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 中传传媒教育考研真题汇总及考试大纲
第1页共17页中传传媒教育考研真题汇总及考试大纲凯程老师为2016年考生提供历年真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法2.熵3.赖利夫妇模式4.社会责任理论5.英尼斯二、简答题1.简述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2.简述罗伯特·帕克对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命题三、论述题1.比较中西方的媒介产业制度,论述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2.当今大众传播已经走向“小众传播”,但一些如世界杯,奥运会的媒介事件却仍能吸引大量受众,请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3.用说服理论分析下面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对台湾的义正严词的讲话中用到的传播技巧分段写)“公投制宪‘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举动,陈水扁为了谋求自己连任,不惜将台湾的利益作为竞选工具,把广大台湾人民作为赌注,把台湾同胞推到与祖国大陆冲突的边缘,这是极不道德的,是在破坏台海和平。其所作所为,是要把台湾同胞多年来的艰辛成果毁于一旦。”王在希说,“台独”是一条底线。我们一再表示,我们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不愿看到兵戎相见。但最终能否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祖国大陆方面。如果台湾的当权者,与社会上“台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一起公开搞“台独”,公然向祖国大陆挑衅,那武第2页共17页力恐怕就难以避免。“台独”就是战争,也就是这个道理。他指出,李登辉为了给“台独”分裂势力壮胆,为了消除中间选民对他们搞“台独”的忧虑,一再误导舆论,甚至说什么“中共是纸老虎”,宣传什么如果大陆对台动武,美国会保护台湾。这是很危险的,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王在希指出,不管是从历史上还是法理上看,台湾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两岸过去一直的共识。任何人企图用公投的方式,达成“台独”分裂的目的,都是不能容忍的,也是非法的。打着民主的旗号搞“台独”,利用民意搞分裂这是陈水扁的一大特色。陈水扁当局推动“公投立法”,就是试图为其今后搞“台独公投”提供法律依据,图谋通过公投来实现“台独”主张。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考研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刻板模式2.沃尔特•李普曼3.随机抽样4.受众商品论5.符号互动论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评述“媒介技术论”2.简述媒介专业主义的原则三、论述题(第一题20分,后两题每题30分,共80分)1.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视察,结合这一现象解释新媒体对社会的意义2.结合今年趋冷的全球经济形势,评述文化依附理论3.结合实际谈谈态度劝服理论对大众媒介舆论引导的作用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考研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1杜威第3页共17页2符号3发展传播学4刺激——反应理论5女性主义研究二问答1为什么“受众即是商品”?如何开发受众价值?2什么是传播制度?结合实际谈谈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三论述1谈谈你对网络乌托邦的认识2简述你对大众传播文化效果的认识3近些年来,食品安全成为我国热点问题。使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大众传媒在其中的作用于表现。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麦克卢汉2、媒介事件3、叙事分析4、霸权(hegemony)5、休眠效应二、简答题1、简述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宣传分析2、简述受众的选择过程三、论述题1、结合历史和现实,简要评价“技术决定论”2、联系实际,谈谈公民新闻和网络舆论在我国社会的现状和趋势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实力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第4页共17页凯程老师为2016年考生提供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和广告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二、考试的内容(一)传播学史1.美国主流范式的诞生与发展2.批判研究与多元化3.本土化: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传播与媒介研究的主要方法2.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差异与结合(三)传播1.传播的概念2.人类传播演进的历史进程3.人类传播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四)信息、符号与讯息1.信息及相关概念2.三论3.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4.有关符号的理论(五)传播类型1.内向传播的定义第5页共17页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3.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4.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5.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6.传播的功能研究(六)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1.不同视角下的传播过程2.重要的传播模式(七)传播者与传播体制1.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2.把关研究3.媒介垄断、媒介组织及其结构4.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八)传播内容与文化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2.大众传播内容的商业化3.大众文化(九)传播媒介1.媒介及认识媒介的基础性原则2.各种媒介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劣势3.新媒介与媒介融合4.媒介与技术:英尼斯、麦克卢汉等人的理论(十)受众1.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2.受众观的变迁3.受众的行为4.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十一)传播效果第6页共17页1.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2.认知理论与传播效果3.态度劝服研究4.宣传研究5.两级传播论6.创新扩散论7.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动力及社会认同研究8.舆论研究与沉默的螺旋9.议程设置、铺垫作用10.知识沟、数字鸿沟11.媒介对现实的建构12.涵化理论13.电视暴力研究14.媒介与性别研究15.媒介效果理论的批判及其新发展(十二)传播研究的专题领域1.新媒介研究2.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全球传播3.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4.媒介事件5.健康传播学6.媒介素养7.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8.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9.广告研究、公共关系、危机传播、品牌战略10.