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文鱼的渔业管理姓名:杨景丰学号:M150103094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班级:3班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市场对三文鱼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不断扩大的需求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各国政府和渔民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产量和产值同步提高,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加强三文鱼的渔业管理,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调整渔业领域内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维护国家渔业权益、渔业生产过程合法利益,使渔业生态平衡,持续发展渔业生产力。关键词:三文鱼渔业管理持续发展三文鱼(Salmon)是鲑科鱼类或鲑鳟鱼类的商业名称,其肌肉坚实而富有弹性,白色纹理清晰,色泽呈现深红色或桔红色,因富含ω3脂肪酸(包括20碳5烯酸EPA、22碳6烯酸DHA和22碳5烯酸DPA,是脑黄金和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高档水产消费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保健意识的增强,三文鱼将成为最受欢迎的水产品之一。1.世界三文鱼生产现状野生三文鱼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域。世界三文鱼生产高度集中,从产量的国别分布结构来看,主要有挪威、智利、俄罗斯、美国和日本。1.1.挪威挪威沿岸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又有完善的电力、公路和通信等沿岸基础设施,还有众多为渔业服务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可资利用的有利条件,这使得挪威现今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西洋鲑养殖国,产量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2009年挪威大西洋鲑渔获量达86.29万t,占全球大西洋鲑总量的59.89%。挪威海水网箱养殖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海水养殖最成功的典范之一,网箱养殖的种类90%是大西洋鲑鱼,5%是虹鳟,其他养殖品种较少。我国早期进口的三文鱼多来自于挪威,目前挪威仍是我国冰鲜大西洋鲑主要供给国。1.2智利智利三文鱼是智利水产养殖产业最重要的养殖品种,其产量仅次于挪威,是世界第二大三文鱼养殖生产国。主要养殖品种有大西洋鲑、银鲑、虹鳟和大鳞大马哈鱼,其中,大西洋鲑产量最高,2009年达23.33万t,其次是虹鳟鱼,产量为21.46万t,再次是银鲑,产量为15.69万t。智利三文鱼养殖方式也是大型海水网箱养殖,水产养殖企业规模大,大多采用挪威等欧洲国家较先进的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养殖企业内部配套水平高,大多拥有从孵化场、苗种培育场、海水网箱场到加工出口全部生产过程。然而,受传染性贫血症(ISA)影响,2008年以来智利三文鱼产量出现下降,2010年产量仅为28.75万t,这给智利三文鱼产业带来严重影响。1.3俄罗斯俄罗斯是中国三文鱼主要供给国之一。俄罗斯三文鱼产量位居全球第三,2009年渔获量为60.40万t,其中捕捞产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俄罗斯捕捞三文鱼品种非常丰富,其中单品种渔获量最高的是驼背大马哈鱼,2009年捕捞产量达到42.69万t,其次是大马哈鱼,产量为9.07万t,还有红点鲑产量也有3万余吨。相比之下,俄罗斯养殖产量不高,年均2万t左右,主要品种是海鳟鱼(SeaTrout)。1.4美国美国是世界三文鱼第四大生产国,也是中国三文鱼最大供给国。美国野生三文鱼产量曾为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产量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为32.53万t,占捕捞总量的26.97%。捕捞品种主要有细鳞大马哈鱼(pinksalmon)、大马哈鱼、红大马哈鱼和银大马哈鱼。相比之下,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养殖三文鱼,20世纪70年代规模化生产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得到较大发展,至2000年养殖产量达4.93万t,其主要养殖品种有大西洋鲑和虹鳟。1.5日本日本三文鱼产量居全球第五,是世界三文鱼三大捕捞国之一,捕捞渔获量最高时(1996年)达35.63万t,在所有的捕捞品种中,大马哈鱼产量最高,单品种产量曾高达20万t左右。日本三文鱼养殖技术较为成熟,在20世纪70年代虹鳟鱼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银鲑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高到虹鳟鱼水平,此后成为日本三文鱼主要养殖品种。日本是中国冷冻三文鱼主要来源国,近5年,从日本进口冷冻三文鱼每年保持在4万~6万t。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三文鱼主要消费国,是挪威和智利三文鱼主要出口市场2.人工养殖技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捕捞野生三文鱼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工养殖三文鱼将会是发展的趋势。