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上海市某工程基坑监测检测方案
一、工程简况1.1工程简况1、工程名称:闸北区保障房项目(一期)2、工程地点:上海市3、建设单位:上海晟宇置业有限公司4、勘察单位:上海市民防地基勘察院有限公司5、设计单位: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本工程由5栋住宅楼,一地下2层车库及其配套设施组成,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36034m2,总建筑面积146534.5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3179.76m2,地下建筑面积43354.74m2。1.2周边环境概况本工程位于上海市范围内,拟建场区周边环境条件较为复杂,根据总平面图及现场踏勘,场地周边主要环境如下所述:1、东侧:基坑东侧距离用地红线近,最小距离1.2m,红线东侧为拟建绿化带,为甲方所征用,绿化带外侧是西宝兴路,西宝兴路下有9条市政管线,其中最近的信息管线到坑边的距离为6.7m,燃气管线到基坑的距离为30.50m。2、南侧:车库南侧东段为1#楼,1#楼南侧为内部场地,该侧基坑到红线距离较远。基坑西南侧红线外是黄山路,基坑到红线距离为7.7m,黄山路上有市政管线,其中煤气管线到基坑的距离为14.1m,黄山路南侧为三阳小区,小区内为6-7层浅基础住宅,到本基坑最小距离为15.4m,3、西侧:基坑西侧为平型关路,基坑到红线距离为4.2m,黄山路上有市政管线,其中煤气管线到基坑的距离为15.9m,4、北侧:基坑北侧一二期间道路,为内部场地,本基坑施工期间作为施工道路。5、本基坑环境保护等级为二级。1.3基坑概况本工程±0.000所对应的绝对标高为+4.75,根据勘察钻孔平面图及地形图,场地自然地面绝对平均标高暂按+4.00m考虑,即相对标高-0.75m,地下车库底板顶标高-9.55m,板厚800mm,墙下梁高1200mm,垫层厚100mm,则坑底标高-10.85m,基坑开挖深度为10.10m;主楼部位板顶标高-9.55m,底板厚度800-1200mm,该部位基坑开挖深度为9.70-10.10m,集水井超挖1.0-3.3m,基坑基本呈规则L型,车库基坑周长约696m,开挖面积约20581m2。1#楼基坑呈长条形,基坑周长约147m,开挖面积约1005m2。基坑围护方案为:1#楼采用土工法结合钢支撑(北侧深坑较深采用灌注桩),地库采用钻孔灌注桩+三轴搅拌桩止水+二道钢筋砼支撑方案。车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1#楼为三级。二、监测目的及依据2.1监测目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情况、材料性质、施工工况和外界其它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理论预测值尚不能准确、全面、充分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本工程的监测目的主要有: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判断上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合理或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实现对下步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通过监测确保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期间,本基坑围护和支撑结构体系处于受力均衡、安全、可控状态;3、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使得整个基坑通过监测及早发现止水帷幕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封堵止漏,防止大面积涌砂而出现险情;4、将现场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实时工况,进一步优化方案,细化措施,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又好又快的建设目的。2.2监测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6、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TJ08-61-20107、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8、上海市《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9、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2051-200810、业主提供的本工程相关资料。11、同类工程实践经验。2.3方案编制原则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关单位的要求,本监测方案的编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监测保护范围基坑开挖施工期间,按二倍的基坑开挖深度确定本工程最大影响范围,按三倍范围进行调查和巡视。因此此范围内基坑本体和基坑围护墙体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土体均作为本工程监测保护的对象。2、监测点布设原则(1)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必须能客观全面反映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及围护体系的变形。(2)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统一规划,逐步实施。并结合本工程周边环境及地质情况特点科学合理布点。(3)对关键部位有针对性布点,布点尽量均匀,兼顾全局满足系统控制。3、采用的监测仪器监测仪器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准确、监测频率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要求,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三、监测内容及项目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监测内容为周边环境监测及基坑围护体系监测。各监测点的布设与施工顺序和保护对象必须相对应,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作业位置,监测保护的重点也会有所侧重。本次拟定监测项目具体如下:1、周边地下管线垂直位移监测2、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3、坑外地表垂直位移监测4、围护墙顶垂直、水平位移监测5、围护结构测斜监测6、坑外水位(潜水)监测7、支撑轴力监测8、立柱垂直位移监测四、基准点、监测点布设与保护4.1基准点及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监测控制网分两种:平面控制网用于水平位移监测;水准控制网用于垂直位移监测。