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结构与内容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所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试用),是由国家教委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要求制定的,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文件。(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结构“义务大纲”的“说明”部分规定了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初中地理教材的编选、地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基本要求。“本文”部分对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作了具体安排,对各教学内容要点的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以及思想教育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义务大纲”和原大纲相比,在内容上更全面、更完善,要求上更具体。下面仅叙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有关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安排、教学要求上的变化。图4-2、图4-3是原大纲初一、初二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图4-4、图4-5是“义务大纲”初一、初二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义务大纲”与原大纲相比,在教学内容及体系安排上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1.精减多、难、深的教学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义务大纲”减少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世界地理出现的地名由原来的448个减少到现在要求学生记住的288个。中国地理部分由原来8个区精简综合为4个区。这就减轻了学生负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2.减少知识结构层次,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按“义务大纲”要求,区域地理减少了结构层次,主要体现在:世界地理的知识结构由四个层次改为三个层次。原大纲世界地理部分包含四个层次,即世界地理概况、各大洲地理概况、洲内各地区地理概况、主要国家地理概况。“义务大纲”改为三个层次,即世界地理概况、13个大区、主要国家地理特征。这种划分方法表面上看减少了层次,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减少了区域地理知识量,更重要的是原大纲区域划分是以自然地理内容为基础划分的,“义务大纲”13个大区是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特点综合考虑划分的,且侧重于人文地理特点。另外,区域地理增加了有关自然资源,中国工业、中国农业、中国商业和旅游业等内容,中国地理区划由原来讲8个区改为讲4个区。这种变化,符合现代地理学的科学思想,符合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义务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3.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由“总─分─总”的结构体系改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新体系原大纲是以自然地理为重点,然后展开地理分区内容,地理分区内容琐碎、庞杂,教学内容为地形、气候、河流加物产、城市的地理要素的简单堆砌,体现不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新体系表现在整个区域地理包括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三方面内容,同时表现在教学材料的组织上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紧密结合。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编排体系的变化,而且反映出人们认识上的飞跃,体现出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人类活动的人地关系,反映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指导思想。4.教学内容顺序由“先中后外”变为“先外后中”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的原则,区域地理的编排顺序变为讲完地球和地图知识后,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本省地理和乡土地理的排列顺序,表明大纲编写者对区域地理教学倾向于“先外后中”。大纲明确指出:“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要点的顺序,编写教材时,编者可以自行组合和调整”。因此,“义务大纲”成为第一个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大纲,“一纲”为“多本”的实现提供了可能。5.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了分层次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义务大纲”对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各方面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了分层次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大纲首先叙述了初中地理总的教学目的,然后进一步表述了地球和地图部分、世界地理部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部分的教学要求,最后对章、节、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双项细目的表格形式清楚地展现出来(如表4-1),为地理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直接的、明确而具体的依据,增强了大纲的可操作性。这是义务大纲较原大纲最突出的变化或特点之一,也是在各科义务大纲中地理大纲独有的特色。“义务大纲”中的知识教学要求,明确分出三个层次(四种要求)并落实到每个知识点。“知道”和“记住”同属于“识记”层次,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前者偏重于对地理事物的概念和分布的要求,后者偏重于对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据的要求,并且必须记住,落实到地图上。“识记”层次的要求必须在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知道”和“记住”,切忌死记硬背。“理解”层次的要求较“识记”层次有质的区别,是对地理事物的理性认识。例如“识记”要求的“褶皱”的概念,只要能够从感性上加以认识,知道褶皱是发生弯曲的岩层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褶皱,受力情况如何,则不需要了解。“理解”层次的“火山”概念要求则不同,不仅要知道什么是火山,还要清楚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时的力的来源等等。“应用”层次的要求,在对于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地理特征等的认识上,同“理解”层次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运用方面的要求高一些,包括灵活掌握一部分地理基本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比较的能力。如“应用”层次的“用经纬线定方向”,要求学生既能理解用经纬线定方向的意义和原因,又能够在经纬网上正确判断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这个过程既是对学生读图分析等地图能力的检验,又考察了学生判断、比较等地理思维能力。可以说,知识的要求蕴含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不同层次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基本训练要求和地理知识教学紧密结合,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是围绕运用地图能力(读图、填图、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两项内容进行。基本训练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初步学会”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基本训练内容,“学会”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训练要求。