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是传说中一个目力非常好的人,能在一百步以外看清楚一根毫毛的末端;公输子就是鲁班.;规是指圆规;矩就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尺上有刻度。孟子的意思是说,即便有离娄的目力,有鲁班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或曲尺,也不能正确地画出圆形或方形。作为测量与制图的工具,“规”和“矩”在中国很早就得到了应用.根据《史记》记载,夏禹治水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这两种工具。规和矩的长期使用,使得人们都认识到它们是画方形或圆形的必要工具;由此引申开来,“规”和“矩”就有了法度和准则的意思,我们现在所说的“规矩”这个词,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就是指凡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法则。社会和国家需要有一定的法则和规范来治理.当然,治理天下有两方面的“规矩”。《史记·礼书》里说:“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用仁义来规范人心,一方面要用刑罚来惩治出轨的行为,即包括德治和法治两个方面.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的规矩,没有这些“规矩”,各种行业也就无法进行。运动场上,长跑运动员必须听到发令枪响过之后才能起跑,如果不遵从这项“规矩”,整个比赛就乱套了;建造大厦,也要有一定之规,如必须先打好地基等等。有趣味的是,古人经常结合个人的身心修养来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大学》提出,君子有所谓“矩之道”。絜是度量的意思。有曲尺才能画方形,只要曲尺没有问题,画出来的方形肯定符合方形的标准,所以人们只要测量曲尺是否符合标准就行了。这就是“絜矩之道”的字面意思。实际上,“絜矩之道”就意味着要抓住根本。先秦时候人们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墨子在见到给丝线染色之后感叹说:将丝线放入青色的染缸里面,丝线就成了青色;将丝线放入黄色的染缸里面,丝线就成了黄色。丝线的颜色既然跟把它放入什么样的染缸有直接关系,所以染色不可不慎重。这就是我们通常说“耳濡目染”的道理。既然“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那么为了让人能够健康成长,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制定一些“规矩”,例如《大学》就提出了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等三纲领、八条目,这些都是属于古人所谓教化的内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①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鲁国却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国力每况愈下。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②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③昔日汉人宽袍大袖,不免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诸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下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④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春风吹绿了神州。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是我们突破规则的有力依据。当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突破了唐诗庄重的笔法,宋代词章缠绵后世,我们也应明白突破规矩的重要。何成方圆,以之规矩,应时而易,始成方圆。
本文标题: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5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