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下基层重在解决群众感情问题
下基层重在解决群众感情问题时间:2011年08月15日15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石平去年以来,贵州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到企业、农村、社区,帮助群众理思路、出点子,排民忧、解民难。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等省领导率先垂范,多次深入联系点,一连几天吃住在农家,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谈,帮助当地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此举不仅受到群众欢迎,下去的干部也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有这样一种观点: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获取便捷高效,交流互动简单易行,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越来越广,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越来越多。新形势下,领导机关完全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通信交流工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不一定非得亲自下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就更无必要了。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通实名微博,有的甚至已成为“粉丝”过百万的“微博达人”。通过网络平台,领导干部可以与网民直接沟通、交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不比亲自下基层的效率更高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开阔视野、拓展领域、改进方法、创新形式,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丢掉党的好传统、好作风。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说,我们今天强调下基层,更主要的考虑是为了增进领导机关的干部对群众的感情。这个观点非常好,也非常重要。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现实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任务在变,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也不能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没有、也不能变,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没有、也不能变。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是一种始终管用的群众工作方法。原因很简单,理性的认识离不开感性的体验,资料再翔实的工作汇报也比不上基层实践的生动鲜活,沟通再顺畅的网络互动也代替不了同人民群众的直接接触。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我们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群众疾苦,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群众呼声,才能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人是有感情的,感情问题很重要。感情是把认识转化为行动的重要媒介。感情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群众感情问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群众的感情“有没有”、“真不真”、“深不深”、“实不实”,任何时候都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尺,检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精神境界、责任意识和价值取向。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追本溯源,这些危险都与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有很大关系。有的党员干部只在意个人进退,不关心群众冷暖,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正当诉求不以为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能放就放,有些事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以“官老爷”自居,养尊处优,作威作福,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攀权贵、傍大款,对人民群众既没爱心,又没耐心,特别是对一些困难群众盛气凌人、不屑一顾。有的自恃高明,独断专行,想问题、作决策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知道群众急什么、盼什么,作风飘浮,眼高手低。有的脱离实际,好大喜功,热衷于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和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则缺乏热情。凡此种种,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发展观、政绩观出了问题,但最直接的原因则是长期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背离了群众观点,淡漠了群众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今天大力倡导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解决的绝不只是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的问题,更要解决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认真解决好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更为重要。解决好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我们才能站稳群众立场。群众立场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重要的就在于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立场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更不是口是心非的说辞,而是真心实意地站在群众一边,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满怀赤诚之心、赤子之心,心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很难想象,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干部,能真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好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我们才能激发内在动力。工作动力问题,说到底就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只有在感情上与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融为一体,才会增强加快发展、造福于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会和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从群众中汲取不竭动力。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优秀领导干部之所以能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就是因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激发了他们献身党和人民事业的永恒动力。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对群众感情有多深,工作动力就有多大。解决好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我们才能找准政策取向。制定一项政策、采取一项措施,是否把群众需求作为施政决策的标准,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是检验领导干部有没有群众感情的试金石。只有对人民群众怀抱一腔真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找准正确的政策取向,我们制定的政策措施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解决好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我们才能拓展工作思路。人民是最好的老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对群众满怀深情,才能真实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才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老老实实地拜人民群众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增强创新能力,开拓发展思路。也只有对群众满怀深情,才能更好地激发群众的创造智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带领群众共同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全党同志都应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认真解决好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
本文标题:下基层重在解决群众感情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4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