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刘培学审核人:王汝华编号:0091人口与城市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3.25限时:45分钟★课前预习案★【考情分析】结合近年高考情势,预计在2013年以下三点应当引起重视:第一,以图像或统计图表的形式考查典型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及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影响、解决问题的措施;第二,将人口、城市、环境结合在一起,考查城市化特征、进程、城市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等内容。从考查形式来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自主预习】(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见潍坊二轮材料p48表格1)人口增长模式的我判断(见潍坊二轮材料p53)(2)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见潍坊二轮材料p49表格3)(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产生的影响(见潍坊二轮材料p50)(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见潍坊二轮材料p50)(5)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见潍坊二轮材料p50—51)(6)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见潍坊二轮材料p53)(7)人口迁移的影响(见潍坊一轮材料p99)(8)关于人口的相关计算(见潍坊二轮材料p52)【自我检测】A层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第1题。1.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2012·四川文综,3)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2题。2.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刘培学审核人:王汝华编号:0092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读2010年某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图(左)和外来常住人口流向变化图(右),回答3~4题。3.从图中信息可知,2010年该市()。A.人口出生率很高B.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C.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D.流向郊区的外来人口数量多于流向中心城区的4.该市外来常住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B.解决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C.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D.使中心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2012·南京模拟)图中横轴表示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纵轴表示人均GDP(美元)。读图回答5~6题。5.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6.图中箭头最可能代表的是()。A.高科技产品B.人口迁移C.产业转移D.资金和技术★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判断【例1】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1-2题。1.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2.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探究点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产生的影响:【例2】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是,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预计将超过100万人,形成“民工荒”现象。回答1—3题。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刘培学审核人:王汝华编号:00931.大量民工曾经涌入广东的主要原因是()①.广东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②.民工迁出地农村劳动力过剩③.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④.民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恶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05年广东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广东劳动人口大量减少②.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广东好③.民工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④.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从积极因素方面看,“民工荒”现象可以()①.保证民工迁出地人口不断增长②.促进广东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③.加快广东地区产品的升级换代④.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探究点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008·江苏地理)7、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2分)(2)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3分)(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3分).【当堂检测】B层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1-2题。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水平B.人口密度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水平2.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刘培学审核人:王汝华编号:0094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根据此图回答3~4题。3.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B.②—出生率;③—人口变化数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4.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课后拓展案★C层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套活动厦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和%。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编写人:刘培学审核人:王汝华编号:0095专题九人口与城市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D[根据图中河流和两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判断,两个特大城市中甲地为成都,乙地为重庆。重庆为山城,陆路交通不方便,因此A、C两项错误;两者均位于河流沿岸,因此B项错误;重庆地处长江航运的要道,同时也是四川盆地进入贵州、湖南,进而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D项正确。2.C[丙城市所处地区年降水量较多,且有河流流经,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人口数量应最多。3.B4.A[第3题,该市2010年常住人口构成:0~14岁的人口约为22%,15~64岁的人口约为67%,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为11%,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而右图只给出了与2009年相比中心城区、郊区流入人口的变化百分比,但没有给出2009年分别流入中心城区、郊区的人口数量。第4题,2010年该市中心城区的外来常住人口减少,郊区的外来常住人口增加,这一变化将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其原因可能是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5.D6.B例一:AD例二:ACB例三:(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2)P(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当堂检测1-4:BCDB课后拓展案一:1.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2.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我国3.图3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本文标题:专题九人口与城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