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两汉时期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简介
两汉时期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简介1犁轩:即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史记》、《汉书》中的犁轩或犁靬当作罗马帝国,说明那时对罗马帝国的了解还不全面,尚未有正式的来往。东汉时期把罗马帝国称为“大秦”。西汉时期汉朝的使者最远只到达安息国和乌弋山离国,而罗马帝国在地中海东部地区。东汉时期,已得知可从安息陆路绕道海北行出海西而至大秦,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大秦已经有了更多地了解和沟通。汉朝知道了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称为“犁鞬”,将其视为大秦国的国都。《后汉书。西域传》中对其作了详细的记述。东汉王朝不仅知道了“大秦”是个极为富饶的国家,而且了解到罗马皇帝常常想和汉朝友好交往,而安息王却想独霸丝绸贸易利益,千方百计的阻扰汉朝和罗马往来,甚至封锁罗马帝国的有关信息。直到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国的使者才绕道日南到达中国,向汉朝献上象牙、犀角、杜瑁等物产。在这之前,为了弄清大秦帝国的虚实,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西域都护府班超派遣甘英出使罗马,由于安息船商的危言吓唬,最远也只到条支,临海而归。随着罗马帝国向东方的扩张,加之丝绸贸易利益的冲突,罗马帝国与安息国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元前65年,罗马帝国征服了亚美尼亚,第二年兼并了塞琉西王国,并与安息人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公元前56年,罗马帝国前三巨头凯撒、庞培和克拉苏缔结了分治罗马帝国的新协定,从此就开始了迅速征服安息,乃至征服整个东方的扩张计划。公元前53年克拉苏率领的罗马军团与安息军队交战,结果罗马军团全局覆没,克拉苏被杀,罗马军团被全歼二万人,被俘一万人。公元前42年,罗马后三巨头屋大维、雷必达和安东尼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对东方希腊化地区形势统治权的安东尼再次挑起和安息人的战争。这次战争的结果安息人惨败。公元前36年,安东尼在叙利亚集结了十万大军,深入两河流域,直到安息腹部。结果罗马损失了四万多人狼狈撤走。公元前34年,安东尼再次出兵远征安息,但中途因意大利情况危急而率兵折回。安息军队攻入亚美尼亚。双方的战争便以安息的胜利而告终。从公元前30年起,罗马和安息出现了和平共处的格局,一直维持很多年。到公元116年,罗马大军又攻入安息,一度攻陷了安息冬都泰西封和塞琉西,直抵波斯湾。罗马和中国的商业往来,并没有因罗马帝国和安息国的战争而中断。安息人仍然控制着丝绸之路的西段,从丝绸贸易中获取巨额利润。2条支: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带,临波斯湾。塞琉西王国。含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土耳其部分领土。疆域与波斯帝国时期大致相等。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后疆域缩小。汉代属安息。3安息:本为古波斯帝国一个省,后隶属于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西王国,公元前三世纪独立,建立阿尔萨息斯王朝。二世纪末转衰,后于226年被萨珊波斯王朝取代。今伊朗、伊拉克东部及土库曼南部。王都曾三迁:1。尼萨城,2。百牢门,3。泰西封。4乌弋山离: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赫尔曼德河沿岸一带。西邻安息,东邻罽宾。国名可能是亚历山大城的译名。5身毒:今印度北部及巴基斯坦中部、北部一带。东汉后称“天竺”“印度”一名始于玄奘《大唐西域记》。6罽宾:汉代在今阿富汗喀布尔河下游及今克什米尔一带。隋唐两代位于阿富汗东北一带。居民主要从事农业,金银铜锡器物,制作精巧。罽宾也是大乘佛教的发源地。汉代以后有许多僧人来中国传教译经。唐代称“迦湿弥罗”,即克什米尔的古译。7欢潜:地处阿姆河下游和咸海三角洲一带。即后来的花剌子模所在地。8大益:地处里海东南,与花剌子模相邻的小国。该部首领阿尔萨希斯为安息王朝的创建人。9奄蔡:10余万人,西域古族名。康居西北、里海北岸至咸海中间地带。别名:“阖苏”。东汉时称“阿兰聊”,三国时称“阿兰”。东汉时属康居,部分西迁至今伏尔加河和顿河下游之间,四世纪后半叶,因遭匈奴西迁攻击,又有一部分西迁到欧洲。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指西汉西域都护府所辖之下的,乌孙以南、葱岭以东的“城郭诸国”和“行国”的约等数。三十六国中,大部分是城郭诸国,一部分是游牧部落的行国。包括天山北麓“山北六国”、“车师六国”共计12个国家;天山南麓北道11个国家;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一线的丝路南道13个国家。合计三十六个国家。葱岭内外的八个国家不在其内。在汉代,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国,人口多者八万余人,少者近一两千人。