2.1封闭式循环系统养殖2.1.1封闭式循环系统养殖原理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将同一养殖体系中的水资源经过养殖系统内部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属设施渔业范畴。循环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应当是养殖池培育养殖品种、生物滤池去除氨氮、过滤装置去悬浮颗粒、臭氧发生装置消毒和去除有机物、曝气装置去除二氧化碳;其关键技术是水质的净化处理,核心是快速去除水溶性有害物质和增氧技术。该养殖方式融入了生物学、工程学、信息学等学科知识,含有较强的科技力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成活率高、养殖效果好、污水排放量少、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用循环水进行水产养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是搬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和设备,并稍加改在进行水质净化,之后的一点时间对循环水系统的水处理特性有了进一步理解,逐渐发展了一些列专门应用于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2.1.2养殖海区的选择标准对鱼环境进行选择,水的深度一般情况下在18m左右,要有很好的水流交换系统,水面不能有过于频繁的风浪,流速规定在0.6S左右。潮流的流向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大程度上避免使用没有规律性的水面。在进行打撅时要选择相对较为平坦的硬泥,对筏架进行必要的固定,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尽量不要选择其他地质进行打撅,因为其他地质很容易使打撅不牢固,甚至不能打撅,遇到一些风浪,很容易把筏架连根拔起,造成损失。对于水质的选择,最主要的是水的透明度,一般情况下透明度要保持在2m,以保证鱼更好地适应。还要保证水中盐度的稳定性,禁止选择盐度浮动变化较大的水质。养殖区域的选择还需要满足各种交通便利条件,要有最为基本的交通保障,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输送必要的资料和一些供给品等;还需要有充足的电力,最大程度上满足鱼的各种需求。2.1.3鱼种的放养由于三文鱼的养殖环境比较特殊,所以,对鱼苗的选择也会有非常严格的控制,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很多情况下应选择长度在25cm左右的鱼苗,体质量大约在250g左右、不同鱼之间的大小要均匀,并且选择无损伤鱼苗。鱼苗的运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此环节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使鱼苗死亡,在对其进行运输时需要进行氧气的供给,在整个的运输中,负责人需要进行定期检查,200km进行1次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鱼的活动情况、氧气情况和水温情况,运输时间保证在13h左右,运输水温保证在1℃。在对鱼苗进行驯化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会有死亡,所以,要进行规范驯化,计算成活率。鱼苗入池前的准备工作也比较重要,把驯化池进行全面的消毒,检查供水和供气等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注入盐度为5º的海水,池内水温应在12℃以下,这些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可以把鱼苗放到驯化池中。鱼苗运达以后需要对其进行消毒,15min左右,把鱼苗放到驯化池,要掌握好鱼苗的放置密度,一般情况下密度为30尾/M3。等到第3天,要把盐度每天升高3º,7~10d左右升高到和自然海水盐度一样,利用自然海水对池水进行循环;3d内温度要升高到自然温度,一般情况下在17℃。鱼苗入池2d后开始进行食物的投喂,每天3次,饵料的配制要采用专用的饲料,1次的投喂量需要根据鱼苗体质量的10%来确定,如果看到鱼苗没有抢食,停止投喂。经过一段时间,鱼苗就完成了水温和盐度的。2.1.4养成管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投饵的种类有很多,但是还没有三文鱼专用饲料,对三文鱼的喂养饲料会随着季节的不同相对的差异,比如,东海湾的三文鱼养殖投喂的是升索虹缚专用配合,在胶南灵山投喂冰冻饵料。饲料的投喂要根据季节不同做适时的改变。投饵率在5%~10%之间,鲜饵、冻饵系数是6。投饵原则:等到鱼放样3d对水环境适应了以后再进行投饵。需要注意的是水出现急流时不投,缓流和水温适宜时多投。l月中旬,选定的水面区域温度会从20℃左右下降到4℃左右,此段时间是三文鱼的生长期,不但要按时投喂,并且投喂量要适量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鱼的快速生长。1~2月之间,水温会下降到鱼生存的下限,鱼的活动频率逐渐减少,食料的投喂次数也要减少或者停食。这就需要养殖者对鱼的进食量和活动量进行认真的观察,根据观察结果来针对性的进行食料的调解。2~6月之间,水温会逐渐上升,这个时候鱼的体质有所下降,很容易生病,所以,投喂的食物一定要新鲜、适口,促进鱼的快速生长。3.展望三文鱼既能在海水中生活,也能在淡水中生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已逐步转为杂食,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可集约化人工驯养。目前,我国三文鱼消费量高达3万余吨,且需求量呈日益增长趋势,而国内年产量仅有1万吨左右,三文鱼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因此三文鱼销售市场潜力巨大,养殖前景广阔。
本文标题:三文鱼的渔业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3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