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专语文期末试卷(上)
2013—2014学年语文(上)期末试卷一、选择题(24分)下列多音字,在词语中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鲜xiān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应提供供不应求D.当dāng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她第一次听青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B、泉源长年为我送来清凉的慰籍。C、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D、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待弄它,不敢再大意。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又觉得,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的地方。A、细致清闲寂寞深沉B、细腻清闲落寞深沉C、细致悠闲落寞深刻D、细腻悠闲寂寞深刻4、下列修辞判断错误的是()A、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替代)B、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一看像一团烟雾。(通感)C、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对仗)D、失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比拟)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B孔繁森同志生前使用过的东西。CD6、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是()A、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温B、造字法有四种:指事、象形、形声和代替C、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D、《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二、默写(4分)7、《窦娥冤》中:为善的,造恶的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8、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三、科艺文阅读(12分)据国外媒体2013年12月16日报道,一项新研究显示,就在接下来70年内,海平面将上升2英尺(约合0.6米),到2200年会上升8英尺(约合2.4米)。这项研究表明,数以百计的沿海城市面临消失的危险,而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科学家现在称,我们已唤醒一个“沉睡的巨人”,海平面将持续上升,直到比现在高出25到30英尺(约合7.5到9米)。这个预测是基于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做出的,而未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还会增加,所以海平面上升得速度和幅度应该比这个预测还要严重。目前约6亿人生活在当前海平面以上10米以内的空间,这些地区的GDP约占全球GDP总量的10%。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人口增长的联合作用意味着到21世纪70年代暴露在洪水危险的人口可能增加三倍。研究人员发现,现在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约是冰川世纪中的其他任何时期的两倍。与此同时,大气的温室气体水平和其他因素使温度上升,其速度比工业革命前的其他任何时期最高快10倍。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埃尔克-罗林表示:“我们已经唤醒一个沉睡的巨人,它现在就呆在这里。”科学家说,由于地球持续变暖,格陵兰和南极洲的主要冰原将开始融化,这个过程的开始和停止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科学报告》杂志刊登这些发现。科学家根据现在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得出这些结论。如果这个水平继续上升,南极洲东部冰原等被认为稳定的冰雪地带可能也会开始动摇了。罗林说,如果二氧化碳水平达到最坏情况——百万分之一千,地球将面临“灭顶之灾”。9、下列对前两段理解正确的是()A、一项新研究显示,就在接下来70年以后,海平面上升到2英尺B、海平面将持续上升,直到比现在高出25到30英尺(约合7.5到9米)。C、这个预测是基于未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做出的。D、未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还会增加,海平面上升得速度和幅度应该符合这个预测。10、第三段理解正确的是()A、21世纪70年代暴露在洪水危险的人口可能增加10%。B、温室效应和其他因素使海平面上升速度比工业革命前的其他任何时期最高快10倍。C、研究人员发现,未来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约是冰川世纪中的其他任何时期的两倍。D、目前约6亿人生活在当前海平面以上10米以内的空间,人口迁移可以避免损失。11、下列是埃尔克-罗林的观点的是()A、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原将开始融化,这个过程的开始很快停止却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B、埃尔克-罗林:“我们已经唤醒一个沉睡的巨人,它现在就呆在这里。”指的是温室效应。C、如果二氧化碳水平达到最坏情况——百万分之一千,地球将面临“灭顶之灾”。D、如果这个水平继续上升,南极洲东部冰原等被认为稳定的冰雪地带可能也会开始动摇了。四、现代文阅读(25分)秋颂(罗兰)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的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最耐寻味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的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东西。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是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12、文章开头作用是什么?(4分)13、全文作者表现出怎样的情感?(4分)14、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秋”?突出其哪些特征?(6分)15、文中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给你什么启迪?(6分)16、“′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与作者秋的主题有什么关系?(5分)五、文言文阅读(16分)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①”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②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胡:古时西、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17、解释加点的4个字。(4分)18、荀巨伯用什么方式退兵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6分)19、翻译划线的句子(6分)六、诗歌赏析(9分)送别【隋佚名】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20、诗中“杨柳”的意象表达的是什么?(4分)21、有人理解这是一首女怀丈夫的事,那“归不归”饱含的是何种情感(5分)七、作文(60分)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600字以上。2013—2014学年语文(上)期末答题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24分)1、2、3、4、5、6、二、填空题(4分)7、8、三、科艺文阅读(12)9、10、11、四、现代文阅读(25分)12、(4分)13、(4分)。14、(6分)。15、(6分)。16、(5分)。五、文言文阅读(16分)17、(4分)值语岂止18、(6分)。19、(6分)。六、诗歌赏析(9分)20、21.(5分)。七、作文(60分)题目1--6CCBBBD7、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8、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9、B10、B11、C12、总分总的结构方式。13、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14、从秋叶、秋林、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秋色等方面描写“秋”。突出“秋”的充实、淡泊、不加修饰、闲逸的特征。15、作者羡慕秋的“洒脱”和“不加修饰”,向往这样的人生态度(或正视客观规律,坦然面对人生的生死悲欢)。“启迪”必须由文章内容生发而来,不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示例:为人处事不可过分计较,不妨洒脱一些,自然会感到生活的美好。16、写“闲云”突出“闲”,写“野鹤”突出“逸”,“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所以写“闲云野鹤”正是歌颂秋色。【译文】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怕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大专试卷答案1--7ACDDBBB8--10CABC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与洲岛之间,不能辨分出牛和马。在这个时候,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在自己身上。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尽头。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望着海洋对着海神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家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本文标题:中专语文期末试卷(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3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