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16[1]第一编 第三章 第五节 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与环境
第五节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与环境这部分包括生命起源、生物进化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1.联系生物的组成物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和生物进2.掌握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规律,并能应用正确的理论去解释说明生物进3.掌握有关生物与环境统一的理论、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并能据此对一些环例1(1)草原上大量的蝗虫与羊的关系是()(2)狼与羊的关系是()(3)无计划繁殖羊群反而减产,其原因是()(4)羊瘤胃中的微生物和羊的关系是()A.种内竞争B.C.共生D.E.捕食F.防御【解析】要解答本题需理解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中的有关概念,再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即可推导出答案为(1)D(2)E(3)A(4)C例2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解析】这是一道密切联系现实的题目,以人口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对种群知识的掌握情况。答案:D例3右图是以1900~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曲线,请回答:(1)导致自然资源迅速趋于枯竭的主要的原因是。(2)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是。(3)导致一定时间内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会减少,是由于。【解析】本题要求根据环保的图表,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答案:(1)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3)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恶化(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例4如图是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的情况图解(单位:J·cm-2·a-1),请根据图解回答以下问题。例4图(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从第一到第二,从第二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依次是,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D属于,其分解方式是。(4)假如A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4种动物中的哪一种?。A.狼B.羊C.黄鼬D.虎(5)若A产生了60mol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B体并可被利用的能量最多只有。A.1255kJB.2510kJC.2870kJD.5740kJ(6)若从生态因素角度考虑,存在于无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经渠道,逐级浓缩。因此,营养级越高,生物个体数,受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图像的判读、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还涉及到简单的化学计算。答案:(1)464.6kJ.(2)13.5%、20%;呼吸作用;热能逐级递减单向的和不循环的。(3)分解者;有氧呼吸和发酵。(4)B(5)B(6)食物链;越少;越大(越严重)。(一)1.据推测,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的代谢类型应是()A.自养厌氧型B.C.异养厌氧型D.2.胚胎学上的证据,不能解释的是()A.B.C.D.3.同一生态系统中,竞争最激烈的是()A.蛙与昆虫B.C.狮子和斑马D.4.多种海鱼一次产卵可达到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A.B.一种适应C.D.适应的相对性5.单孔类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A.单孔类动物起源于澳洲B.单孔类动物适于在南半球生活C.除澳洲外,其他地区的气候对单孔类动物生存不利D.澳洲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单孔类动物没有受到其他高等哺乳动物的排斥而得以保存6.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D.7.从天上飞来的吉林陨石中,我国学者分析找到氨基酸、核苷酸、卟啉等多种小分子有机物,并测知该陨石年龄约为46亿年,这项研究成果可以间接证实()A.原始生命来自于宇宙其他星球B.原始地球上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C.有机小分子生成于46亿年前后D.由有机小分子生成有机高分子是可能的8.鲸和鱼是不同纲的动物,但它们具有相似的体型,鲸与蝙蝠同一个纲的动物,但它们却具有一相似的体型,这是由于()A.体型相似或相异,只有一种偶然巧合B.相同或不同生活环境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鲸和鱼亲缘关系较近,与蝙蝠较远D.鲸和鱼用鳃呼吸,而蝙蝠用肺呼吸9.在远离大陆,风暴频繁的海岛上,生活的昆虫多是无翅或翅膀发达的类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原有类群繁衍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基因突变的结果10.下图中,某种生物个体数量的理论值与实际生存数值差别很大,其原因可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解释?()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和变异D.适者生存11.有一种牧草能够产生某些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阻止取食这种牧草的鳞翅目的昆虫分泌保幼激素,其结果使嗜食的幼虫迅速变为成虫,从而减少了对牧草的危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种内互助B.生存斗争C.种内斗争D.12.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列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甲A.甲→乙→丙→丁B.甲→乙丁乙甲C.甲→丙D.丙→丁丁乙答案:D(二)填空和简答1.下面为四种生物,A.地衣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1题图(1)判断A—D四组生物对曲线:ABCD。(2)造成[②]现象由于。(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2.①家鸭②野鸭③肉鸭④始祖鸟⑤蛋鸭(1)自然选择过程是。(2)人工选择过程是。(3)培育新品种的基础是。(4)培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是。3.3题图(1)用简短文字说明A、B、C、D的含义(2)D=A-B-C是否成立,说明理由4.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引进大量黄牛,几年后4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已经威胁牧草的生长,以后又从亚洲引进了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推运到地下,既清除牛粪又肥沃土壤,重新促进牧草生长。(1)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黄牛前,各种生物之间关系呈现状态。(2)导致又引进蜣螂的起因是。