由于当时这些小国有30余个,所以班固所著的《汉书》中称其为“三十六国”。又由于他们多以城郭为中心,故又称“城郭诸国”。“行国”是指那些游牧为生、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没有城郭、居无定所的国家。乌孙国简介:据史家考证,乌孙的族源是商周时期的昆夷、绲戎。西汉初年,游牧于河西走廊之西,与走廊之东的月氏为邻。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月氏攻灭乌孙,昆莫(王)难兜靡被杀,地为所占,部众纷纷逃往今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乌鲁木齐、玛纳斯一带游牧,王子猎骄靡由傅父布就翎抱着逃奔匈奴,受到冒顿单于祖孙三代的养育。军臣单于继位后,见他已近成年,长得伟岸英俊,便多次令猎骄靡率兵征战,且屡立战功,于是又将当年一起逃到匈奴的乌孙民众交还给他,令其镇守匈奴西部边境。冒顿单于在位时,月氏遭匈奴右贤王重创,部首率族众大部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攻灭塞王国,是为大月氏(避入祁连山及其以南与羌人杂居的人数较少,称小月氏)。汉武帝建元初年(公元前140年),军臣单于发兵攻打大月氏,怒杀其王,王后和王子率众逃往其西南的阿姆河流域。受命随同征战的乌孙首领猎骄靡见伊犁河流域空虚,于是擅自率众西逐大月氏,尽占其地,在此重建了乌孙国,立都于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别迭里山隘西北的伊什提克),开始重写该国五百多年的历史。猎骄靡立国于伊犁河流域及西天山广大地区后,融合了原住民塞种和大月氏余众,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西域“最为强国,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见《汉书·西域传》),人口63万,其疆域东以今玛纳斯河为界,南接焉耆以西的天山草原至伊塞克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以南,北达塔尔巴哈台山一带与巴尔喀什湖相连,包括伊犁河南北今新疆西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和吉尔吉斯大部辽阔区域。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诸河流域,费尔干纳盆地[汉代属大宛国]以东的伊塞克湖盆地周围地带都属于乌孙国的领地。沙俄依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规定,强迫清钦差勘办西北界事宜大臣明谊等与沙俄钦差分界全权大臣扎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今塔城)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具体划定自沙宾达巴哈山口(今-苏联境内)至洁罕边界的中俄西段边界,连北京条约规定为界湖的伊塞克湖也划为沙俄内湖。1864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包括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连同周围广大地区,共达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占为己有,相当于一个黑龙江省。西汉时期乌孙国土四至范围:西北至巴尔喀什湖,阿拉湖、额敏河一线;东北至玛纳斯湖,与准葛尔盆地相接;北部大致以今塔城、克拉玛依市东北玛纳斯湖一线与匈奴右部、匈奴属国呼揭国相邻;西南至塔拉斯河、费尔干纳山脉,分别与康居国、大宛国相邻;东部至玛纳斯县,开都河上游至巴音布鲁克草原一线,大致与西且弥国、乌贪訾离国、车师后国、焉耆国等国近邻;南部以南天山为界,分别与捐毒[今乌恰县]、疏勒[喀什]、尉头[阿合奇县]、温宿[乌什县]、龟兹、等国相邻。一。天山北麓为主的行国:{自西往东排列}丝绸之路中段新北道走向:“新北道”指南北朝以后形成的丝路中段陆路通道,也是“草原丝路的一个分支”。即由敦煌出玉门关,沿天山北麓,经伊吾[今哈密]、庭州[今吉木萨尔]、轮台[今米泉]、张堡守捉[今昌吉]、石漆河[今精河]、沿伊犁河谷到达弓月城[今霍城]、涉过伊犁河,南下到达碎叶[楚河南岸的托克马克],再由此西行径康居国的撒马尔罕,前往安息[今伊朗],直到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这条丝路的开辟是在北匈奴西迁欧洲之后逐渐形成的。汉代天山北麓的大多是游牧国家,以下国家大多处在丝路中段新北道沿线上。1。乌贪訾离: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境内,王治在南山一带;一说在呼图壁县境内。初本单桓国地,后属车师,汉朝又将其与车师分开,同归西域都护管辖。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2。西且弥:今新疆玛纳斯县与呼图壁县之间的呼图壁河流域一带;一说在今新疆和静县之北。东汉以后并入车师后部。3。东且弥:今阜康市一带。东汉后并入车师后部。4。单桓:今乌鲁木齐市西北及乌鲁木齐市一带。东汉后并入车师后部。5。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与吉木萨尔县之间。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6。