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复习材料
2323宿舍制第1页1.考古史料:也可以称为考古文物史料,主要是指地下出土的遗文遗物等用以考求古史的材料。它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考古文物中所保存的文字材料。二是由考古文物本身所包含的历史价值而确实的实物资料。考古史料的内容丰富,主要有代表性的是甲骨史料、金石史料、简帛史料。2甲骨史料;传统上主要是指以甲骨为载体的文字史料,即甲骨文史料。因这种文字锲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上面,故过去又称甲文,龟版文或甲骨刻辞,又因现存甲骨绝大多数是商王室占卜的遗物,并且最早出土于商殷故都所在的殷墟,故又称贞卜文字,卜辞、殷墟卜辞等名称,现在一般统称甲骨文,它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资料。3.金石史料;即以金石为载体的文字史料,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石文多指碑刻,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秦国的石鼓文和秦始皇颂扬功德的刻石。金石史料是我国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构成。4.简帛史料;即以竹木简牍和丝织的缣帛为载体的文字史料,它是我国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纸未发明或者未普遍流行以前,书写材料主要为竹木简牍和缣帛。简帛之书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材料易于朽烂,难以保存,因而从前没有寸帛片简考辗转流传下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简帛都是近世以来依赖考古发掘得到的。这些新获得的材料,大大丰富了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并使它们成为探讨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一大宝藏。5.甲骨四堂及其代表作;罗振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王国维《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三代地理小记》《鬼方昆夷傿晕考》郭沫若《卜辞通篆》《殷契粹编》《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董作宾《新获卜辞写本》《殷墟文字甲编》和《乙编》。6.甲骨文的内容:通常一条完整的卜辞要由叙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个部分组成。叙辞记录占卜的时间、地点和占卜者;命辞即命龟之辞,是向龟陈述要问的事;占辞是因卜兆而定吉凶;验辞则是日后补刻的记录占卜应验之辞。7.甲骨文的史料价值;a甲骨文中的记事资料,使人们有可能结合文献记载和其他考古资料,粗略的描述商代社会历史概貌。B甲骨文的史料还可与现代古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以补证文献史料的依据、不足和错误。C甲骨文字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形象化的史料,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有重大作用。8.近世著录甲骨的第一部书是刘鹗所编《铁云藏龟》;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这是我国学术史上正式出现金石学专著的开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秦国的石鼓文(大篆)和秦始皇颂扬功德的石刻;儒学石经是著名传世石刻的一种,这种石刻一方面是出于封建统治阶级宣扬儒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学者提供定本,故自汉代以来每有摹刻;佛教石经中现存规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的石经;现存全国各地的碑刻群以曲阜碑刻和西安碑林为最。9.简帛史料内容先秦时期代表有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秦简代表有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秦简汉简代表是西北边塞汉简代表有居延汉简、敦煌汉简、酒泉汉简、罗布泊汉简居延汉简;均为当时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辖区的屯戍文书,内容涉及汉代西北边塞的农业生产、租调赋税、屯田制度、水利建设、行政机构、政策法令、军事组织、防御体系及地理、邮政、交通、民族等概况,堪称我国最大最古老的档案库存。西北边塞出土的简帛(简答题)时间人物地址朝代数量1899斯文赫定(瑞典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古楼兰遗址晋木简1202323宿舍制第2页1906--1908斯坦因甘肃敦煌西北古长城遗址汉晋木简7051930--1931西北科学考察团古居延海汉边塞遗址汉木简101001930--1934黄文弼新疆罗布泊北岸汉边塞遗址西汉木简711973--1974西北科学考察团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汉边塞遗址汉木简196371986西北科学考察团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秦竹木简4601990--1992西北科学考察团甘肃敦煌汉悬泉驿遗址汉木简约2000010敦煌石室遗书、殷墟甲骨、汉晋简牍、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称为我国近世所发现的四大类新史料。11.十三经:十三经中的史料也叫群经史料,是指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所传授的十三部经典著作中的史料。儒家书籍称经开始于战国时期,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承认孔子的书为经,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范围逐渐扩大,将一些不属于经的儒家经典也逐步升格为经。经过汉、唐宋的发展到了宋代有了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仪礼》《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周礼》《礼记》《论语》《孝经》《尔雅》《孟子》12.五经:《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辑录。20篇,每篇若干章,每章若干句,不相连属,取每篇首章二三字为篇名。成书年代在战国初,内容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主要是孔子的语录。其内容丰富,所辑录的孔子言论,反映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天道观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儒家学说以及中国古代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可靠材料。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2]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荀子》,作者荀况,赵国人,其书20卷,是研究荀况思想的直接依据。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是“隆礼”和“重法”。即一方面吧礼看成是治国之本、人道之极,并一致确定社会等级和统治阶级物质分配的度量分界;另一方面,有认为礼和法相辅为用,礼以节制统治者,法以裁制众庶百姓。在自然观方面,他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天命博类、心有征知的认识路线,主张通过感官和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辨别和验证,从而形成概念和判断;又提出了解蔽的认识方法,以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并提倡学至于行而止的知行观和制名以指实的逻辑思想。