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1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重要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3、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及其如何实现?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3.如何从党的历史经验中认识确立和坚持正确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实事求是过程)4.弘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精神,主要应该把握哪些内容和要求?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探析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正反两方面科学经验的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一再证明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而违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造成的危害也从反面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由不深刻到深刻、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22、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3、经过延安整风,形成全党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解决中国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中国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中国的历史结合本土化中国优秀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提出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小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各自的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3、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4、实践平台:中国革命和建设时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等特点的认识最深刻。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1927-193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一是坚决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科学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开始赢得了人民军队在战争中的主动权。三是深刻认识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完整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是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二是提出了建党建军的正确原则,形成了一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三是揭露了本本主义的错误,提出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论十大关系》(1956)等著作,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索。一是指导中国革命大决战的胜利,实现了建立全国政权的伟大目标。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三是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探索。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科学概念第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浪潮兴起,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2.历史依据——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大跃进、文革)3.实践依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4.理论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渊源,内在根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第一阶段——提出理论命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二大)2.第二阶段——构建理论轮廓(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三大)从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的召开,是中国进行全面改革、扩大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发展的阶段。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邓小平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思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3.第三阶段——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三大、党的十四大)从1987年到1992年这五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经受严峻考验的五年。中国在国际风云的变幻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邓小平理论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和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4.第四阶段——丰富理论内容(丰富理论内容、党的十五大以来)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把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宪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科学概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2.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应该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长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5新境界是侧重于思想路线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丰富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水平是侧重于理论内容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胆略和巨大的理论勇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新判断是侧重于理论背景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敏锐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新体系是侧重于理论框架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科学体系。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世情变化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2、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3、科技革命日新月异4、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2、国情变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收入分配机制发生改变、社会阶层和阶层结构多样化、改革进入深水区。3、党情变化1)党的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2)党员队伍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3)党的干部队伍正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4)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起点是1989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2)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3)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4)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6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
本文标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