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二地貌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1)内力作用:(2)外力作用: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②;③;④(当图上仅出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时,阅读的突破口为:“”只有一条箭头出去。)典型岩石:侵入岩(花岗岩特点:—黄山、普陀山)、喷出岩(玄武岩特点:)沉积岩(特点):石灰岩、煤、砂岩、砾岩、页岩。张家界——变质岩(片理结构):大理岩(由变质而来)、板岩等泰山——变质岩岩层形成先后顺序:如左图考点二、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内力作用下形成,判断背斜依据:判断向斜依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22、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2)能加大地震烈度。(3)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4)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下隧道应避开部位,原因:(5)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1、流水地貌:河流上游谷,流水;中游形成,凸岸(河岸缓),凹岸(河岸陡,建港口);下游形成(河流中上游流水侵蚀下,严重,搬运到下游,水流变缓,大量而成),流水堆积,河岸缓,河面宽。: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沉积而成。从扇柄到扇缘,颗粒变。2、喀斯特地貌我国地区(云贵高原)典型;可溶性分布区,流水的侵蚀、堆积作用形成。地表喀斯特:等;地下喀斯特:等。喀斯特地貌特点:。3、风成地貌:侵蚀—等,如戈壁堆积—等雅丹地貌:新疆分布广。丹霞地貌:为主,广东分布广。4、海岸地貌堆积—海积地貌(泥滩、沙滩)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易建深水港。在中国以北为海积地貌(除半岛为海蚀地貌),以南为海蚀地貌。5、黄土地貌:塬(大面积平坦地)、梁(长条形)、峁(黄土丘)——流水侵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等黄土特点。6、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多冻土。沿海平原:易地面沉降,海水倒灌。考点四: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右图写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多。(3)板块边界与地貌3大陆板块碰撞:形成;边界为界。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向下俯冲,在俯冲处形成;边界为界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边界为界。(澳大利亚上方为消亡界,下方为生长界)大洋为岩浆涌出地,形成岩浆岩(玄武岩),向海底两边推,造成海底岩石年龄。考点五: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等高线闭合;等高线密—陡,稀—缓。2、地形部位:(1):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3、地貌类型:(1)山地:等高线复杂,海拔,相对高度。(2)丘陵:等高线复杂,海拔,相对高度。(3)高原:海拔,顶部等高线,面积大,边缘部分等高线。(4)平原:海拔200m,等高线稀疏。4、实际应用:(1)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2)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3)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4)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洼地的出口(即);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5)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6)陡崖相对高度计算:(n为重合等高线数,d为等高距)4(7)考点六:地质灾害1、地震与火山震级——地震。震级差1级,能量差倍,差2级,能量差倍。烈度——地面的。一次地震个震级个烈度。地震带:、次生灾害:评价地震破坏程度:火山:带来。2、滑坡与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我国分布地区:3、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的原因:400300300400300400
本文标题:专题二地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