技术的状况与需要,如进行粒子物理研究就不能没有回旋加速器这一技术产品。3)在生产的目的下,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了。知识的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大致途径是科学�技术�生产。人们研究科学,发明新的技术,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即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最后都要落脚于生产这一目的。因而在生产的目的下,科学与技术正在融为一体,像软件研制这类活动,就既要提出原理,又要考虑实施这一原理的技术和方法。4)在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下,科学与技术统一起来了。在前述的“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步骤:一是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二是将应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其最终目标是要产生经济利益。从这可以看出,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和行为是造成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原因之一。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将原有的知识利用的“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改变为“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从而加速了知识的应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是会引发人们知识观念的更新。人们会追求“实用”的能产生经济利益的知识——科学与技术能融为一体的知识,而仅有科学的成份却没有技术因素的知识会被人们认为是“没用”的知识。这有利于知识的发展、普及、创造和应用。2.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答:一.科学发展的动力1)逻辑证实主义的发展模式逻辑证实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能够得到证实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用逻辑和数学来表达。科学之所以能够进步,主要是由于科学的方法,而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科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哲学的解释。由这种科学划界的标准出发,逻辑证实主义提出了一种静态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积累形成的。是一种最为传统的科学发展模式。逻辑证实主义的发展模式可概括如下:感觉经验——提出假说——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科学理论提出。2)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波普尔认为,由于科学的划界标准就是证伪,科学发现的逻辑就是猜测与反驳,因此,科学的发展应该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科学的发展应该开始于问题,而不是开始于观察。观察必须带有一定的问题来观察,从来没有漫无目的的观察。科学家面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和假设,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科学理论。这些猜测和理论之间相互竞争和批判,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从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了新的问题。3)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库恩在范式理论的基础上,将科学的发生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科学时期:也就是没有统一的共同体和范式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理论各执己见,还没有达到科学阶段。常规科学时期:在这一时期,因为有了公认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在范式的支配下进行研究。科学危机时期:范式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遇到不符合预期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整理论,吸收反常,直到使反常的东西成为预期的结果为止。科学革命时期:科学危机的实质就是新旧范式之间的更替,或者说科学共同体重新概念化的过程。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科学革命就宣布结束,从而使科学进入新的常规科学时期。4)社会科学发展模式对科学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动力问题,除了可以从科学内部分析,也可以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二.技术发展的动力在技术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存在着技术自主论和社会构建论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其中,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社会构建论则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目的和手段是相对而言又互为条件的,一种社会需要必须与技术可能性相符,与技术任务相关,并具备达到目的所需的条件,才能成为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3)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力此外,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也表现出巨大的张力作用。第3章1.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答:(二)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2)归纳和演绎(3)从抽象到具体(4)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更加密切。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充实了辩证思维中的世界图景;现代科学思维以其特有的方式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观点,并进一步促使辩证思维方法具体化、精确化。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相互结合日益重要。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科学研究。2.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有哪些?试析批判性思维对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创新思维方法:1)逆向思维法2)自由创造思维法3)集体智慧法4)问题探究法5)灵感思维法批判思维方法:1)有关概念的批判性问题2)有关判断的批判性问题3)有关推理的批判性问题4)有关论证的批判性问题重要意义:1.批判性思维过程中需要创新思维一个好的论证是经过正反多方面思考、探索、比较、分析、综合之后的结果,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果。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常见表现形式。批判性思维是获得新知识、发现真理的必经之路。人类发展中上的创新成果往往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2.创新思维过程中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维。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只在于批判,在于“破”,会阻碍创新。其实不然,批判性思维在重视“破”的同时也重视“立”,寻找好的论证和正确的知识是批判性思维追求的目标。由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密切关系也可看出,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育和鼓励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也需认识到,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各有侧重,前者更强调观点或论证的清晰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后者更突出观点或论证的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等方面第4章1.试析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一.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作为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有着自身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即科学属性。科学的社会功能既能通过科学属性体现出来,也能通过科学满足人和社会需要体现出来。科学的社会功能是随着科学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来的。今天,科学由于其独特的存在形态,其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科学作为精神文化概念,具有精神性功能。同时,由于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科学作为一种间接生产
本文标题: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0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