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民俗学第1页共9页1.民俗:所谓民俗就是指产生并传承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文化事项。2.民俗学:是指专门研究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之文化事项的一门学问。简言之,民俗学就是专门研究民俗产生、发展、演变规律与特点的一门学问。3.民俗学的产生:民俗学最早产生于英国,英文名称:Folklore。1846年,由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考古学家汤姆斯于最先提出。其产生于19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帝国主义殖民政策,征服当地土著,急需了解这些陌生民族的生活习惯、民俗信仰以更好的统治。4.中国民俗学的产生1920年,顾颉刚、刘半农、周作人、容肇祖等人在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1922年创办《歌谣》周刊,是中国民俗学的发端。1927年,广州中山大学创办《民俗》周刊,“民俗”便成为固定的学术名词。在五四前后,中国的民俗学研究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高潮,它配合新文化运动研究民谣,反映百姓心声,重要反映妇女生活与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5.民俗的分类:物质民俗,包括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民俗社会民俗,包括家族、村落、自由职业者的岁时习俗,人生礼仪等精神民俗,包括民间信仰、巫术、禁忌等民间文艺,包括神话、传说、歌谣、谚语、民间艺术等6.中国农业两大系统:以淮河(中国气象之河,南北文化分界)为界,可分为南方稻作文化系统,火耕水耨;北方旱作农业系统,刀耕火种。7.狩猎方法:圈套法、射猎法、放鹰法、掏仓法、累刀法、围猎法8.百工五法:规、矩、绳、水、锤9.秦以前的主要作物品种:稷、黍、麦、菽、麻、稻、菰10.汉代从西域传入的食物:葡萄、石榴、芝麻、胡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茴菜、芹菜、胡豆(豌豆、蚕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蒜、大葱等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岳山(又名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四渎:江、淮、河、济四海:东、南、西、北12.中国传统民居四大类型:干栏式建筑、北方穴居、屋宇式建筑、帐篷式建筑名词解释1.比较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比较民俗学是将落后地区的民俗与文明社会的古俗进行比较研究。其理论基石是当时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1)“残留物”理论:在文明社会已经失本意的一些文化残留物,在未开化地区可能仍保留着其原始的功能。“用礼炮欢迎贵宾”等仪式,现在仍在继续使用。2)“文化波”理论:文化的传播规律犹如水波的荡漾,一种文化现象在其产生地消失后,在边远的地区往往还有存留,“佛教在印度的消失”3)“取今证古”方法:用现在未开化民族习俗来验证开化民族民俗本意的方法。研究未开化民族的真正意义,在于由此阐述开化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2.弁与弁服弁是古代一种较尊贵的头衣,仅次于冕。有皮弁、爵弁、冠弁、韦弁之分。皮弁是用皮子拼接而成,中缝用玉珠装饰,白鹿皮制成的,配以素色衣服;爵弁是配玄衣纁裳的;冠弁配黑色衣服;韦弁中国民俗学第2页共9页是红皮制造,配红色衣服,是战服。3.冠冠是古代一般贵族代的普通头衣,仅次于冕弁。为士大夫养老、宴饮、燕居之服。古代男子20岁要举行冠礼,以示成年。冠与今天的帽子有很大不同,它不像现在的帽子把头发全部罩住,而是下有冠圈套住发髻,上有一根不宽的横梁,从前到后覆在头顶。其作用是束缚头发使之不乱,同时具有装饰作用。4.补服制度补服是官员在其官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饰有鸟兽的图案,以图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阶。补服制度是明朝开始实行的,文官补禽鸟、武官补兽。5.社稷社的本意是祭祀土地。“示”会意祭祀仪式,“土”则专指祭祀对象,人们立土为社、立石为社,出现了最早的土地神。稷,就是小米,俗称谷子,是我国早期旱作农业的人们主要粮食。《白虎通·社稷》云:“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物故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代名词。6.鲁菜是中国北方菜的代表,鲁菜主要由济南风味和胶东风味组成。济南菜种类齐全,以爆、烧、炒、炸见长,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其中尤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名菜有奶汤蒲菜、奶汤鲫鱼、德州扒鸡、酱爆鸡丁等。胶东临海,菜以蒸制海鲜见长。工艺以蒸、煮、扒、炒、熘见长,口味以咸鲜为主。其名菜有绣球海参、芙蓉干贝、蟹黄鱼翅等。此外、山东人喜食葱,烹饪时常用葱花炝锅,或以葱花为辅料配菜,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葱烧肉等。7.川菜以麻辣香浓的韵味独树一帜。做菜的主料比较单调,肉类菜肴以家禽、家畜、河鲜为主,菜蔬主要以种植的蔬果为主,因此川菜是最平民化、大众化的菜系。川菜的口味以味儿多、味儿厚、味儿广著称,加工手法以小煎、小炒、干烧、干煸、爆炒见长。代表作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怪味儿鸡、夫妻肺片等。8.淮扬菜淮扬菜用料比价齐全,讲究刀工,注重火候,擅长煨、煮、炖、焖、叉烧,造型雅致,口味清淡,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素菜和点心小吃也很有特色。