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中国医大2012年1月考试《组织胚胎学》考察课试题
二、名词解释(共5道试题,共15分。)V1.同源细胞群有着相同来源的一群细胞.(之后可能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们最初是由同一个细胞分裂而来的.2.肝板指肝板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单行排列成板状。3.血窦由于真体腔不发达,微血管和一部分静脉的腔扩大了,而且无血管壁包围,于是便形成了组织间不规则得空隙,血液在空隙流过便成了血窦。4睾丸间质细胞成群分布在曲精小管之间,胞体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体较大,直径约20μm,胞质呈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常位于中央,染色较淡,有1~2个核仁。4.滤过膜或滤过屏障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腔必须经过有孔内皮、血管球基膜和裂孔膜,这三层结构合称为滤过屏障,又称之为滤过膜。1.描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与卵巢激素的关系。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而导致的阴道出血。青春期后卵巢在下丘脑一垂体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逐渐发育。在垂体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卵泡逐渐生长,发育成熟,并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生变厚,呈增殖期变化。在黄体生成激素的作用下,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卵子,排卵后卵泡形成黄体,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在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殖,并由于其腺体上皮细胞分泌而呈现分泌期变化。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即开始萎缩,一般黄体的寿命平均为14天。黄体萎缩后,卵巢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萎缩,且由于缺血坏死而脱落2.简述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各功能。胰岛是胰脏的内分泌组织。人的胰岛主要是由α、β和δ三种细胞组成。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①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腺中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含有5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激素。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组成.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胰岛素具有抑制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作用,使cAMP产生显著减少,导致糖原分解速率减慢。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②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为胰岛的α-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由29个氨基酸组成,人和猪的胰岛血糖素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样。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与肾上腺素作用相似。其作用原理是激活肝细胞中的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肝细胞中磷酸化酶α活性,促进肝糖原分解。3.简述黄体形成,光、电镜结构特点与功能。形成:成熟卵泡排卵以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的血管和结缔组织深入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卵泡壁的细胞体积增大,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粒黄体细胞由颗粒细胞分化而来;膜黄体细胞由膜细胞分化而来。光、电镜结构:光镜下粒黄体细胞较大,呈多角形,染色较浅,数量多;膜黄体细胞较小,,圆形或多角形,染色较深,数量少,分布于黄体周边部。电镜下两种细胞均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征,即内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管状嵴的线粒体,还有脂滴和黄色脂色素。主要功能: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前者由粒黄体细胞分泌,后者主要由两种细胞协同分泌。4.比较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光镜下结构特点。答: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的结构基本相似,也有横纹心肌细胞与骨骼肌有所不同;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粗细差别很大,介于0.2~2.3微米之间;同时,粗的肌原纤维与细的肌原纤维可相互移行,相邻者又彼此接近以致分界不清。心肌细胞的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多种哺乳动物均有纵轴向伸出,管径约0.2微米。而骨骼肌的横小管位于A-I带交界处,无纵轴向伸出,管径较大,约0.4微米。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丛状居中间,侧终池不多,与横小管不广泛相贴。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无横纹。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该肌收缩缓慢、持久。细胞核一个,呈长椭圆形或杆状,位于中央,收缩时核可扭曲呈螺旋形,核两端的肌浆较丰富。平滑肌纤维大小不一,一般长200μm,直径8μm;小血管壁平滑肌短至20μm,而妊娠子宫平滑肌可长达500μm。平滑肌主要分布于血管、气管、胃、肠等壁内。平滑肌纤维可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成束或成层分布的。5.简述胎盘的结构及其功能。胎盘的结构与功能胎盘的形成始自妊娠3个月时,丛密绒毛膜已与底蜕膜联合形成胎盘。妊娠足月的胎盘为椭圆形,中间厚,周边薄,质柔软,重500~600g,厚1.5~3cm,直径16~20cm,分母体及胎儿两面。脐带面附着在胎儿面之中央或稍偏。胎盘有以下功能:营养和排泄作用胎儿的营养、气体交换和排泄都是依靠胎盘中的绒毛来完成的。防御功能一般的细菌或更大的病原体不能通过完整的绒毛,但病毒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中,因此胎盘的防御作用仅是部分性的。母体血中所含抗体都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中,使胎儿获得对某些疾病的被动免疫力。临床上所用的药物,许多可通过胎盘,故当孕妇用药时,必须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内分泌功能胎盘能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郎罕氏细胞产生,所以它的分泌大致与郎罕氏细胞的发育和消退相平行。早在停经35天时,就能在尿中出现,第45天尿中激素浓度上升,停经60天时达到最高峰。维持1周后下降,至妊娠9个月时降至最低限度,一直维持到分娩。产后4~5天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即消失。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使黄体继续发育成为妊娠黄体,能刺激雌性或雄性动物的性腺活动。雌激素与孕激素系胎盘的合体细胞所分泌。妊娠3个月后,其分泌量随胎盘的发育而增多。雌激素逐渐升高,至妊娠足月时达最高峰,孕激素则在妊娠后期维持在一定水平或稍降。分娩后二者均迅速消失。6.简述胃底腺的结构与功能。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及胃体。为分支管状腺。通常将每一个腺分为颈、体及底部,颈部与胃小凹相连,体部较长,底部可达粘膜肌层。胃底腺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壁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盐酸,构成胃液的重要成分,它可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为胃蛋白酶,并有杀菌和促进胃肠内分泌细胞和胰腺的分泌作用。人的壁细胞还能分泌抗恶性贫血的内因子,它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以便回肠吸收维生素B12。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婴儿的主细胞还分泌凝乳酶,使乳汁凝固,利于被被蛋白酶分解。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参与胃上皮表面粘液层的形成。内分泌细胞分泌肽类或胺类激素,对消化管的功能起调节作用。未分化细胞有自我复制能力,能分化成为胃表面的上皮及胃腺各种细胞。7.简述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与神经元相比较,神经胶质细胞虽有许多突起,但缺少轴突。神经胶质细胞内含一般的细胞器,而没有尼氏体。神经胶质细胞之间没有特殊的突触连接,只有宽约20~30埃的窄隙,称为缝隙联接。这种缝隙联接是低阻抗的,极有利于离子通透。但在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之间,却没有低阻抗的区域。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许旺氏细胞即属于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有:(1)星形胶质细胞(astroglialcell),又分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及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前者多分布于白质内,后者多分布于灰质内。(2)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glialcell),分布于白质神经纤维之间和灰质神经元胞体周围,参与形成神经纤维髓鞘。(3)小神经胶质细胞(microglialcell)分布于大脑和小脑灰质内。周围:神经膜细胞(Schwanncell,雪旺细胞)、卫星细胞(satellitecell)。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都起源于胚盘外胚层神经上皮组织(小胶质细胞可能起源于中胚层),其中的胶质母细胞发育成大胶质细胞和脉络丛上皮细胞,围绕神经管腔表面的部分神经上皮细胞分化成室管膜和脉络丛上皮细胞,神经母细胞发育成为神经元;神经嵴则分化为外周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本文标题:中国医大2012年1月考试《组织胚胎学》考察课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