在历史观方面,强调人之性恶与化性起伪,提出了民分使群的社会起源说,主张以确定的上下职分和等级差别来组织社会,又主张厚今薄古,法后王,一制度。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书中的史料不仅对研究如家,而且对研究法家的思想理论,都有很高的价值。《墨子》,作者墨翟,该书是其弟子根据其言论记录而成。书现存15卷,53篇,在政治上和人际关系上主张“尚贤”“尚同”“非攻”“兼爱”“交相利”;经济上提倡了“重力”、“强本”、节用、节葬、非乐;而在天人关系上则一方面提倡了非命,另一方面又崇尚天志、明鬼。其书中有着丰富的军事学、机械学、算学、光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史料,又有“三表法”等2323宿舍制第3页宝贵的逻辑学史料。6、老子:又名《道德经》,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为道家主要经典。书中展示了一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强调道生万物、道法自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历史观上,则完全抛弃了“天”和“先王”的形式,否定以人的努力改善社会状况,推动社会发展,而认为人类文明是罪恶的根源,倡导复归于朴,回到氏族社会的状态中去。7、庄子:分内外杂三篇,庄周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内篇中。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又发挥为物物者非物的以精神本体为第一性的天道观,在认识论上有着严重的相对主义,对现实人生则宣扬“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宿命论。在历史观上,他对人格神的否定比老子更彻底,主张绝圣弃智,毁弃文明,回到原始的人畜不分的混沌世界中去。但他对仁义礼法的批判,对当时统治阶级的贪暴残忍和社会阴暗面的揭露,也包含了一些战国时代的政治史料,他对人性的提倡和充满哲理的处世智慧,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8、春秋繁露:董仲舒是西汉新儒家思潮的集大成者和两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思想的奠基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墨显血的天命、天志思想,又使之与已被秦汉方式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当时天文、历数、物候等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依傍春秋公羊学的类比方法加以主观附会,从而构造出一整套以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为中心的唯心主义体系。董仲舒在政治上对诸侯割据,主张全国政权都应一统于天子,还主张革除当时的一些弊政,这在当时对缓和阶级矛盾,巩固中央集权和维护大一统的局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法家著作中,战国初年李悝的《法经》是值得重视的一种。这是我国第一步较为完整的法典,系作者汇集当时各国的法律编成,也是作者为魏文侯相时主持变法的法律依据。现已失传。《商君书》,此书记述我国古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商鞅的言行。大部分讲法治、农战、军功、君权、兵法等政治军事思想,少部分将户籍、仰商、废学等事,实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长期实行法治的经验总结。其思想是进步的,他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对神意天志一概不提。又曾把古史分为“昊英之世”“神农之世”“黄帝之世”,或“上世”“中世”“下世”,变现进步的历史观。法家集大成者的著作是《韩非子》。作者韩非,内容几乎全是讲刑名法术的。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创立了“法、术、势”三者合一的政治学说和封建君主统治术,对后世影响很大,书中保存了大量春秋战国以前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提出“上古竞于道德,中古拙于智谋”,大大发展了商鞅等前期发家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在哲学上,则提出了“道理相应”的自然观,主张“缘道理以从事”,注重对事实的“参验”,“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又有对“矛盾之说”和朴素辩证法的系统讲解。不仅对研究后期法家思想,而且对研究古史、古文献都有重要价值。《孙子兵法》为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作者孙武,该书对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治军的方法和措施,以及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的指导原则等都有论述。《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孙膑及孙武后人,今在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简残本整理而出,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辑录孙膑的有关事迹和言论,下编是否完全属于孙膑的论著尚难确定。他直接继承了《孙子兵法》等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作战指导、军队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但夹杂着五行相克只说和一些迷信观念,反映出齐家阴阳家的影响。《新书》,又称《贾子》,西汉贾谊,是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多次上书总结秦亡的教训,批评时政,建议消弱诸侯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及抗击匈奴。此书就是以他的政论为主,又有一些政治、哲学方面的短文,所述多为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其思想则远继荀、韩,兼取儒、道,而主要代表秦汉之际注意“当今之务”的新法家。《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所撰。其要略篇自称作书宗旨在“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权事而立志,度形而施意”,也变现出此书的综合性特征,可说是一部主要以道家思想总结先秦朱子学说的著作,而从中亦可了解汉代前期分2323宿舍制第4页封势力的政治活动和思想特点。《扬子法言》和《太玄经》,西汉扬雄撰,前书,系作者问答材料的集录,盖有感于战国诸子诋毁孔子学说,体裁效仿《论语》,其基本思想倾向是尊重孔子,信奉儒家。后书系模仿《周易》而作,反对神怪天命,而依天文历数,自建“太玄”体系,具有一定的威武主义无神论倾向。《新论》,东汉桓谭撰,书坚决发对谶纬迷信,在宣传唯物主义形神观方面有重要贡献,以致晚年被提倡谶纬的光武帝刘秀斥为“非圣无法”而受到迫害。《论衡》,东汉王充撰,其是东汉初年最富于战斗精神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一生以批判谶纬神学与“天人感应”学说为己任。虽自称其思想是“依道家”而立论,实际对先秦各家学说都有批判和吸收,尤其是书中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自董仲舒以来被神化了的孔孟学说,在当时有振聋发聩的社会效果。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是自觉继承司马迁、扬雄、桓谭的唯物主义路线,把先秦以来“元气自然”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创造性的推向一个高峰,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复习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