名菜有扬州大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套鸭等,点心小吃有三丁包子、翡翠烧麦、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等。9.粤菜粤菜即广东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地方菜构成。粤菜以用料广博、庞杂著称,擅长烹制鱼虾及狸、猴、猫等野味,蛇菜尤为著名。除其它菜系常用的炒、炸、煎、烩、蒸、炖以外,还有独特的焗、软炒、软炸等。菜品口味以清淡为特色,于清中求鲜、淡中求美,注重生脆、爽口。其名菜有龙虎斗、烤乳猪、潮州冻肉等。10.地穴式建筑所谓“穴居”,是指在地下挖洞,以洞为居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居住形式。穴居的形式多种多样,在非常寒冷的北方,洞穴要挖的很深;而在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则要挖的浅一些,上用树干架起,杂草覆盖,最后压土作坟形。所以分为地穴、半地穴和窑洞三种类型11.干栏式建筑“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所谓干栏式建筑,就是先在地上立木桩,然后再木桩的半腰或顶上架设木板、搭建阁楼的一种建筑形式。中国的干栏式建筑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为了躲避野兽就已经发明了巢居。优点:①具有防伪功能。人不仅可以高高在上,躲开猛兽的袭击,而且连家畜也可以生活在人类的保护之下。②具有卫生功能。南方地气湿热,橄榄石建筑最大的优点就是减少了人与潮湿地面接触的机会,减少皮肤病的发病率。中国民俗学第3页共9页干栏式建筑又可分为全楼居、半楼居、千胶落地三种。全楼居式干栏建筑是指立柱较高的干栏式建筑。半楼居式干栏建筑又称吊脚楼,它是一种构筑在二级平台或斜坡上的干栏式建筑。千胶落地,是干栏式建筑的另一种类型,在怒江大峡谷的傈僳人中十分流行。这三种干栏式建筑在样式上虽有不同,但是均有避湿功效,反映出南方建筑在功能学上所表现出的某些共同特征。12.开平雕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13.土楼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14.驿站中国的馆驿制度在周代就已初具规模;秦汉时把这种沿途供人休息的场所称为“亭馆”,设亭长;隋唐时,沿途每隔30里就设有一个驿站,供过往官员和邮差休息;近代,负责交通运输服务的设施主要是大车店,有鸡毛店到骡马大店登记不等,门口都有表示其等级的店幌。15.诞生礼诞生礼是人生的第一大礼,意义在于宣布一个家族成员的隆重诞生。由于生育的特殊性,不再大范围内举行,一般为家族范围内,将之看作是一个过程,求平安、前程、长命百岁进行周岁前一个系列的礼仪。贺诞习俗:①“三朝”礼,汉族称“洗三”,出生后三天,请一个“全福”老太太主持。生男杀羊(阳),生女将就。主要女性参加。用铜盆开水里面放药材并放入礼物(铜钱、元宝、喜果)“添盆”。边洗边念喜歌,洗到哪里说哪里。来祝福新生儿长命百岁。②满月礼。要对新生儿进行剃发,男孩顶发、女孩桃形发。规模较大,产妇恢复,孩子生命力强了,比较隆重,由产妇抱孩子见亲朋,说吉利话、送礼物,长命百岁。③百日。长命百岁的吉祥含义,送长命锁。④抓周,看孩子的未来指向。在抓周盘中放各种东西,孩子首先抓住什么就意味着它以后做什么。16.成年礼成年礼标志着一个人步入令人成年人的行列,成为社会的一个正式成员而举行的仪式。所以这在古代非常重要。一个人必须承担起家族所赋予的权力与义务。原始形态,不仅以成年为标志,还要进行考验。所以仪式中往往进行意志品质的考验,还有体力、智力等方面。汉族男子20岁行“冠礼”成为士族身份的象征,百姓带头巾,女子15岁行笄礼,接受长辈的教育、考验其是否具有成年人的能力,还要有标识,方法多样,如换服装等。纳西族有穿裤子与穿裙子的习俗,用来代表已成年。17.七出所谓七出,就是丈夫抛弃妻子所依据的七种正当理由。包括不事舅姑、无子、淫僻、恶疾、嫉妒、多口舌、窃盗。七出之条,是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男权主义和传统的封建宗法制度的需要,针对妇女制中国民俗学第4页共9页定出来的法律条款。18.三不去:三不去者,谓有所娶无所归,与共更三年之丧,先贫贱而后富贵。从汉至唐,本为民间习惯的“七出三不去”上升为法律条文,并以法律形式保留下来。19.招养夫婚:一妻多夫的变异形式,法律上无明文规定,但是得到民间认可,在北方称“搭伙”“拉邦套”,是指已婚女子本夫患重病或有残疾,无力抚养妻儿,只得另招一夫,协助负担家庭重任。20.转房婚又称“递缘婚”表现为兄亡嫂嫁弟,父亡嫡子继父妾,叔伯母转嫁侄儿等。这种婚俗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尤为盛行,反映了上古婚姻的多妻性质,转房实质也是一种财产的继承,可以保证死者妻儿财产不外流。21.典妻婚:又称“承典婚”这是旧社会由买卖婚派生出的一种临时婚姻形式。表现为男方已婚无子,家财富足要有人继承,女家生活困难,丈夫无力维持生计,统一在一定期限内将妻子典当给别人,男方付一定租金,到期或生子后归还。22.共妻婚:解放前流行于藏族、纳西族等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中。其形式多以兄弟共妻为特征,同时也有朋友共妻、父子共妻两种形态。许多富家兄弟实行此种婚姻形态,以保证兄弟财产不散失,习惯中,认为这样的婚姻形式标志着家庭和睦。23.走访婚:走访婚是一种以女系为主招夫同居的临时性婚姻形式,又称“阿注婚”或“阿夏婚”“阿夏”是纳西语,指同居的异性朋友。这是一种非常古来的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产生的不稳定的对偶婚形式。这种婚俗至今仍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中流行。24.不落夫家婚:又称“长住娘家”,新娘结婚后,即回娘家长住,短则一二年,长则七八年以上,待怀孕后,才到夫家长住,过稳定的一夫一妻生活。如普米族的“三回九转”,布依族的“戴假壳”的习俗。汉族惠安地区的女子也常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25.土葬我国古代比较流行
本文标题:中国民俗学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