(3)蜣螂已成为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类群的重要成分。(4)一个成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要保持,在生态功能上需具有,并通过维持其生存和发展。(5)上述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5题图5.(1)从图中可以说明A、B、C、D、E等不同的动物具有。(2)说明由于的逐渐改变,通过使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3)说明生物种类数量的发展是由进化发展。(4)从(2)(3)两条我们可以解释生物的和。(5)从A、B、C、D、E等不同的哺乳动物中,我们可以找到6.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来源,各类生物要(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能力训练参考答案(一)1.C2.D3.D4.B5.D6.B7.B8.B9.C10.A11.B12.D(二)填空和简答1.(1)③②①④(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之(饿死)。(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全部死亡。(4)曲线①中b(兔)死亡,对a(狐)无利;曲线②中b(小草履虫)死亡,对a(大草履虫)有利;曲线③b(真菌)死亡,对a(藻类)有害,曲线④b(噬菌体)死亡,对a(细菌)(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③2.(1)④→②(2)②→①(3)变异(4)人工选择⑤3.(1)A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量;B表示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表示落入土壤或水域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参与流动的能量2.能成立,因为A—B—C4.(1)功能上动态平衡(2)引进黄牛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3)分解者(4)相对稳定动态的平衡性自我调解能力(5)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5.(1)比较原始的共同祖先。(2)生活环境;自然选择。(3)少数种向多数种。(4)多样性;适应性。(5)同源。6.(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短。(3)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生物学科内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假定某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蛙、蛇、鹰、昆虫和食虫鸟等生物。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000kJ。如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为15%,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分别是()A.540kJ和81kJB.36000kJ和960kJC.24000kJ和960kJD.960kJ和192kJ2.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原肠胚的形成,其主要特点是()A.有囊胚腔、原肠腔和神经板B.有囊胚腔、原肠腔和神经管C.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和肠腔D.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和原肠腔3.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Aa分开发生在()A.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中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时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五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基因间关系为完全显性、不连锁),在自交后代中5个位点均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机率是()A.243/1024B.81/1024C.1/1024D.32/10245.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个四分体,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6.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A.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不断交换B.外呼吸、内呼吸以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外呼吸、内呼吸以及细胞呼吸D.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和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7.嗜中性白细胞伸出伪足,将病原体纳入细胞质内形成吞噬体。这个过程表明了细胞膜具有()A.选择透过性B.C.被动转运D.8.科学家将棕鼠的卵丘细胞的核物质注入内部已抽空的黑鼠卵细胞内,激活以后,移入白鼠的子宫,白鼠最终产下一只克隆鼠。这只克隆鼠的体色和性别是()A.黑雄B.棕雌C.白雄D.灰雌9.某种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H2NH2COOH,在小肠中吸收方式和进入内环境的去向是()①扩散和渗透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④直接分解释能⑤合成蛋白质⑥直接转变为脂肪⑦脱氨后分解或转化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⑦D.③⑤⑥⑦10.果蝇体细胞含4对(共8个)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杂合的基因,且等位基因间能具有显隐性关系,在果蝇形成的卵细胞中,全部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几率是()A.21B.41C.81D.16111.在海湾深处长有许多红藻,这是因为()A.B.C.D.12.在某一养分充足的湖泊中,有许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荡舟游览。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地减少这些藻类?()A.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B.尽量捕捞植食性鱼类C.大量引入吃浮游生物的鱼D.13.1988年,某城市因食用被污染的毛蚶而引起甲型肝炎流行,至今还禁止贩卖、食用这种水产品。这种环境污染类型指的是()A.大气污染B.有机物污染C.水污染D.14.以下关于酶、激素、维生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活细胞产生的B.都是蛋白质物质C.都是有调节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D.15.下面是人体消化食物时有关物质的变化。它们在消化过程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是()①甘油等物质的形成③脂肪的乳化A.③①②④B.C.②④③①D.1.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培养基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的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
本文标题:16[1]第一编 第三章 第五节 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与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