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1平和质㈠体质概要1.定义气血阴阳平衡,无不适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2.易见体质特征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顺其自然,适当运动,营养丰富,处事中正。顺其自然:主要指环境起居方面应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祖国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生于天地之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一个“小宇宙”,是大自然(“大宇宙”)的组成部分,赖于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充养,又必须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方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适当运动:主要指形体运动时,应该把握住“度”。形体运动可促进气血的周流,“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而“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弗郁,诸病生焉”。但过与不及都是病,运动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为度,不可不及,也不可太过。营养丰富:主要指饮食物的种类、成分应该平衡搭配。《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应该种类丰富,但又不可偏食,不可偏寒偏热。2处事中正:指处事得当,不偏不倚,内心平和。古人早就发现情绪的波动可以引起身体的疾病,因而非常讲究内心的平衡之道。《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情绪的波动可以导致气血内乱而诱发疾病。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类疾病与心理压抑有关的比例约为65%~90%。紧张、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容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平和质的人心理素质较好,如果遇事能够恰当地应对,就可保持内心的平和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2.环境起居:生活起居顺应一年四季气候特点,保证充足睡眠。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四季、昼夜等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3.形体运动:根据个人体力可进行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等柔缓的运动。也可选择跑步、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交谊舞、健身操、抖空竹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调理气机、增强体质、舒畅情志。平和质的人精力充沛、体力较好,既可进行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等柔缓运动,也可选择跑步、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交谊舞、健身操、抖空竹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视个人体力和爱好量力而行。4.精神调适:开朗乐观,心态平和,与人为善,和谐上进,乐于合作。平和质的人性格随和开朗,心理素质较好,平时要多和朋友交流,培养对身3心有益的兴趣爱好,与人为善,多帮助别人,不攀比,不计较,有助于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饮食调理:饮食宜营养丰富,荤素合理搭配,不可偏食。进食应有所节制,不可过饥过饱,不要偏寒偏热。少吃油盐。平和体质的人,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饮食调理方面也应注意保持这种平衡。饮食宜多样化,营养结构、温凉寒热应合理搭配,不可偏食;进食有度,不可过饥过饱。善于养生的人,还可以借助食物的寒热温凉之性,来制约四时阴阳的偏盛,通过互制,达到互养,使阴阳不偏,以保健康。6.药物调养:不需药物调摄。平和体质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没有生病的时候不需药物调养。7.音乐及其他调摄: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音乐,各种风格的可以交替欣赏。坚持点按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音乐,各种风格的可以交替欣赏,意在保持平衡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可坚持点按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该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胫骨旁开一横指。该穴是保健要穴,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经常按摩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作用。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该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是先天之本,经常按摩此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4气虚质㈠体质概要1.定义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2.成因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如家族成员多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年老气衰等。3.易见体质特征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避免劳累,食宜甘温,药宜益气。避免劳累:主要指气虚体质者凡事要量力而为,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避免进一步损耗正气。气是生命的元动力,具有推动、营养、固摄等作用,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皆赖气的化生与推动。“气甚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充才能神旺,神旺才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会使已经虚少的正气进一步损耗。食宜甘温:主要指气虚质者饮食应以味甘、性温为宜。每种食物都有调养气血的作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素问·五脏别论》)。食物有寒、热、温、凉之“四气”,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性味不同则作用5不同:“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味甘、性温之品入脾补气,因脾胃为水谷之海,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从而营养周身。药宜益气:主要指药物调养应该以益气补虚为主。益气药物对应五脏,可以分为补心气、补肝气、补脾气、补肺气、补肾气等五类,应该区分清楚。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夏季注意避暑,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秋冬注意保暖。避免大汗、醉酒等,生活起居规律,切忌连续熬夜。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虚质者不耐署湿寒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最怕气温的骤升骤降、过冷过热。气虚体质的人都要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而注意养护,衣服的增减,空气的流通,保暖避暑等工作都要做好。空调使用要适度,勿贪凉、贪热,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一身大汗、醉酒、熬夜都容易让已虚的正气耗散过多,加重气虚的程度。3.形体运动: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慢跑或放风筝、打门球等偏于柔缓的运动。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等。运动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气虚者,气不足所以常常懒6动,但懒动又易导致气留滞不行而加重气虚的程度。因此,气虚质者应该多静少动,宜量力而行,以柔缓为主,而不宜多动或争运动之胜负,避免过度劳累而耗气。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动静结合、身心俱养、简便易行,比较适合气虚质者。冬泳因为是在寒冷的季节进入寒冷的水体中运动,耗损阳气严重,不适合气虚质者。4.精神调适:适当多休息。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多知足,少攀比,不可躁动,避免过度思虑。气虚质的人精神情绪常处于低落状态,导致阻碍气血的周流。精神调适的目的是要让气虚质者身心变得乐观、豁达、愉快,促进气血的流通。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所以,气虚质者心志应适当多休息,清心净欲,以保存精神,避免散神耗气,比较适合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偏于静心养神的方法。与人攀比,多见短长,力不足以改变局势则为心存为思虑,思虑过多则伤脾耗气。气虚质者养心方面应做到知足常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5.饮食调理:常吃粳米、糯米、小米、黍米、山药、土豆、大枣、胡萝卜、香菇、鹅肉、鹌鹑、牛肉、兔肉、鲢鱼、鳜鱼、鳝鱼等。少吃青萝卜、槟榔等耗气食物。饮茶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药膳可用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山药桂圆粥(山药100克,桂圆15克)等。少吃油、盐。气虚质者应多吃上述所列甘温益气之品。常见的如粳米,性平,味甘,《食鉴本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粳米对于脾气不足,饮食减少,大便稀溏,呕吐,腹泻等人有益。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牛肉,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大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脾虚气血不足之人可经常服用,宜用大7枣煨烂服食。山药,性平,味甘,有养阴补肺、益气健脾、补肾固精的作用,脾气虚弱,食欲差,慢性腹泻者宜多食。青萝卜、槟榔等食物具有耗气作用,多吃容易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气虚质者不宜多吃。红茶偏温,绿茶偏寒,故气虚者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益气药膳: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共煮为粥。山药桂圆粥,去皮的鲜山药100克切为小块,加桂圆15克及适量清水,慢火炖为糜粥。6.药物调养:可用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等。脾气虚宜选四君子丸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常感冒宜选玉屏风散。肾气虚宜服肾气丸。气虚质者宜选上述所列益气之品。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效。党参,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等症。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肺健脾、益气生津的功效,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者。白术,性温,味甘、苦,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等症。益气方剂:四君子丸由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组成,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参苓白术散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炙甘草、白术、山药,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虚湿盛证。玉屏风散出于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组成:黄芪、白术、防风,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气虚感冒的专方,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肾气丸多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之方,由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组成,主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8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
本文标题: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3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