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不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梗一列
不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一例宣城市中心医院汪佳•病例简介:•患者男,56岁,因“胸部堵塞感8小时”于2015年4月6日上午11时入院,发作时伴有大汗并向左上肢放射,入院后仍有,多次含服硝酸甘油缓解不明显。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高达180/100mmHg,吸烟史20余年,1-2包/天。入院查体:BP100/70mmHg,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查血尿常规、凝血四项、免疫常规正常。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心肌酶谱示AST157U/L↑LDH197U/LCK733U/L↑CK-MB69U/L↑。心梗三项:CK-MB36.63ng/ml↑cTnI4.23ng/ml↑Myo362.6ng/ml↑•入科时心电图示:窦律,ST段V1-V3上抬0.05-0.1mv,IIIIIavF轻度下移,T波倒置。•诊断:1.急性冠脉综合征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015-04-0612:00冠脉血管造影:LM正常,LAD中远段斑块临界病变,TIMI血流Ⅲ级,LCX严重扭曲中段闭塞,RCA扭曲斑块中段及远段75%狭窄,PD开口临界病变PCI术后讨论:当前对AMI的分类,根据心电图是否伴有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的心梗(STEMl)及非ST段抬高的心梗。目前公认的诊断标准为1+1模式:心肌生化标记物升高1+1项心肌缺血证据:心肌缺血症状;新的ST段改变或LBBB;出现病理性Q波;影像学证实新的活力心肌或新的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心电图表现为ST段V1-V3轻度上抬,IIIIIavF轻度下移伴T波倒置,提示ST段抬高型前间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为LCX中段完全阻塞,与心电图表现不相符,为下壁梗死,最终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根据GRACE评分及高危因素的多少,可选择紧急(2小时)、早期(24小时)以及延迟(72h内)侵入性治疗策略。患者GRACE评分140分,LCX中度完全闭塞,缺血坏死面积大,顿抑心肌多,实为STEMI本质。需采取早期侵入性治疗策略(24小时),介入治疗争取更多的心肌存活,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改善预后。ACS/NSTEMI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涉及3个时相的时间段:①易损斑块的发生和破裂;②急性缺血性事件;③急性事件后反复冠脉事件的长期危险。NSTEMI主要表现为非完全闭塞的“白色血栓”,本例患者却表现为LCX完全闭塞,LCX病变在心电图多不典型,在初步判断中容易忽略及时介入,CAG为诊断及介入提高进一步的依据,可早期心肌再灌注,保护心肌保护心功能。从抗血小板及抗凝剂广泛应用的FRISCⅡ研究到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及冠状动脉内支架广泛应用时代的TACTICS-TIMI18研究,早期介入治疗优势逐步显现,并且亚组分析表明,伴有心电图ST段改变及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的高危患者获益更多,NSTEMI24小时行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的价值、RITA3、ISAR-COOL等大量研究均证实早期介入治疗的优势。而ICTUS研究入选患者均为肌钙蛋白升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优化药物治疗及支架的基础上,并未发现2组病死率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差异,早期介入治疗可降低再入院率,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保守治疗组。已有FRISCⅡ及RITA3研究5年随访结果表明,早期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心肌梗死及联合终点事件的风险,且高危患者获益明显,对患者远期预后同样重要。
本文标题:不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梗一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5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