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书法复习题2014.12.20
1中国书法复习题一、书法基础知识(1—22)1、汉字:汉字是汉族先祖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文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早在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汉字就开始萌芽,到了商朝后期,出现了相当成熟的系统汉字甲骨文。2、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美化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构成艺术,是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书法通过对汉字的艺术想象和艺术加工,可以创造出更加灵动韵致,更加优美的书体,展现出更具有美的视觉效果;中国书法是构成艺术,是“形学”(清康有为),是靠毛笔灵活多变的运动和水墨浓、淡、枯、渴、涨的丰富变化,在宣纸上留下斑斑迹象,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中国书法是一种表现性艺术,受书家主观情感个性的影响,“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书家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水等媒介,以及毛笔的疾厉、徐缓、顿挫、曲折等变化,抒达其心绪,表现其情感,折射其思想、学识、修养与个性等;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词、装帧、书写牌匾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总之,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可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3、书法艺术的本质:(表情达意。书者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水等媒介,抒其情绪,寄其情感,展现出一幅有生命活力的斑斑迹象。)4、书法艺术的三个层次:(技法,书写技巧与方法;艺术,表现情感及艺术性;道法,禅道,蕴涵的品德与哲学思想。)5、书法鉴赏:是通过具体的感受、体验、分析、判断等方式对书法作品进行鉴别、理解、欣赏,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的活动。其特点是寓鉴于赏,渗透着的理性的感性活动。相对而言,“赏”偏于审美感知,重在从感性、直观的层面把握书法的形象,即形、势特征及其艺术精神;“鉴”偏于审美判断,重在从理性层面,结合作者的书法师承,书法观念及作品创作背景,所用工具材料等来审视作品,透过形式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纵横比较等方法突出作品特色,评价作品质量考查作品的影响等。鉴赏的对象:是“书法”(即我们通常所谓的“字”);是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书法作品,历代名家的优秀2作品自然是书法鉴赏是对象;鉴赏是为作者之外的观者所能欣赏的书法作品,鉴赏是指对他人作品的鉴赏;鉴赏者是鉴赏者的事,不管作者当初的动机如何,只要作品客观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某些特质,当时或后来的“旁观者”觉的它们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们就会成为审美对象,而不管这样审美价值有多少成份来自鉴赏者的发现或事后追认。6、“文房四宝”及其它主要工具:“文房四宝”指中国传统书画用的笔、墨、纸、砚。宣纸、湖笔、徽墨、端砚,是文房四宝中的精品。其它主要工具有毡垫、镇纸、笔筒、笔架、印章等。羊毛毡,垫在纸下,具有一定吸水性,可以保护书写的作品不致被玷污。镇纸即用于压纸的石、铜、木等材料。笔筒是平时用于插笔的,一般用竹、木、陶瓷等制成。笔架是用来搁笔的,一般有木制、石料或陶瓷等材质。印章是用于钤印的,一般有以石料为主。7、毛笔及其四德:毛笔我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其品质的四德是尖、齐、圆、键。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圆,指笔的毫毛充足,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的意思;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毛笔按写字的大小分,毛笔通常可分为大、中、小楷。按笔锋的长短不同,通常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按毛笔软硬不同分为鸡毫、羊毫、狼毫及兼毫。毛笔的使用与保管:一支新笔在使用时应先用温水将笔毫浸泡开,旧笔在使用前,也应在清水里浸泡一下。毛笔在每次用过之后,一定要洗干净,然后将其悬挂起来,自然晾干。8、墨:是中国书法与绘画的重要材料。至汉代,出现了人工墨品。常见墨有几种?