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中国死刑文化的法律解读(教案)
1第一章死刑概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死刑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和理解死刑的差异对待。重点难点死刑的概念和特征,死刑的差异对待。第一节认识死刑一.图片二.电影片段中国电影夜宴片段(00:35----00:44)外国电影勇敢的心(02:36----02:57)三.讨论第二节死刑的特征和概念一.死刑的特征及概念最大的严厉性最大的惩罚性最大的威慑性1、死刑所剥夺的是犯罪分子最重要的权利2、死刑对犯罪分子造成的痛苦是最大的3、死刑的适用对犯罪分子来讲是不可逆的第三节死刑的差异对待一.中外各国法律关于死刑问题的差异对待截至2005年10月1.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81个,占全球总数的40%2.废除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12个,占全球总数的6%3.事实上废除死刑(10年内司法上未执行过死刑)的国家有35个以上三种国家总数为128个,占全球国家总数的60%4.从保留死刑的国家来看,相互差别也很大。公开报道执行死刑数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伊朗、沙特、美国、尼日利亚、新加坡、日本等。中国每年处决人数约15000人,每百万的年处决率达11.5,而同样保留死刑的日本,在1994—1998年5年间共处决24人,按每百万人口的年处决率只有0.04.中国每年执行死刑,不管在绝对数量还是在相对数量上都是比较高的。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差异第二章死刑概论(续)第一节中国刑法分则中的死刑条款一.我国1997年刑法分则中,有7个条文规定了28个死刑罪名,之后的单行刑法及规定和补充规定中有29个条款规定了40个死刑罪名,共计36个条文规定了68个死刑罪名。具体是:1.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有1个条文(113)概括规定了7个死刑罪名2.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有5个条文,规定了13个死刑罪名。3.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有9个条文,规定了17个死刑罪名。4.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有5个条文,规定了2个死刑罪名5.第五章侵犯财产罪有2个条文,规定了2个死刑罪名6.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罪有5个条文规定了8个死刑罪名。7.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有2个条文规定了2个死刑罪名。8.第八章贪污贿赂罪有2个条文规定了2个死刑罪名。9.第九章军人违反职责罪有10个条文规定了12个死刑罪名。二.讨论,死刑罪名多么,可以增加哪些,减少那2些。第二节死刑的目的一.死刑的目的特殊预防:死刑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从肉体上消灭了犯罪人,彻底铲除了该犯罪人重新犯罪的条件。一般预防:执行死刑所产生的恐怖效应,必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阻止其他潜在犯罪人实施犯罪。二.1.云南马加爵杀人案2.北京李磊杀人案第三节死刑的起源死刑的起源死刑起源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死刑从何产生,即死刑渊源;二是死刑何时产生,即死刑产生时间;三是死刑如何产生和兴起,即死刑产生原因。只有准确考证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才能真正搞清楚死刑的起源。一、死刑从何产生?——死刑渊源的考证中国死刑渊源,通说认为:死刑以原始“食人”习惯为渊源。我国古籍中素有“古人相食”的传说:“近佛国遇有商船至其国,群起擒之,以巨竹夹而烧食之。”我们认为,中国最初的死刑从战争行为中产生。中国的刑罚是战争的产物,即“刑起于兵”“兵之于刑,二而一也。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刑罚产生于战争的需要,战争是中国古代死刑产生的直接原因。死刑在平时的适用,只不过是对产生于战争之需的死刑的认可和沿袭。因此,战争中的杀敌、伤敌行为,是中国死刑的渊源。二、死刑何时产生?——对死刑产生时间的重新审视在中国法制史学界,围绕中国死刑产生的时间,主要有如下三说:一是完全以史学为根据。二是以阶级分析的方法推定三是折衷说:包括死刑在内的刑罚萌发于尧舜时期,完备于夏朝。笔者认为,以上三说,第二说的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因其关于中国刑罚起源于夏朝的主张,明显不符合有据可察的历史事实。大量史料记载充分证明,在夏以前的尧舜时代,即存在比较完备的刑罚手段,死刑也是其中之一。如《图书集成祥刑典》记载:“帝共命舜居摄,制五刑……”这表明,在尧舜时期,即创制有五种刑罚方法构成的刑罚体系。综上所述,在尧舜时代,即存在以五刑为主的比较完备的刑罚体系,而五刑之中包括作为死刑的大辟或杀。因此。中国的死刑产生于尧舜时代。三、死刑如何产生和兴起?探究死刑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促成死刑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保护劳动力的需要是死刑产生和兴起的重要原因。私有财产的出现促成了死刑制度的确立,对私有制保护的迫切需要也是死刑兴起的原因。等价意识的出现是死刑最先以对应报复的方式出现的重要条件。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始的等价观念和朴素的公正观念,为死刑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思想土壤,保护劳动力是对死刑产生和兴起内在的迫切的生存需要,维护私有财产和等级特权是对死刑产生和兴起外在的紧要的统治需要,而这三者的根源正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也正是死刑产生和兴起最本质的原因。