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考试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2006)一、名词解释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正标准问题的讨论,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文化大革命”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会议的伟大功绩在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它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开创了崭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的基本方面,是社会主义得以存在的历史根据。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加深的。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作了科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理论成果之一。它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一个中心”指坚持经济建设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5“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6、“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2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当前我国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经济手段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形式作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8、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9、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包括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国家政权形式两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10、社会主义法制: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原则的总称,是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等几个方面的统一,它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的原则等在法律上的确认并保证其正确实施的统一体。其基本内容是:有法保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基本原则为民主原则。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精神文明,它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两方面,其主要内容是先进的科学文化,崇高的革命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12、“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个方面内涵丰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政治觉悟、精神状态、道德风尚和文化修养的要求。“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个方面内涵丰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政治觉悟、精神状态、道德风尚和文化修养的要求。13、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它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取新时代内容。14、“一国两制”: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3大构想。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及组织建设中的运用,实行这种制度就是要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能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17、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18、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经济手段的经济。其主要特点是:承认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建立起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完备的经济法规,遵守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规则和惯例。19、宏观调控: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指政府为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和外汇收支总量的调节与控制。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1、两次历史性飞跃:我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2、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4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概括,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24、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微型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5、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又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26、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是一定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对一定社会形态中既存的不符合经济基础要求的政治体制进行变革,选择适合经济基础要求的政治体制的过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确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由它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28、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其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允许多个革命的、进步的党派存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领导,并与之进行合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与合作的政治基础;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长期共存和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多党长期共存与合作的基本保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多党长期共存与合作的基本条件。529、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更需要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4年4月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提出的: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是对长期以来旧的国际关系准则、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否定和批判,是一项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险,是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坚持党的宗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理论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考试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8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