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发展历史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发展历史华南植物研究所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由陈焕镛院士等创建于1956年,同年还创建了鼎湖山树木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先河。华南植物园和鼎湖山树木园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作出“两所三园”战略调整,撤销华南植物研究所建制,改为华南植物园建制。2003年9月11日,经中编办批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植物园的发展方向是:在创建与国际接轨一流科学植物园的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围绕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环境与生态安全、物种的演化形成与维持、植物资源储备与可持续利用,进行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建设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并在恢复生态学与系统演化植物学领域发展成为具高水平的研究单位。华南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保育和展示区(植物迁地保护区),占地4500亩,建有木兰园、棕榈园、姜园、兰园等30余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万多种;2二是科研和生活区,占地460余亩,拥有馆藏标本100多万份的植物标本馆,有收藏专业书刊达16万余册的图书馆,并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气象色谱仪光合作用仪等一批大型仪器设备以及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等支撑系统;三是建于1956年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7000亩,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中科院唯一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野外研究站,就地保育植物2400多种。此外,华南植物园还设有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小良热带海岸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定位研究站等一批野外生态观测研究站点。全园现有在职职工295人,其中科技人员185人,三期创新岗位174个;科技人员中,研究员29人。现有博士生导师36人,有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以及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每年为国家培养输送大批高级科技人才。目前,华南植物园根据学科发展与国家需求,设置了以下6大学科领域:1)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环境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3)系统与进化生物学;4)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5)农业及食品质量安全与植物化学资源;6)种质资源创新与发掘利用。6大学科领域下设22个研究团队。1954年以来,华南植物园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被》、《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等专著330多3卷(册);发表论文4000多篇。1978—2006年间共发表CSCD论文2300余篇,发表SCI论文480篇,包括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共取得353项研究成果,其中171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46次,包括193次省部级以上奖励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申请各类专利50件,授权30件。除开展科学研究、植物保育与资源开发外,华南植物园还开展科学传播工作。现已建成科普信息中心等多个科学传播场所和爱国科学家雕塑径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设施,开展了一系列公众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常年举办科普培训活动。这也使得华南植物园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广东省、广州市等各级政府和机构共建的知识传播基地和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点,并荣获“全国科普活动日先进单位”等10多项荣誉。每年参与科普活动和爱国教育的游客达50多万人次。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底开始了共建华南植物园工程。共建工程以“科学的内涵、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底蕴”为建设理念,以“人民满意、专家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通过三方共建,全园的基础设施、园林景观、科学内涵等各方面都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为华南植物园成为世界一流植物园、成为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典范奠定了良好基础。旅游咨询电话:020-8523203745专类园华南植物园专类园有木兰园、姜园、棕榈园、竹园、兰园、苏铁园、药园、凤梨园、阴生与蕨类植物园、濒危植物园、山茶园、杜鹃园、檀香园、百草园、百果园、标本园、岭南盆景园、植物分类区、孑遗植物区、裸子植物区、园林树木区、经济植物区、蒲岗自然保护区、抗污染植物区、肉质植物园、木本花卉区、热带雨林区、藤本植物园、能源植物园、澳大利亚植物园、水生植物园、城市植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园等31个专类园。木兰园姜园竹园凤梨园药园孢子与阴生植物园兰园棕榈园苏铁园水生植物园珍稀植物繁育中心城市景观生态园6龙洞琪林是华南植物园最具有代表性景点之一,1986年入选为“羊城八景”,它由棕榈园和孑遗园两个半岛及人工湖组成,整个景观自然和谐,最佳观赏点是水榭。棕榈园内棕榈植物四季碧绿,椰风葵林一片热带风情,孑遗园内落羽杉四季分明,春来嫩绿、入夏青葱、秋时棕红、冬来飘落,一片温带景象,宛如一幅会变的风景图。广州第一村在广州人的发祥地——飞鹅岭的遗址上复原建成。约50年前,考古学家在广州发现了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飞鹅岭。经过专家的考证,这就是广州人的发祥地之一。该遗址现位于华南植物园内一条宽约80米至100米、纵深约250至300米,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间谷地中,总面积约3公顷。该景点由标志性广场、遗址观光暨遗址保护群、大型塑像与主题雕塑群、模拟原始生态村落、模拟考古现场、历史文化展馆等构成,全面展示4000多年前先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游客还可在陶艺制作区像几千年前的祖先那样烧制陶器,在射箭场和农耕示范区亲身体验一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由塑料树和真树相结合建成的“树屋”,则可以让游人上树“休息”,做一回“原始人”。大型展览温室群占地10000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温室,集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展示热带雨林植物、沙漠植物、高山植物和奇花异草。温室设计方案采纳了法国著名的温室设计公司设计的木棉造型,该设计的灵感源自于广州市市花木棉花。温室由四个造型各异的五边形温室相互连接,组成了木棉树的花枝。温室的设计和水系相互映照,水系的设计形成整个木棉花枝和叶子,沿着水系,四座大小不一的花瓣形温室串联起来,游客可以从绵延的叶形桥步行到温室参观,也可以乘坐水上电瓶车来到温室,进行水上参观。这座专门为植物建造的新“房子”包括一个主体展览温室和三个辅助性温室。
本文标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发展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