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东北一带。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7。劫国;今新疆米泉市至阜康市之间的甘泉堡一带。8。郁立师:在今吉木萨尔县境内。今吉木萨尔县以南大龙沟河谷一带后并入车师后部。以上称为:“山北六国”。均经营畜牧业。东西且弥二国,卑陆二国算为两个国家。9。车师后城长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10。蒲类后国: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之巴里坤湖一带。经营畜牧业。原属匈奴右地,后属车师。11。蒲类前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一带。经营畜牧业。原属匈奴右地,后属车师。12。狐胡国: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南达坂城及其邻近地区。农业、畜牧业兼营。13。车师后国:现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14。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西10千米的亚尔孜沟中交河故城(因河流分流城下,故称为“交河”。);该国位于天山南麓。历史沿革:汉代为车师前国,车师前王庭。前凉置高昌郡,隶属于沙州(敦煌)。北魏立高昌国。唐置西昌州,后改称为西州,安西督护府最初设在此地。。元朝属火州宣慰司。清属鄯善办事大臣。光绪设吐鲁番直隶厅,改隶迪化府。民国改吐鲁番县。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上(丝绸之路北线和中线的必经之地,因与楼兰相距较近所以在古书中两者常并称)。15。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高昌古城一带。该国位于天山南麓。16。小金附国:在今吐鲁番东20余公里的胜金口一带。《汉书。西域传》未详细记载,也未单独列出。《汉书。车师后城长国传》载:“地节二年[前68],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将免刑罪人田车师,积谷,欲攻车师,直秋收谷,吉、熹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攻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车师旁小金附国随汉军后盗车师,车师王复请击破小金附。”。《汉书。匈奴转上》也有反映:“西域城郭共击匈奴,取车师国,得其王及人众而去。单于复以车师王昆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余民众东徙,不敢居故地。”由此可见,小金附国在汉宣帝时期已经规模不小。地节二年[前68]到元康四年[前62],汉朝和匈奴激烈争夺车师长达六年之久,汉朝军队把车师国的民众和国王迁到渠犁一带加以保护,匈奴把车师国的民众裹挟到车师国东部,车师国都所在的地方空无民众,只剩下汉朝的屯田部队和匈奴军队对抗。上述事实印证了小金附国的规模,汉朝在神爵二年[前60]再次攻破车师后,只是将车师民众分为车师前、后国和山北六国,因为当时汉朝没有全部兼并北道的缘故。事实上这个小金附国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单列而已。以上八国原属匈奴右地或匈奴附属国,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军破车师后,以其地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八国。除蒲类前、后国外,其余六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狐胡国、小金附国]合称为“车师六国。”车师六国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东汉时惟蒲类前国尚存,人口2000余。同时有移支人入居蒲类。东汉后,蒲类先后为突厥、鲜卑属地。西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与东汉时期的车师六国有所不同。“车师六国”:西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为: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狐胡国、小金附国,合称为“车师六国。东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为: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六国,主要分布在今新疆东部地区。车师国综述:[两汉至北凉]车师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名“姑师”,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姑师人在战国时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活动遍布
本文标题:两汉时期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2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