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
专题一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1、经济的发展1.农业(1)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②商周时期:石器锄耕。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2)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②夏、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③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2.手工业(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2)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4)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3.商业(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4.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考点2、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义务及权利: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2.宗法制(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2)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3.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考点3、精神文明1.汉字(1)6000多年前,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2.中国画(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远古时期绘画艺木的杰作。(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3.文学艺术(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代表作《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4.科技(1)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2)根据战国人石申的天文学成就而辑成《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3)夏朝时,已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考点4、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1.孔子(1)主要成就:①思想核心:“仁”和“礼”,“仁”即“仁者爱人”。“礼”即“克己复礼”。②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历史地位:①孔子整理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②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③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④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使“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孟子(1)政治思想:①“仁政”。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伦理观:主张“性本善”。3.荀子(1)政治思想:“仁义”和“王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2)伦理观:主张“性恶论”。【重难点解析】1.“重农抑商”政策(1)实行:商鞍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后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都沿袭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含义:鼓励发展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②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4)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5)评价:①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③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2.“百家争鸣”兴起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②士阶层空前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③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经济的发展。(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专题二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考点1、物质文明1.农业(1)西汉赵过推广藕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楼车。(3)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2.手工业(1)冶铁: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2)制瓷:东汉时,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丝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织品远销亚洲、欧洲,中国因此获得“丝国”的誉称。3.商业(l)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2)西汉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3)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考点2、政治文明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①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②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2)三公九卿制: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②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④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休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郡是中央政府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郡县制的推行,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2.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加强君主专制:汉武帝让秘书、侍从担任尚节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2)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势力。(3)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考点3、精神文明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根据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2)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兴办太学,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科技(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2)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3)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3.汉赋(1)出现: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2)特点: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3)代表人物及作品:①西汉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②东汉时张衡的《二京赋》。4.医学(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重难点解析】1.对秦始皇的评价(1)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过: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实行暴政、刑法严酷;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广建宫殿陵墓,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华文明的鼎盛考点1、物质文明1.农业(1)耕作技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②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2)灌溉工具:①曹魏时的翻车。②唐代的筒车。2.手工业(1)冶铁: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2)制瓷业:①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②自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丝织业: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4)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受摧残,到隋唐时才得以恢复和发展。3.商业(1)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商业不发达、不稳定。(2)隋唐时,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兴起;对外贸易发达,唐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柜坊、飞钱等。考点2、政治文明1.三省六部制(1)概况: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省体制。②隋朝以内史省(唐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③唐朝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职权: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诏令,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3)作用:三省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2.科举制(1)概况:隋文帝设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2)作用:①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3.藩镇割据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了很多藩镇,其长官节度使控制着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危害一直持续至宋初。考点3、精神文明1.思想(1)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重挑战。(2)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3)唐朝时,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2.科技(1)唐朝时,发明了雕板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板印刷品。(2)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应用于战争。(3)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3.主流文学——唐诗(1)初唐:王勃、陈子昂。(2)盛唐: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李白和杜甫使盛唐诗坛大放异彩,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被誉为“诗史”。(3)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要反映民间疾苦。(4)晚唐:杜牧和李商隐。4.书法(1)魏晋前是书法的自发阶段,魏晋后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书法审美功能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