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学生专业层次批次学号学习中心工作单位2013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使学生能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2、使学生对当前一些不良的环境能具备一种抵抗能力,逐步确立正确的是非观;3、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教育首先应该是从老师开始,从老师和家长做起,才能起到身教的作用。重德教、重礼教才能使学生更尊重知识、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自己。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继承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有着5000年的历史。一个产生的如此早的国家一直兴盛至今,一定有什么重要的因素在扶持这她,这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文化对人的直接作用则体现现在对人的教育上。教育者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怎样的文化或者说怎样的精神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进步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来谈谈我脑中所认识的冲过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谈到影响,就要从两个方面说起,有利有弊。一下我将对其影响从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来阐释。孔孟之道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套重要是思想。他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代表。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一中经典的思想,一直对现在的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三纲五常”说。三钢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而后,孟子又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一思想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注重家庭,君臣之间的关系。1.家庭,如果说人是社会中的个体,那么家庭可以算是社会中的基本的单位。一个社会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社会的复杂多样也是因为家庭的多种多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是孩子最早接触的课堂。孔子提出的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是说在家庭中孩子要听从父亲,妻子要听从丈夫。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有序”。“有序”在家庭中主要体现为“长幼有序”。这一点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仍旧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年纪大的人往往都要坐在正位。如果长辈们没有拿起筷子来动桌上的菜的话,小孩子们是不可以先吃的。再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一日孔融的父亲买了些梨子回来,把一个大个的梨拿给了孔融,结果孔融不但没有吃,还对父亲说“还是把大梨让给哥哥吃吧!我是小孩,吃小的。”家庭中除了亲属间长幼有序外,还有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有别”“夫为妻纲”。古代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父系社会,男权当道,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很低微的。在家庭中,男人往往充当了一家之主,在外要养家糊口,而女人主要是配合男人在家中操持家务。因此作为丈夫,要对家庭负责。而作为妻子要首妇道,要学会相夫教子,但这也不意味着女性在家庭总没有地位。建立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夫妻双方的互相尊重。其实这不仅仅关系着夫妻间是否和睦,也同样影响着未来要扮演同样角色的子女们。但这一思想对现在的社会也存在消极的一面的影响,它的消极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它的理解上产生的错误。很多人认为只要年纪长,或者因为是家中的主人(多指男人)就在家中为所欲为,家庭暴力屡见不鲜。其实这并不是儒家所提倡的思想。而是一种人格的扭曲。古代的传统思想中“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家庭的和睦与否也可以反映当代社会的环境。因此提倡家庭和睦反对扭曲古人的思想,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2.社会社会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笼统的划分,可以分为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社会中,如何才能站得住脚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对此,儒家思想提出了“君为臣纲”“君臣有义”“尊卑有序”以及“仁、义、礼、智、信”。在这些思想中不难看出“君臣”关系是一层很重要的关系。无论在怎样的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双方面的。一方面,领导者要顾全大局,对当下的局面进行正确判断和分析;另一方面,被领导者要忠于并服从领导者的命令。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君为臣纲”“君臣有义”。“尊卑有序”其实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中等级观念。儒家的等级观念的主要内容是:1、人们对财富的占有和消极应与社会地位的等级相符2、社会上分为两种人:一种是不从事物质生产劳动而占有丰富物质财富的“君子”(包括天子、诸侯、各级臣僚及儒者),一种是广大从食物质财富的创造,却只有很少物质财富的被统治者,即所谓“小人”。如果说前文提到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积极方面的,那么“尊卑有序”恐怕就是消极大于积极。古时提倡“尊卑有序”的主要是在政治上,后来才波及到整个社会。是因为我国古代主要是一王权为之高无上的。其次各级官吏要听从自己上级的安排,这样以便于国家的管理。而对于现在来说尊卑有序则“过分”反映在整个社会,而且十分明显。一个人,如果他所占有的物质财富越多,那么在当今的社会就越有地位。这种以物质来划分社会等级的方法的出现,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人们对文化的不重视。同时也拉开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等级观念内容中的第二点,在历史上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孔子以后的人们为了可以做官,多纷纷参加科举考试。而很少有人愿意参加实际的,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因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3.友谊古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真正的友情是像水一样的平淡的和气的健康的。孟子认为“朋友有信”是非常重要的,孔子也说过“仁、义、礼、智、信”。孔子的这一观点适用面非常广。不仅可以是对君臣之间,家庭之间,也是再说朋友之间。“仁”是一种人文精神。“义”是则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对朋友有仁有义一直是我们所支持的。“礼”简单说就是要尊重他人,尊重朋友,尊重是一切的开始。“信”是做人最根本的,最基础的。没有了信,一切皆无从谈起。作为朋友更要以诚相待,相信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这也是现在教育中所提倡的。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建设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体系,以使人们更趋于高尚,生活有更高的境界,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这主要是传统文化中如前所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当然我们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词,都是错误的。在如何继承上面,也即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明、新文化、新人文精神体系的对接上,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其实早有精辟之论,首先,“我们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先有继承,然后才能有批判、吸收及吸收后的创新。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格。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同消极因素并存的两面体。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消极因素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往往浑然一体、相互交织,而且往往从一个方面看是精华,从另一方面看又是糟粕,这种复杂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突出其目的性和倾向性,增强其积极影响的效应。以上只是从单个方面谈,还不够全面。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上,我们要抱着批判的继承的态度,客观的对待先人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不应盲目的效仿和崇拜。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加以利用。这就是我对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一些看法。参考文献:[1]毛礼悦,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一轮[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周国华.上海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4]毛礼悦,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54[5]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5[6]孟宪承,陈学恂.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85[7]王柄照.中国古代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41[8]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5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