①固体墨(油烟墨、松烟墨、油松墨、药墨);②液体墨,又称墨汁,是清朝光绪年间,由谢松岱、谢松梁兄弟创造的。目前有“曹素功”、“一得阁”、“中华”墨汁为代表。9、书画用纸:书画用纸分为强吸墨类纸和弱吸墨类纸两种。强吸墨纸,多系木质纤维所制,表面生涩,吸墨性强,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以宣(生)纸类为主,还有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弱吸墨纸,多系竹纤维制成,以笺纸类为主,还有生宣经矾水处理后熟宣、半熟宣,一般色彩鲜艳,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强为吸墨类纸润墨性好,适宜于书法和写意画;吸墨性弱的笺纸、熟宣宜画工笔或写小楷;半熟宣较生宣吸墨性稍弱,宜于书3画。10、四大名砚:按材质不同可分为石砚、陶砚、泥砚、玉砚等。按产地分有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县的洮砚和澄泥砚。今之四大名砚当为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11、汉字的笔画:笔画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一般可分为点、横、竖、撇、捺、折、钩几种,细分可达37种。12、执笔的方法与基本要领:执笔方法有多种,其中,前人归纳常用的“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最优。擫:以大拇指紧帖在笔杆内侧,指尖稍向上斜。押:以食指第一关节处向下俯扣住笔杆外部,形成与拇指相对扣紧笔杆之势。钩: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格:用无名指指甲紧帖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抵:用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的力量。执笔要领:指实,掌虚,笔正,腕平。13、中国书法姿势的基本要求:书法姿势有坐姿和立姿(1)书法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头正而微低,目视纸面笔尖。身直:坐的端直,臂平腰挺,胸距桌三五寸。臂开:双肩齐平,两臂自然舒展,肘部向两边顺势拉开。足安:两脚与肩同宽,自然平踏地面。(2)书法立姿要求:“足踏稳,身微躬,臂顺悬,头颔正。”即两脚稍分开,或者分前后,上身向前倾,腰略微躬,左手按住纸,右手悬腕书。14、中国书法艺术的四大要素和一个灵魂:四大要素是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一个灵魂是抒情写意。15、笔法:写字执笔及运笔的方法。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基本笔法和造型笔法。基本笔法为:(中锋、偏锋、侧锋)(1)中锋:笔锋在笔画的中心线上运行,称为中锋运笔。(2)偏锋:笔锋在运行过程中,处在笔画的边沿上,写出来的线一侧光润平齐,而另一侧常参差不齐,俗称“病笔”。(3)侧锋:在运笔过程中,笔锋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笔画中心线,整个笔毫方向与运笔方向呈45°夹角,叫侧锋用笔。侧锋用笔比中锋用笔较自由,笔画常显得峻峭多姿,精神外拓。造型笔法为:藏锋、露锋、提笔、按笔、顿笔、4挫笔、转笔、折笔等。(1)、藏锋:运笔过程中,起笔与收笔时将笔锋的锋颖藏进笔画之中,不让其外露的一种笔法。(2)露锋:在起、收笔时笔锋的锋颖外露,不加掩饰。(3)提笔、按笔、顿笔、挫笔:毛笔运行过程中,根据字的笔画变化和书写者的情感需要,进行提笔、按笔、顿笔与挫笔,使写出来的笔画发生轻重、粗细、起伏、跌宕的变化,显示出笔画的力度、节奏和气韵。运笔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一般交错使用提笔与按笔。提笔是将笔锋上提,使笔锋敛合。按笔是将笔锋下按,笔毫铺开。顿笔是提与按在笔画特定处的具体运用,是将笔锋下按并稍作停笔,这样笔锋接触纸重、注墨多,顿处的笔画则显得粗壮。挫笔是指顿笔后,将笔锋稍稍提起,并转动笔锋,以改变行笔方向的笔法。(4)转笔:不是写字时用手指转动笔杆,而是在起笔和收笔或行笔的拐弯处,使笔锋旋转行进,方法是,笔不停驻,顺势转笔,行笔速度比较均匀,写出没有方折棱角的圆滑笔画,即所谓“转笔成圆”。(5)折笔:是写出有方棱笔画的用笔方法,即所谓“折笔成方”,这种用笔常用于起笔、收笔和拐弯处。方法是,和转笔相反,在折笔处稍作停顿,驻笔,折锋行笔,这样写出的笔画是有棱角的方笔。16、方笔与圆笔:主要是指笔画的外部形态而言的。方笔又叫“外拓笔”,笔画的起笔、收笔和拐弯处,有折线出棱角,笔画显得方整庄重,刚健雄浑。用顿、折法能写出方笔。圆笔也叫“内擫笔”,方法是起笔用裹锋,行笔转向时提笔进行,收笔时稍停进转笔收住,笔画的起笔、收笔和拐弯处,不出现棱角来,笔画圆满逌劲,活泼秀健,不露筋骨。17、墨法:书法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故亦称“血法”。从明代开始,国画中墨分“五色”的理论引入书法创作之中,在书法中称之为“浓、淡、枯、渴、涨”即浓墨,淡墨,枯笔,渴笔,涨墨,五种墨法。古人作书时极为讲究用墨,用墨的深浅浓淡变化调节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加书法作品的精神和神采。