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国新闻传播史完整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进奏院状(重点):唐代设藩镇,藩镇长官都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即进奏院,其长官叫进奏官。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称作“进奏院状”。它是宋代邸报的前身,初步具有报纸的性质,处于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的过渡状态,近似于西方近代的报纸前身——新闻信。☆“开元杂报”:指唐朝开元年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朝廷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的传播。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记载了他在襄樊一带发现数十幅这种简明公报的抄件的情况,其存在为唐代“进奏院状报”提供了重要的旁证。☆邸报(重要):出现于宋代,是一种形式较完备的正式的封建官报,宋代对京都的分散的进奏院进行了整顿,设立了都进奏院,进奏官有时也被称为邸吏,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官报叫邸报,邸报具有了更多报纸的特点和封建官报的色彩。其实质上成为进奏院状的别称和省称,还兼有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朝报等别称。☆报房京报:指明末及清中叶,内容来自内阁和科抄,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完备形式。由北京的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报纸。☆小报:最早的民间报纸。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的中下级官员和书店主人;内容特点(消息灵通、时效性强;大多为中枢部门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读者范围广。小报盛行的原因:邸报的内容经定本制度审核后,信息含量少;邸报的读者范围只限于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邸报时效性较低。给我们的启示:满足受众需求;注重时效性。小报的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2、新闻来源复杂;3、非官方的商业行为;4、时新性强,传播交迅速;5、被政府视为非法传播行为。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重点):是世界上首份中文近代报刊,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于1815年8月5日正式出版,作为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释基督教教义、介绍《圣经》为主,也涉及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并有时事政治,其采取中国本土化策略,处处附会儒学,采用雕版印刷,有首篇预报性新闻《月食》及我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插图,1821年12月因米怜病重而停刊,其创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一页。☆《蜜蜂华报》(重点):1822年9月12日,用葡萄牙文在澳门出版的周刊。为澳门出版的、也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是澳门葡萄牙人社会新当权者的喉舌,以鼓吹立宪派主张为宗旨,1823年被查封。☆《广州记录报》(重点):为适应鸦片贸易的需求,1827年11月8日,英国商人马地臣和美国人伍德在广州创办了英文版的商业周刊《广州记录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该报主要刊登货价行情、航运消息,但也广泛涉及刊登有关中国的新闻与评论,具有强烈地强烈的政治性,该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鸦片战争后迁往香港,更名为《香港记录报》(曾将《三国演义》译成英文在报上连载。),于1858年停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重点):1833年8月,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于广州,雕版印刷,中国书式,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刊载新闻,1835年该刊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遐迩贯珍》(重点):创刊于1853年8月1日,由马礼逊教育会和英华书院主办,除少量宗教外,大量刊载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和科学知识的文章,该报为英国殖民政策辩护。每月一日出版,16开本,沿用线装书的装帧形式,;重视新闻报道,内容涉及广泛,客观、公正地反映事件的真实面貌,曾刊登照片,并出版附刊《布告篇》登载广告,皆开中文报纸之先河,其是中国境内第一家铅印的中文报纸。☆《申报》:1872年4月30日年创刊(初名《申江新报》),创办人是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ErnestMajor)。其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十分重视办报质量。而且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这在外国人所办的报刊中,是第一家。《申报》——中文是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商业报纸中出现以办报直接赚钱,标志着中国近代报业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商业利益的追求,推动了新闻工作的改进。☆《申报》的特点:(1)、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2)、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该报记者从天津发来的新闻专电,为国内报纸上出现的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还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3)、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还最早刊登了国际旅行通讯,《东行日记》为国内报纸上刊登的第一篇国际旅行通讯。(4)、还加强报纸的言论工作,认为在必要时要仗义执言;还注意发表读者来信和来论。(5)、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是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1872年6月4日《申报》第2版的《戏园琐谈》为我国报纸上刊出的第一篇剧评。(6)、开始使用新闻图片;(7)在发行、广告等报业经营业务上,《申报》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采用廉价销售的营销策略,雇佣报童在街头叫卖。同时向读者招刊广告。☆《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多个第一:(1)美查时期的《申报》,报纸内容和办报质量的改进:重视言论、文艺,使它们成为报纸必备的内容,由新闻、言论、文艺、广告四要素组成的近代报纸模式开始形成,这是《申报》的一大贡献。改进新闻报道:社会新闻开始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对普通百姓所受的压制和痛苦有一些揭露,拓宽新闻报道面,类似现在的旅行通讯,《东行日记》等。