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部分,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和土壤等构成,是包括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表现为开放的系统。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生物多样性: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活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总称。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对其所管辖的地区进行有效和方便的管理而进行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自然区划:根据自然景观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地域的划分与合并,并把划分出来的个地域排列成一定的地域系统。经济区划是生产力总体布局框架,它要求从国情出发,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将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划分,揭示出各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勾勒出各经济区产业结构特点和在全国的专门化发展方向,并以此协调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总体与局部、现状与长远、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平原海岸:在河流、海流、波浪等动力作用下,由泥沙堆积而成。特点:平原海岸地势平坦,海岸线平直,缺乏天然港湾;平原海岸的冲淤变化相当快,岸线很不稳定,浅海与平原之间有潮间带浅滩。可分为:三角洲海岸、粉沙淤泥质海岸和砂砾质海岸。我国疆域区位特点:1.优越的地理位置2.漫长的疆界3.广博的领土地貌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较高,起伏明显、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三级阶梯:第一阶梯:青藏高原1.平均海拔4000-5000m2高山耸立: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崃山横断山(一二阶梯分界线)3.大地貌特征为高原边缘为亚洲著名大河发源地4.新生代时期大幅度大面积地强烈隆起。二级阶梯:1.东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3.构造上为中幅度升降交替,即盆地降、山地高原升。4.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风蚀沙地严重地段。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向东延伸到大陆架;构造上以沉降为主,局部微隆起。主要山地1.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横断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岭谷相间的高山和深谷所组成,主要有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宁静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之间夹峙着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的大河,河谷深切,形成高差显著的平行岭谷地貌。2.东西走向的山脉:①天山、阴山、昆仑山,②为秦岭、淮阳山,③南岭3.北西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喜马拉雅山,在西段也为北西走向,向东逐渐转为东西向,表现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4.北东走向的山脉: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②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③台湾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新生代时期大幅度隆起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其他资源也都非常丰富。日照长,河流沿岸,牧草肥美,“聚宝盆”。准噶尔盆地: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第二大盆地。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之间。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华北平原:南北分别是大别山与燕山,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抵山东丘陵与黄、渤海,也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降很小。不少地段河床高于两岸平原之上,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问题旱涝碱沙,盐随水走,水走盐存)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著名的鱼米之乡。地貌形成因素:①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燕山运动(中生代)奠定我国的大地貌格局,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第一幕:褶皱隆起;第二幕:差异升降)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②气候因素(外营力):降水、气温、风、压(具体看课件)③地表组成物质因素(物质基础):抗风化、侵蚀能力;基岩、松散沉积物。④人类活动因素:一是改变局部地貌形态;二是加速或延缓现代地貌过程。我国的冰川地貌:冰川的形成:(新雪、粒雪、冰川冰)积累、成冰、运动(当积累的冰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冰川会沿着倾斜的山谷,以每年几米甚至几百米的速度向下运动,这种运动包含着朔性流动和滑动,人们称之为冰川的运动)现代冰川的分布:北起阿尔泰山南达云南玉龙山西至帕米尔高原包括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约有43000条。约5.87万平方千米。大陆性冰川:数量多分布广。主要特点:积累与消容量少,气温低,雪线位置高,成冰作用以渗浸-冻结为主,局部出现冷渗浸-重结晶成冰,冰川冰为负温,流动缓慢,冰川地质作用弱。海洋性冰川:仅限于西藏东部山地和横断山区。主要特点:积累与消融较多,雪线位置低,成冰作用以暖渗浸-重结晶为主,冰川温度可达0℃,流动较快,冰川地质作用较强,冰舌可伸到森林带,夏季常造成泥石流。我国的黄土地貌(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装堆积物)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沟壑纵横,梁峁遍布。形成原因:①黄土的抗蚀能力差(内因)。结构疏松多孔隙,透水性强,易沉陷,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育。②现代外营力的侵蚀强烈(外因)风力侵蚀,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形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坪风成说和水成说。