其他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第7页共17页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实务》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传播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广告学、新媒体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实务》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理论的应用、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广告与公关传播、传媒教育、传媒经济、传媒政策法规等。要求考生能了解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使用理论和方法来观察传播与媒介状况、分析传播与媒介问题、改进传播与媒介实践等的能力。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80分,所有考生必答;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70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方向)选择题目答题。指定选作一(传播学专业【不含传媒政策与法规】)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主要考查考生对传媒经济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指定选作三(传媒教育专业)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影响;学校教育的媒介视角及媒介性质解读;个人在传播媒介及所营造世界中的地位。指定选作四(广告学专业)主要内容包括了广告发展史、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整合营销传播、消费者研究、品牌营销与传播、新媒体与广告传播、公共关系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形成此大纲。希望考生能熟练掌握广告与传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运作第8页共17页流程和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也能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指定选作五(传播学专业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部分主要内容为法律基础部分,法律基础部分主要涵盖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法、知识产权法、刑法、诉讼法等领域。指定选作六(新媒体专业01新媒体产业方向)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相关基础理论,新媒体主要构成部分,新媒体与社会的主要关系三个部分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媒体相关的基本理论、新媒体基本构成以及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能够从基本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新媒体的现象,把握新媒体的现状,分析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二、考试的内容※公共部分(80分)(一)传播理论在媒介实践中的应用1.媒介规范理论2.受众理论3.效果理论4.媒介产业经济学理论5.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批判理论6.与媒介研究相关的文化与社会理论7.其他理论(二)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1.问卷调查及其他社会调查统计方法2.实验法3.内容分析法4.符号学与文本分析法5.深度访谈、民族志与质化的社会调查方法6.个案研究法第9页共17页7.其他方法※指定选作一(传播学专业【不含传媒政策与法规】)(一)传播与政治1.传媒制度、传媒政策与传媒发展战略2.舆论及其引导3.政治传播的策略与效果4.全球传播、文化帝国主义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5.其他相关课题(二)传播与经济1.媒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政治经济学3.媒介生产与媒介生态4.媒介经营管理与跨国媒介集团5.其他相关课题(三)传播与社会1.社会阶层与媒介2.发展传播学的批评与更新3.媒介素养与受众研究4.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的应用5.其他相关课题(四)传播与文化1.大众文化研究2.媒介伦理3.性别理论、亚文化与大众媒介4.符号学与媒介5.其他相关课题※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一)传媒经济学概论第10页共17页1.传媒产品的性质2.传媒经济的本质3.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4.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二)受众——消费者分析(三)传媒生产成本收益分析(四)传媒供需分析与产品价格(五)传媒组织扩张与规模经济(六)传媒劳动与资本(七)传媒市场竞争与垄断(八)传媒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九)传媒产业价值链(十)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十一)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保护(十二)信息技术与传媒产业融合(十三)传媒经济前沿案例※指定选作三(传媒教育专业)(一)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1.伊尼斯的传播偏向思想2.麦克卢汉对媒介形式的认识3.第二媒介时代的媒介与传播(二)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1.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2.苏格拉底式对话与孔子的师生对话3.柏拉图洞穴假说及其教育学上的意义4.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思想(三)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第11页共17页1.身体语言、言语与口耳相传媒介2.印刷术之前的媒介3.印刷媒介4.电子媒介5.数字化媒介(四)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影响1.口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2.书面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3.电子媒介中的人4.数字化媒介中的人5.媒介教育影响的冲突(五)学校教育的媒介视角及媒介性质解读1.学校里的传播媒介及其教育本质2.从媒介自身性质看学校教育的局限3.媒介教育功能的国家整合、社会整合与学校自身整合(六)个人在传播媒介及所营造世界中的地位1.传播媒介与“童年的消逝”2.世界与媒介化世界3.个人与媒介化个人4.公民的媒介素养※指定选作四(广告学专业)1.现代广告产生的历史条件2.传播媒介的发展对广告活动的影响3.媒介技术的变革对广告传播活动的影响4.数字媒体的变革过程及对广告活动的影响5.中国古代的主要传统广告形式6.中国近代的主要报纸广告的经营7.中国近代新出现的其它广告形式第12页共17页8.中国近代早期广告公司的出现、演化以及近代广告代理业的兴盛9.中国近代广告学术研究活动的初始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告行业发展概况11.文革时期广告事业停滞的原因12.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广告恢复和兴办的概况13.广告代理制的发展过程14.新时期中国广告教育与学术研究15.欧洲早
本文标题:中传传媒教育考研真题汇总及考试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3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