1、控制点布设平面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计划为同点,不少于3点,用于控制整个监测区垂直及水平位移。基准点设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之外较稳定的地方,且尽量采用固定观测墩;无条件布设固定观测墩时用划"十"字的测量道钉埋设。具体布设将在进场后据现场条件确定。2、控制网联测水准控制网采用水准路线测量,定期进行水准控制网联测(每1~2个月一次),当基准点前后两次标高差值超过允许值,即以新高程值为起算高程;对水准仪定期进行i检查(一月一次),保证水准测量资料可靠性。基准网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垂直位移基准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时可以只观测单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观测顺序:往测:后、前、前、后,返测:前、后、后、前。平面基准点控制网及监测点观测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技术指标参数见表。定期进行平面控制网联测(每一~两月一次),检查各基准点的坐标,保证平面测量资料可靠性。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4.2监测点的布设1、地下管线垂直位移(1)布点原则:取距基坑开挖最近的管线;取硬质压力管线(如上水,煤气,等);取埋设管径最大的管线;监测点尽可能设在管线出露点,如阀门、窨井上。监测点的布置应相互兼顾,各管线均按15m~20m间距布置,尽可能组成监测剖面(断面)形式。最终布设点位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布设方法:尽可能利用管线出露地表的部分作为直接点;现场水泥或沥青地面,直接在地下管线正上方对应位置冲击钻孔并直接在地下管线上部地面打入测量专用道钉,并确保其牢固。2、建筑物沉降监测(1)布点原则:根据基础类型及荷载有明显不同处及伸缩缝或老建筑物连接处的2侧,在建筑物的角点、中点布置监测点,间距为10~25m。施工前面对建筑物和构筑物已有的裂缝进行拍照,并对其裂缝长度和宽度进行详细记录。(2)布设方法:沉降监测点尽可能利用建(构)筑物上原有的测量标志,如果没有测量标志,可采用在离墙角50cm处的墙面钻孔,埋入弯成“L”型的Φ10圆钢筋,用混凝土浇注固定,或用射钉枪直接打入钢钉于相应部位。高度以高出地坪0.3m-0.5m为宜。3、坑外地表沉降监测(1)布点原则:在基坑周围道路布设沉降剖面,每组剖面长度为15米左右,5点/组,围护墙外侧2米开始,点间距3米。(2)布设方法:直接在道路路面或基坑周边土体设定位置冲击钻孔,并打入测量专用道钉,并确保其牢固。或采用地表桩的形式,直接布置在土层内,测点采用约0.5m长钢筋,埋设低于地表下3cm,周边浇捣混凝土固定。4、围护墙顶垂直、水平位移(1)测点布设:拟布置于圈梁上,每20-25米布设一个测点,监测点与测斜孔口对应,重要部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加密。(2)布设方法:圈梁浇注混凝土时直接将有“十”字的测量道钉埋入圈梁设定位置中;或在已建围护墙顶设定位置冲击钻孔并打入带“+”字的测量专用道钉,并确保其牢固。5、围护结构测斜(1)布点原则:每40米左右布设一个测斜孔,测斜管与围护深度一致。局部开挖较深或周围环境复杂、监测等级要求较高的区域测孔进行加密。(2)布设方法:将4m(或2m)一节的测斜管用束节逐节连接在一起,接管时除外槽口对齐外,还要检查内槽口是否对齐。管与管连接时先在测斜管外侧涂上PVC胶水,然后将测斜管插入束节,在束节四个方向用自攻螺丝或铝铆钉紧固束节与测斜管。将测斜管用管套衔接,自攻螺丝固定并密封。如下图:把测斜管绑扎在钢筋笼上,测斜管的绑扎定位必须牢固可靠,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上浮或侧向移。绑扎在钢笼上的测斜管随钢笼一起放入槽内,待钢笼就位测斜管内注入清水,防止其上浮;在测斜管上端口,外套钢管或硬质PVC管,外套管长度应满足以后浮浆混凝土凿除后管子仍插入混凝土50cm。测斜管的顶底两端头用布料堵塞,盖好管盖;检查测斜管内壁的一组导槽,使其与围护体水平延伸方向保持垂直。在钢笼起吊放入地槽过程中要有专人看护,以防测斜管意外受损。如遇钢笼入槽失败,应及时检查测斜管是否破损,必要时须重新安装。6、坑外地下水位(1)测点布设:拟在基坑周围设定位置布设坑外地下水位孔监测孔,孔深6-8米。(2)布设方法:用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孔底部以上2m处安放PVC透水管,在其外侧用虑网包好。然后逐节将水位管插入孔内至设计深度。在透水管的深度范围内回填黄砂,以保持良好透水性,然后用回填膨润土将孔隙填实。成孔后加清水,检验成孔质量,孔口用盖子盖好,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7、支撑轴力监测(1)不点原则:支撑尽可能选择应变最大的截面,一般选择在支撑的1/2~1/3的位置处安装钢筋计。每层支撑的监测数量不少于每层支撑数量的10%,且不少于3根。(2)布设方法:砼支撑:在支撑浇捣前,钢筋应力计与支撑对角主筋焊接(支撑主筋切割掉与钢筋应力计长度相等的一段,将钢筋应力计两端的连接钢杆与切断的主筋两端焊接),并拉出导线到集线箱,浇捣混凝土时,注意保护导线。钢支撑:每组测点布设一个应变计。8、立柱沉降监测(1)布点原则:立柱沉降监测宜选择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监测点宜布设在便于观测和保护的立柱上。(2)布设方法:在设定位置冲击钻孔,或在支撑浇捣后将测量专用道钉埋入在设定位置。监测点汇总表4.3监测点的保护1、监测点的保护工程监测中,由于测试元器件基本埋入混凝土和土体内,这样使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维修的性质。因此除切实认真做好有关监测点、传感元件的安装埋设工作外,对测点/孔的现场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要。(1)为避免泥土、污物或其它物质进入仪器、导向或其它部分,影响测试结果或造成测试无法实施,也为了在使用、施工过程中不轻易遭到破坏,影响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必须对所有安装埋设监测设施设立保护装置进行保护。(2)监测点应明确标示监测点的点号,同时在埋设工作完毕后应向各方提交监测实际埋设图纸以供查找。(3)日常监测过程中经常派人巡视各监测点,及时掌握监测点的完好状况,对破坏的测点应在第一时间内尽可能的替换修补。2、与施工单位的配合除我公司做好现场监测点/孔的保护措施外,施工单位也应配合、协助我公司共同做好监测点孔的保护。(1)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了解每天的施工进度情况,对重要工况安排现场监护人员协同施工单位共同保护好监测点。(2)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明白监测点对本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3
本文标题:上海市某工程基坑监测检测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3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