1883年6月10日《申报》“有闻必录”提出,词语很快流行。(2)经营其他出版事业:出版发行各类期刊,兼营书籍出版业务,创办申昌书局,翻印旧书和刊印新著160种图书,在我国近代印刷史上为创举。1876年3月申报馆发刊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的报纸《民报》,第一份面向妇女、儿童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创办的通俗报纸。(3)重视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招揽广告,重视发行。(4)1905年《申报》革新:1905年2月7日,扩充版幅,12条改革方案和措施:更新宗旨;扩充篇幅;改良形式;专发电报;详记战务;广译东西洋各报;选录紧要奏议公犊;敦请特别访员;广延各省访事;搜罗商界要闻;广采本地要事;选登时事来搞。1897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创办我国报纸的第一个副刊《消闲报》。☆《新闻报》:英商丹福士创刊于1893年2月,1899年传给美商福开森,内容以经济新闻为主,以工商界人士为主要对象,重视经营管理,广告和销售排在前列。采用低于《申报》价格的推销办法,并出版画报单页,随报附送石印画报以争取读者,开我国日报定期附送画页的先例。后于1894年创刊《新闻报馆画报》。1960年5月31日终刊。☆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背景:1.国内背景:鸦片战争以前,处于封建社会阶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闭的社会不利于近代报刊的发展;2.中国的闭关与帝国主义扩张的冲突;3.西学东渐(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传媒文化和意识的渗透;西方媒介资本和经营理念的移植;西方报业印刷术的引进】4.封建报纸自身的局限性(内容单一、流于程式化)。☆在华外报的作用:1.外人在华办报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2.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3.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补充1.《杂文篇》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其文章《外国书论》最早介绍了西方活字印刷术和西方报业,并引入了“新闻纸”的概念。2.《广州杂志》是澳门历史上第一份英语报纸,为月刊。3.《香港钞报》为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纸。4.《德臣报》(《德臣西报》、《中国邮报》)是中国也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地英文报纸。5.19世纪后半叶,上海三大中文报纸《申报》、《字林西报》和《新闻报》。6.《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字林西报》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7.《字林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创办我国报纸的第一个副刊《消闲报》;1895年出版晚刊《夜报》,是我国最早的中文晚报之一。8.福州最早创办的是《福州信使报》,最早的中文报刊是《教会使者报》。第三章☆《循环日报》(重点):我国近代第一家宣扬变法自强的报纸,王韬创办并任主笔,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办,是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它以“强中以攘外,諏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鼓吹维新变法的必要,内容以政论为主,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之一。该报出版时断时续,多次易主,1959年停刊。☆王韬(重点):洋务派代表人,早期维新派代表人,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政论家,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其笔政十年,其政论后来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后来的维新派报人影响很大。其政论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中国记者之父”——林语堂语。☆王韬的办报主张:(1)提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强调报纸的社会监督、向导国民作用;(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北京:《万国公报》——《中外纪闻》(重点)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是康梁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同月强学会成立,《万国公报》成为该会的机关报,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双日刊,主要刊登西方通讯社电讯及报道,并转载各省新报内容;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及自然科学。免费赠阅。1896年1月20日遭查封而停刊。出版意义及影响形同《京报》木版雕印的双日刊,由康有为独资创办,委托民间报房雕印,随报房所印的《京报》免费分送在京的官绅,这是维新派欲开民智先开官智的理论的实践。《中外纪闻》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强学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南方的代表。康有为1896年元月12日创刊,康有为的弟子徐琴丶何树龄主编。其政治色彩浓厚,采用孔子纪年以托古改制,旗帜更为鲜明的倡导变法,呼吁开设议院,并充分宣传报纸对政治的巨大作用。由于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干预和中外纪闻被封,之发行了两期的《强学报》被迫停刊,上海强学会解散。☆《时务报》(重点)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旬刊,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维新变法的代表作是《变法通议》,此文在《时务报》上连载;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其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该报发行量最高达1.7万份。☆《国闻报》在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很有特色:首先,它以“通外情为要务”;其次,讲究办报的策略;再次,消息迅速,稿源茂盛。☆“报章文体”——是维新派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新颖的报刊论说文体。首先由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后以《时务报》上梁启超等人的政论文为代表,故被称为“时务文体”,也被称为“新民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或外来语。☆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特点(重点):1报刊数量多;2办报地区广;3办报种类多;4与外报相反的发展路线,国人办报是由内地到沿海;5与外报相比,
本文标题:中国新闻传播史完整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