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18、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5窄、高低、正欹,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故而,结体尤显重要。中国书法结字的通行基本原则:①对称均衡、重心平衡;②因字立形,取其真意;③对比调和,多样统一;④点画呼应、血脉贯通。19、章法:章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布置整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体现的是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章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章法包括正文、落款、钤印等;狭义的章法专指正文的分行布白、谋篇布局。20、书法作品的副式:书法作品的副有中堂、条幅、通屏、对联(龙门联)、横披、匾额、手卷、折页、扇面。21、书法作品的款式结构:构成书法作品的款式结构一般有正文、上款、下款、钤印等。22、印章:印章是书法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名章、闲章两类;从钤於书画的部位分有引首章、腰章、压角章;从刊治上分有朱文、白文、朱白文混刻。二、书法史要点(23——70)23、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三种文字仅存的文字。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契”、“甲骨卜辞”。甲骨文线条瘦劲,时有锋芒,并具有多种形态,字与字之间的排列错落有致。1899年,清代小说家王懿荣、刘鹗在购买中药材“龙骨”时,无意中发现“龙骨”上刻有“符号”、“图形”,后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许多带有“符号”、“图形”的“龙骨”,经研究考证,确认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24、金文:铸刻于青铜器上的铭文,因周称铜为金,故又称“金文”,又因多铸刻于钟鼎之上,也称钟鼎文。金文始于金商代中期,盛于西周,内容多为祀典、赐命、征伐、围猎及契约之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线条丰满、柔韧凝重,字迹粗圆,字体端庄稳重,整齐遒丽,古朴厚重,略较方正,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6富。铭文有凹入的阴文和凸出的阳文两种,阴文称为款,阳文称为识,故而,铭文款识又称钟鼎款识。西周晚期,金文已趋成熟,流传下来的这一时期的铭文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据容庚《金文编》1985年修订第四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正文共计3772字,可识的字2420字,还有1352字不能确定的字。25、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石碣上的文字,因石碣形如鼓状,故称为“石鼓文”。石鼓文被誉为“石刻之祖”,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是西周成熟大篆向秦篆过度,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很独特的地位,为历代书家所重视。石鼓文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与金文有较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动感。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显现出一派端严典正的庙堂气象。石鼓唐初被发现,共十枚,高约二尺,径约三尺,每块各刻四言诗一首,计718个字。后经历代辗转,现已仅存200多字。内容是歌咏秦国君游猎情况,故亦称“猎碣”,其文词有诗经之遗风。26、大篆:侠义的是指籀文,广义的包括了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27、帛书:又名缯书,指书写在帛上的文字。1942年9月被盗掘出土的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墨书,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战国时期的书画合璧之作,1946年流入美国,今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帛书字体略呈横势,仪态雍容娴静,有不激不历,风规自远之致。28、简椟:木椟竹简是古代主要的书写材料,用狭长竹片或木片制成。竹片为简、木片为椟。用用丝、麻绳将若干个简
本文标题:中国书法复习题2014.12.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4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