综上所述,脱胎于原始习惯,以原始战争行为为渊源的死刑并非分娩于阶级的出现,而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即中国的尧舜时代,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3展而逐渐产生和兴起;死刑的起源,并非原始先民一朝一夕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原始习惯长期的、顺乎自然的进化的必然产物”,在这个进化的过程中,基于生产力发展的生存要求——保护劳动力,统治要求——维护私有制,思想要求——原始的等价意识和朴素的公正观念,更从客观上推动了死刑的产生和兴起。是为死刑起源考。第三章死刑文化纵览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绞刑、斩杀、枭首的内容。重点难点绞刑、斩杀、枭首的内容。第一节绞刑一.概念绞刑,是一种用绳带之类,将人镒死的刑罚。是古代死刑中最人道的一种,他为罪人保其全尸,在非常注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的古代,这种刑罚当属最轻之死刑。二.绞刑的演进历程绞刑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按照沈家本的推测,绞刑应该起源于自缢行为。春秋时,鲁杀公子庆父,郑杀公子黑,楚杀成得臣,公子侧,皆让罪人自缢。绞刑正式进入法典,始于北周北齐,隋开皇律沿用,定死罪为绞、斩二刑。从此以后,绞刑作为正刑,除元代有斩无绞外,其余各朝均列于正刑内,一直延续至清末。三.死于绞刑的历史名人和珅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以巨贪而出名楊貴妃(日期为农历:719年6月1日-756年7月15日),名玉環,又名“太真”。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列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四.绞刑的适用绞刑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2.3.第二节斩杀一.斩杀的概念用利刃把人的身体一分为二,致人死亡的刑罚。二.斩杀之刑的演进过程1.先秦时,斩特指腰斩,杀是将人首分离。2.汉以后,腰斩和斩首统称为斩。3.隋唐时,腰斩被废止,斩杀合二为一。4.腰斩在清雍正时被废除。5.斩首清亡后被枪毙取代。三.死于斩杀的历史名人第三节枭首一.枭首就是把人头砍下悬在木杆上示众的刑罚。二.枭首的演进历程1.枭首最早出现在商末。2.真正将枭首作为正刑的是秦朝。3.一般针对谋反等重罪,较斩首为重。第四章死刑文化纵览(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凌迟、活埋、炮烙、死刑的发展趋势的内容。重点难点凌迟、活埋、炮烙、死刑的发展趋势的内容。第一节凌迟一.凌迟,也做“陵迟”,指山有缓坡,山势渐高。《荀子》:“三尺之岸,而虑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淮南子·泰4族》:“山以陵迟故能高”。这里说的就是它的本意。而作为一种酷刑,“凌迟”是取其缓慢之意,将犯人一刀一刀的零割,也就是俗称的“千刀万剐”。二.凌迟的演进历程1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2南宋时期,《庆元条法事例》规定凌迟与斩、绞同为死刑名目。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元、明、清。31905年,沈家本与伍廷芳联手,上书朝廷。陈情奏表终获批准,凌迟、戮尸、枭首等不人道刑罚,至此完全废除。三.著名受刑者1.明朝太监刘瑾2.明朝进士郑曼3.明朝大将袁崇焕4.林凤翔、李开芳、石达开第二节活埋一.活埋的概念二.活埋之刑的演进过程三.著名的活埋人事件第三节炮烙一.炮烙二.炮烙的演进历程三.与炮烙有关的名人和事件第四节死刑的发展趋势一.死刑发展的三大趋势1)死刑的执行方式从多元化向一元化迈进。2)从法外施刑到法内实行3)从死刑滥用到限制死刑到废除死刑二.结合具体观点论述上面规律第五章废除死刑与死刑文化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杀人偿命是否公正、杀一儆百有何科学根据、死刑是否合乎人道、少杀政策如何回归的内容。重点难点要求学生掌握杀人偿命是否公正、杀一儆百有何科学根据、死刑是否合乎人道、少杀政策如何回归的内容。第一节杀人偿命是否公正一、杀人偿命:过时的等害报应二、杀人偿命:虚幻的价值平衡三、杀人偿命:缺位的人道关怀第二节杀一儆百有何科学根据一、关于杀一儆百的理论根据二、关于杀一儆百的实证根据三、关于杀一儆百的证明责任的承担第三节死刑是否合乎人道一、人道主义是将人本身视为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二、人道主义是死刑的掘墓人三、不能将犯罪人的人道与被害人的人道混为一谈第四节少杀政策如何回归一、少杀政策之起源二、少杀政策之弃置三、少杀政策之复苏四、少杀政策蜕变之原因五、严格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第六章废除死刑与死刑文化(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死刑民意如何对待、死刑罪名如何设置、缓刑制度的当代价值、死刑程序如何更新的内容和规定。重点难点死刑民意如何对待、死刑罪名如何设置、缓刑制度的当代价值、死刑程序如何更新的内容和规定。第一节死刑民意如何看待5一、我国的死刑民意是什么二、我国的死刑民意是怎样形成的三、对死刑民意如何引导第二节死刑罪名怎么设置一、我国刑法死刑罪名的设置二、死刑罪名的设置之比较三、非生命犯罪死刑罪名泛滥四、多数死刑罪名闲置不用五、以故意杀人罪为基点重新设置死刑罪名第三节死缓制度的当代价值一、死缓制度之起源二、死缓制度是新中国独创三、死缓制度的刑法化四、死缓制度的价值五、死缓制度的改革设想第四节死刑程序怎样革新一、死刑案件的诉讼证明二、死刑案件的二审程序三、死刑案件的复核程序四、死刑案件的再审程序
本文标题:中国死刑文化的法律解读(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