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专题
捷径教育随堂练1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专题一、选择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经济的稳定性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之一。据此回答1--2题。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2.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3.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B.公田的大量抛荒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D.商鞅变法4.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分工合作5.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有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十分注重兴修水利,据此回答6~8题。6.被誉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是()A.都江堰B.井渠C.天然陂池D.昆明池7.欧洲的水利技术介绍到中国是在()A.西汉B.秦汉C.隋唐D.明朝8.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其原因不包括A.保障国家财税来源B.扩大对外贸易规模C.获得农民的支持和拥护D.稳定封建国家政权9.福娃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国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了积极作用,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的是()A.秦朝的《田律》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典。B.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了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C.从秦汉至明清,我国历代政府推行屯田政策,不曾中断D.大跃进运动时期,为赶超英美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10.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糯,威(wen)夔(rui)自身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土要反映()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11.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②铸铁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③东汉绘画技术高超④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从此材料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有()①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和罗马曾进行过直接的丝绸贸易②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③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④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绸之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14.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出()A.《史记·食货志》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捷径教育随堂练215.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之为“瓷器大国”,在今天的欧亚非各国都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你今天在北非某国家博物馆中看到的我国古代瓷器,距今最早的可能是()A.元代的青花瓷B.明代的五彩瓷C.宋代的影青瓷D.唐代的唐三彩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封建经济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回答16~17题。16.下列图片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铁犁B牛耕C曲辕犁D翻车17.隋唐时期出现的新农业生产工具是①筒车②翻车③水排④曲辕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中国古代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令世人叹为观止,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其发展水平也基本上与世界同步。据此回答19--22题。19.下图展示的是我国古代两种著名的瓷器“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图1)和“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图2)。这两种瓷器的制瓷技术分别始于()A.汉朝唐朝B.唐朝宋朝C.元朝明朝D.元朝清朝20.《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当时手工业还比较落后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却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顺利迈进。据此回答21—22题。21.明代中后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尤其是在富庶的江浙商业城镇,出现了许多会馆,它们或者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或者是各种手工业行会的组织机构。对这一经济现象理解错误的是A.工商业势力显著增强B.区域间商品流通活跃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D.工商业脱离了政府的控制22.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摹。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①“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②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③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这是清政府“重本抑末”政策的结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我国明代中后期出现的一些工商业城市()①大多位于长江以南②具有专业化的特点③个别城市出现新的生产④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条件有①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手工业水平的提高③商品经济空前繁荣④海外贸易不断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5.乾隆止十四年(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广州一地B.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C.清政府开放两广地方,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D.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26--27题。26.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本诗反映了当时村民幸福美满的富足生活②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经济景况③展现了当时村民封闭保守、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④描写了唐朝山村农民的生活景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在明清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许多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种现象导致的最不利的后果是A.小农破产影响社会稳定B.破产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来源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D.土地集中经营提高了商品化程度我国古代手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最终未能冲破封捷径教育随堂练3建思想的束缚。据此回答3---6题。28.下列对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直接来源B.生产不计成本,生产效率低下C.雇募制代替征役制提高了工匠的积极性D.明代中期丧失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9.纺织业成为中国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因素不包括A.经济效益高B.市场需求量大C.技术经验丰富D.政府不加限制30.在元、明、清三代,山东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诸如临清、济宁等商业城镇,且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直接因素是A.元代重修大运河,使山东成为南北陆上运输的主要通道B.山东地区农业高度发展,为商业城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C.山东处在全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中间D.山东地区盛产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品,引来大量客流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谈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战国策》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王朝》请回答:⑴简述材料一所放映的思想和影响。⑵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⑶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32.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图1是唐朝都城长安图,图2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汴梁城,图三是明清苏州繁华图。(1)根据三幅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试分析上述三座城市在各自的历史时期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2)图中反映出城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郑文融《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请回答问题:(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2)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3)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捷径教育随堂练4参考答案1.C2.A3.A4.A5.C6.A7.D8.C9.B10.C11.D12.D13.B14.D15.D16.C17.B18.C19.D20.B21.D22.D23.D24.C25.A26.A27.D28.D29.B30.B31.答:(1)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1分)在战国时期这一思想对发展封建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2)从材料二看是违背了材料一的思想,前者是限制商业的发展,二后者是反映由于商业发展所出现的状况。(2分)这正说明了人为地抑制商业的发展是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发展,从而引起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2分)(3)清朝时仍是重农抑商的思想。(1分)这种思想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日益迟滞,导致中国处于落后的经济地位。(2分)32.(1)地位:长安——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全国的商业大都会;东京汴梁城——北宋的政治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