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初一“初步学会”比重大一些,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层次较低,也就是说更多的是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训练要求;初二“学会”比重大一些,也就是说基本训练要求较初一提高了,很多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另外,初中地理基本训练要求的两个侧重点是对学生读图、填绘地图的要求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要求。思想教育要求和原大纲相比,强调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对思想教育的要求,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用了解、认识、懂得、受到、树立等来表述。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中二年级部分12006-12-2809:19初中二年级世界地理(64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和大洋分布概况,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世界居民和国家的分布概况。2.了解七大洲、洲内各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以及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形成的原因。3.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及其某些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4.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形成、特点与分布规律;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了解世界海洋概况,洋流分布规律,海洋资源概况。6.了解联系世界各地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主要路线。7.学会阅读世界地图和有关的图表、数据;初步培养运用这些地图、图表、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8.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地理事实材料,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演变、分布规律和各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世界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地理事象具有初步分析的能力。9.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以及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的教育。(一)世界地理概况教学内容要点1.世界的大洲和大洋地球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七大洲的范围。四大洋的特点。边缘海和内海。海峡。板块构造学说。世界火山、地震带。2.世界的气候*地球上的气压带。*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的人口及其地区分布。世界人口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增长的控制。世界的人种和民族。各人种在世界上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并熟悉从东西两半球图和其他不同类型投影的世界地图上,找出各大洲和大洋的相互位置。*2.学会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说明地球上气压和风的地带分布的概况。3.初步学会用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气温的月份分配图判定其气候类型。4.学会阅读各大洲人口数量比较图、世界人口增长图和世界人种分布图。(二)亚洲教学内容要点1.概述亚洲的位置。世界最大的一洲。岛屿和半岛。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亚洲的主要大山、大河。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2.东亚(1)日本多山的岛国。四个大岛。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多山的地形。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海洋和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工业以钢铁、机械制造、电子和化学工业为主。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带的四大工业区。本国资源贫乏,原料靠进口,工业产品大量外销。农业。渔业。首都:东京。(2)朝鲜多山的半岛国家。盖马高原和太白山脉。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汉江和大同江。季风气候。北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农业发展迅速。水稻及其分布。首都:平壤。南北统一问题。南部朝鲜的工农业和主要城市。(3)蒙古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地处蒙古高原。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面积广大。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工业在经济中占主要地位。首都:乌兰巴托。3.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东南亚的国家。三大宗教。华侨。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河流下游多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成因。天然橡胶、油棕和其它经济作物。稻米。锡和石油。*(1)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同我国为邻。长山山脉纵贯全国。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首都:河内。胡志明市。*(2)老挝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森林资源。湄公河沿岸平原的农业区。首都:万象。*(3)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平原地形和湄公河。洞里萨湖和滨湖水稻产区。吴哥古迹。首都:金边。*(4)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山地的森林资源。伊洛瓦底江中游的稻米和石油,南部的锡和钨。首都:仰光,是主要海港。*(5)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临泰国湾。北部、西部山地产柚木。中部湄南河平原产稻米。南部有克拉地峡。首都:曼谷,是重要港口。(6)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面的新加坡岛上。扼马六甲海峡交通要冲。人口密度大。世界著名贸易港。新兴的工业国。(7)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爪哇岛的重要地位。多火山。农业以生产橡胶、胡椒、金鸡纳、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为主。锡和石油的分布。首都:雅加达。4.南亚范围和国家。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热带季风气候及其成因。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西北部的干旱气候。*(1)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内陆山国。首都:加德满都。(2)印度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人口众多。印度教。三大地形区:西北部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印度半岛的德干高原。雨量充沛的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为主的农业。煤、铁、云母、锰等矿产资源丰富。印度的工业部门。德干高原东北部是以采矿为主的重工业区。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3)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西部、北部是山地高原,东部为印度河平原。炎热干燥的气候。印度河对农业的重要性。小麦、棉花为主的农业。工业以棉纺织为主要部门。首都:伊斯兰堡。最大港口和工业城市——卡拉奇。5.西亚范围: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小亚细亚半岛。伊斯兰教盛行。阿拉伯民族。“五海三洲”之地。地形以高原为主。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兴都库什山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干燥的气候,荒漠面积很大。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丰富的石油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大纲M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