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地表喀斯特:石芽、溶沟、漏斗、落水洞、喀斯特洼地、喀斯特盆地、干谷、盲谷、峰丛、峰林、喀斯特山地(高原、丘陵)等。地下喀斯特:①蚀空形态:喀斯特管道、地下河(湖)、溶洞;②堆积形态: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灰华等地表地下相关联的喀斯特:竖井、天生桥等气候特征: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的大陆性强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灾害频繁气候形成因素:地理位置(海陆、纬度)、下垫面因素、大气环流影响气候的主要地形因子有三种:地面的海拔高度、地面形态、地形方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形对辐射的影响(1)海拨高度对辐射的影响: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直接辐射增大,散射辐射减小。(2)太阳辐射随地形的坡向和坡度而变化。2.地形对温度的影响(1)海拔高度对温度的影响——在山地,在相同的地形条件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气温年较差减小,至于气温日较差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则因地形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高原和盆地的气温日较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而凸出的山顶和向风坡的气温日较差则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小。(2)大地形对温度的影响---屏障作用。(3)中小地形对温度的影响——凹陷地形具有较大的气温日较差,凸出地形的气温日较差较小。3.地形对空气运动的影响(1)阻挡作用(2)绕流作用(3)越过作用(4)狭管效应4.地形对降水的影响(1)海拔高度与降水随海拔高度增加,降水量先是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增,至一定高度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2)地形形态与降水迎风波多于背风坡的降水盆地和河谷降水特殊地形的降水(3)地形对积雪的影响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重要影响:①动力作用:迫使西风气流分支;迫使迎风气流爬坡形成多雨带(地形雨);屏障作用;“暗礁”作用。②热力作用:夏半年,由于青藏高原近地面层为热低压,四周气流向高原辐合,加强了我国夏季风势力;冬半年,高原气温迅速下降,近地面层出现冷高压,加强了蒙古高压,也即加强了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冬季环流:①冬季活动中心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②冬季气团极地大陆气团,它以蒙古高压区为源地,性质寒冷而干燥;③冬季锋面北方的寒潮冷锋、南方的华南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寒潮冷锋,发生在极地大陆气团与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之间,常出现在我国北部地区,引起强烈降温和大风。华南准静止锋发生于各种变性大陆气团界面上,常出现在东南山地丘陵区,造成阴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地云贵高原一带,由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与西南暖流交绥而成;锋面东侧多阴雨,西侧多晴朗。夏季环流:①活动中心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②夏季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源于太平洋副高,移动形成东南季风,性质湿热而稳定)和赤道海洋气团(源自南半球副高,跨赤道向我国移动时表现为西南季风,性质高温重湿而不稳定);③夏季锋面极锋。极锋发生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之间。气温特点:1.冬季气温:气温低,南北温差大;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3/4陆地气温在0℃以下。2.夏季气温: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3.年较差大。影响因素:纬度地形海路位置4.四季分配:北方冬长夏短南方夏长冬短降水特点:①自东南向西北递减。②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山地多于平原;③锋面气旋多的地方降水多。④季节分配集中在夏季寒潮:冬季,北方寒潮冷锋,是新鲜极地大陆气团和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之间的形成的锋面。活跃月份:11月3-4月梅雨是初夏季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的持续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巫山以东,北纬26°-34°的地区。梅雨天气的一般特征:降水丰沛,甚至出现多个暴雨中心;相对湿度大,云量多,地面风力弱;时阴时雨,时冷时暖(连阴雨);正常梅雨量占当年降水总的40%左右;入梅日期在6月上旬或中旬,出梅日期在7月上旬。梅雨天气的形成机制:①冷暖气流交汇,形成极锋②气旋多台风是指发展到一定强度(最大风力达8级以上),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对我国气候的评价:1.我国的亚热带不同于世界同纬度地区。2.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3.气候的多样性,使我国种植制度多样。4.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径流变差系数(Cv)实测年径流极值比(Km)Cv值最大的为华北一带,最小的为新疆伊犁河流域,夏季风影响稳定的南方地区Cv值较小;Km与Cv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方诸河的Km值较大,南方河流则较小;集水面积大的河流Km值较小;干流Km值比支流小。年径流的季节分配:①径流年内变化与降水季节分配大致相似。②我国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很不均衡,具体表现在汛期出现的季节、延续时间以及汛期径流量集中的程度等方面。③影响径流季节分配的主要因素是补给条件。在我国主要是大气降水因素,其次是地下水与冰雪融水。水利资源:水力资源;水运资源;水量资源;水产资源黄河治理开发:水土保持工程下游防洪工程水库工程引黄灌溉工程鱼米之乡──东部平原湖区:地势低平,濒临海洋,降水丰沛,河网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都分布于区内。大多是在构造盆地的基础上,由于河床演变而形成的河成湖。沿海平原中的一些湖泊则是古泻湖的遗迹。多属吞吐型湖泊,河湖关系密切。水量充沛、资源丰富,有调节河川径流、灌溉、通航、供水、美化环境和改善气候条件等效益。雪域之家──青藏高原湖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及新疆南部一角,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个湖区之一。大中湖泊多在构造断裂基础上发育形成,属构造湖,湖深岸陡。中小型湖泊多分布在山岭的峡谷地区,属冰川湖或堰塞湖类型。由于气候寒冷、干燥,湖水补给不丰而蒸发量大,大多数以高山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的湖泊出现了明显的干化和湖面退缩现象,有的已演化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