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二地形、地质专题专题主要类容:1、地形类型的判断(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区域图)2、地形特征描述3、地形成因4、地形的影响一、地形类型的判断概念区别1、地形与地形区: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地形区的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地形区,分解为青藏(青海和西藏)+高原(地形类型)。2、地形与地势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3、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的区别地形特征指的是该区域的地表形态的特征(详情见专题第二内容)。地势特征指的是该区域地表的变化趋势,它是地形特征的一部分,一般只需要描述X高X低就可以了。4、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类型高度地表起伏特征剖面图平原一般在200m以下地表平坦、起伏较小高原一般海拔较高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中央平坦,边缘陡峭丘陵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200m以下地形起伏、坡度较缓山地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200m以上地表起伏大盆地无一定高度四周高中间低例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500400300山脊分水线300400500山谷集水线500400500400总结:(一)、地形的判读:地貌(构造地貌\流水\风力\冰川)①依据地形特征:海拔、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等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平原200米以下,等高线较稀疏丘陵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表起伏较小,坡度和缓山地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高原500米以上,中部较平坦,边缘陡峻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四周大,中间小②依据水系形态:如向心状、放射状水系▲水系呈放射状,为山地;▲水系呈向心状,为盆地③依据经纬度度定位地形区注:海底地形的判断:大陆架坡度平缓,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坡度较大,水深从几百米陡增至几千米海沟坡度陡峻,水深多在6000米以上(二)、地势高低的判断:----依据等高线数值、河流流向、气温高低等①依据等高线数值、及相应地形的地形特征等;如山谷中间低,,两侧高;山脊中间高,两侧低②依据河流流向----河流由地势高处往低处流③依据气温高低----同纬度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二、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1)类型多样或单一,以ХХ地形为主(最多写2种)(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走向)(3)起伏大小(相对高度大小)(4)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5)特殊地形特征描述.(如喀斯特地貌,海岸线曲直情况)例2.(2012年福建高考)图13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答案:(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例3.(10年上海卷)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1).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三、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岩类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四、地形成因: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1、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2、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3、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4、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5、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6、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7、落基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8、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产生(区别落基山)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岩浆9、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10、地貌倒置的产生: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11、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2、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五、地形对水文的影响: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六、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七、地形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2.地形与河流(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3、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有利于实现水利化、现代化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案例: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4、地形与工业:从地形条件看,工业一般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水源近便,对外联系方便的平原地区。5、地形与交通——考虑造价: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小,造线时,要求距离较短。弯道较少,少占农田,少建桥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公路选线限制较大。山区中的道路避开陡坡,如无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弯道;修隧道在背斜处。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八、地质构造1、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2、地质构造应用(1)、背斜:(中间老,两翼新)A: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B: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C:采石场则选择在背斜顶部(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开采容易)(2)、向斜:(中间新,两翼老)A:利用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在向斜槽部打。B:水库坝址一般选择点(三峡坝址位于花岗岩背斜构造)(3)、有色金属:内生矿床(岩浆岩)(4)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九、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1、风成地貌:风蚀地貌——干旱和沙漠地区常见;风积地貌-—沙漠、黄土、流动沙丘等2、河流地貌: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3、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积地貌---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4、冰川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和峡湾;冰川堆积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冰水平原、冰水阶地。5、黄土地貌黄土高原的原始成因:粉尘堆积(风力堆积)黄土地貌的成因:流水的侵蚀黄土地貌特征:千沟万壑,形成塬、梁、峁6、喀斯特地貌成因:流水溶蚀,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再造包括: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落水洞、溶蚀盆地(中有孤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优势:较高的旅游价值等不足:溶洞、地下河易形成漏水、坍塌,不利于工程建设。土壤不保水,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等。十、板块边界: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裂谷、海洋)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③冰岛:生长边界。④安地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本文标题:专题二地形专题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