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课程论文1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摘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风风雨雨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在新的发展时期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善于总结过去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犯的错误,并坚定不移的推进民主政治改革,才能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更辉煌的成果,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关键词: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依法治国改革开放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决策政治协商引言: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建设起步于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也是中国开创民主政治的先驱。在孙中山多方面的贡献中,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格外突出。首先,他开创了中国的民主政体。辛亥革命中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第一个经选举产生的民主政府,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肇始。他是中国民主政体的提出者和规划者。中华民国的建立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国家形态由封建社会转入了现代,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他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提出了彻底的民权思想;提出的分军法、约法、宪法三时期建设民主政体的“革命程序论”符合民主建设的渐进性规律;提出大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需要“训练”和“养成”;提出的“训政”从“县自治”做起体现了“从基层民主做起”的正确思想;提出的在民主建设中正确对待外国民主制度和中国传统文明的思想十分可贵,他本人是这方面的楷模。缅怀孙中山的这些贡献,学习他的思想,发扬他的精神,有利于促进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孙中山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先河,其后中国共产党从孙中山先生手中接过民主的火炬,继续在华夏大地上把先进的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国情结合起来,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抗战胜利前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有: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普选、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抗日根据地“三三制”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加强各阶层人民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中共领导与其他抗日党派真诚合作的民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宝贵历史经验。抗战胜利后,基于和平建国的目标,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考虑,共产党积极参与了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并签订了《双十协定》,这就否定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愿望。由于重庆政协前后国民党迫害民主人士、镇压民主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以学生运动为中坚、各阶层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建国初期,共产党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召开了新政协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课程论文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标志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49年政协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以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1956年中共提出与其他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但是它们有一些显著的不同:①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②职能不同。人民政协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这种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人民代表大会履行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以及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经宪法正式确认,它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前提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体)设立自治区域机关(机关),由当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地方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权利(权利)。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当然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我们党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中,还是不免犯了严重的错误,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在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犯的严重错误,它对我国的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是难以估计的,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必须引以为戒。1978年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提出,我们进入了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979年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样就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在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1982年,提出了与民主党派的16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改革开发后,在新形势下,我们党依法加强扩大了基层民主。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主要作用在于:①进一步加强扩大了基层民主;②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③各地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每每谈到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而对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鲜有关注。事实上,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仅仅归因于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既不符合实际,也不合常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三十年前中国之所以能够开启改革开放,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课程论文3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的推动下起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初步探索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全面部署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总结调整阶段和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继续推进阶段。3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加强民主、推行法治建设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一、政改以经改的名义推进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而其前奏曲却是取消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等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措施。在此后的改革中,政治体制改革常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行,甚至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当前,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正加紧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民主在法制建设中前行如果说民主是灵魂,那么法制就是民主的肉体,没有脱离法制而独存的民主。为了将“人民民主专政”良好愿望变为事实,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并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动了法制建设。建国以来中国全国人大共立231部法律,其中223部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制定的,而这短短30年里完成的立法,是很多国家耗时几百年才制定出来的。在立法过程中,中国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如,物权法公布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长达7年的讨论,历经上百次座谈会、论证会,7次审议。又如,劳动合同法起草前,征集社会各方面意见近20万件。与此相配套,中国还建立了律师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司法制度。几千年形成的人治社会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三、基层自治递进民主建设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乡村、社区和企业广泛地建立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是一大特色。例如:10年前,中国建立了农村基层选举制度,到2004年底,近7万个村委会通过直接选举产生,85%的村庄成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普遍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得到了群众广泛拥护。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课程论文4基层民主进程的发展,普及了民主和法治意识,为民主进程从基层递进到全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四、协商民主补充票决民主除通过投票行使权利外,中国还通过政治协商制度,使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票决民主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公民自治组织范围内实行了直接选举,在实行间接选举的领域扩大了差额选举,完善了候选人提名方式。与此同时,中国的协商民主也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大职能,推动和组织中国各界政协委员,参与重大决策制定和执行,涉及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此外,各级政府还陆续实践和完善了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制度。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早已实现法制化,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与协商的形式逐步定型。不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了领导职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国家政权的全民性日益得到实现。五、党内民主引领人民民主中共是一个大党,有8000多万党员。要引领全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必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中共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代会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等方面,始终不断创新思路,锐意改革。特别是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废除了终身制,完善了以民主为原则的干部任免制度等等。例如,现在各级党政干部任免前,都必须在相关机关网站上向社会公示,征求人民群众意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显然不是单靠经济发展就能造就的,它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进步。那些认为中国“经改政不改”的人,不仅看不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且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因为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在一个他们认为“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中,能建立起较健全的市场体系,会有欣欣向荣的市场经济,并取得经济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依托,就不可能出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当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中国的市场经济一样,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刚刚启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还要继续深化。中国将从自身国情出发,积极借鉴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发展之路。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课程论文5正文: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并坚决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一、符合国情的选择人类几千年政治文明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植根于
本文标题: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