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丹阳市第五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第1页中国近现史重要专题一、新课标专题(对照2007《考试说明》复习)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⑴太平天国⑵辛亥革命⑶五四运动⑷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⑴民主法制:3点⑵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⑷“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⑴建国初期:⑵70年代: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4、近代中国的经济:⑴经济结构的变动;⑵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史实、发展因素、地位作用。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⑴50---70年代的探索:实践、教训⑵改革开放:提出、内容、意义⑶农村、城市改革:内容、意义⑷对外开放:史实、特点⑸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意义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⑴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程:⑵维新变法思想的作用:⑶新文化运动:内容、影响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意义7、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⑴三民主义:孙中山、作用⑵毛泽东思想:影响⑶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⑷三个代表:内容、意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的成就:9、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意义10、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⑵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⑶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丹阳市第五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第2页二、其他专题【列强侵华史】(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战争、条约、影响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和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二)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1.发动战争:背景、结果、影响⑴鸦片战争[1840—1842]⑵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⑶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⑷八国联军侵华[1900]⑸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2.经济侵略:⑴鸦片战争前:鸦片走私⑵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掠卖华工;鸦片走私⑶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输出为主⑷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大肆掠夺沦陷区[土地、工矿业、农产品、劳动力]3.割占领土:⑴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强租今“新界”及山东威海卫⑵俄:《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在内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几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⑶日:《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干涉退还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1914年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2年扶植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4.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5.宗教文化侵略:⑴《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⑵《黄埔条约》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⑶《天津条约》获内地传教权⑷日本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6.镇压革命:⑴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⑵镇压义和团运动⑶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丹阳市第五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第3页⑷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破坏国民大革命运动⑸美蒋勾结,发动全面内战(三)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内容、危害1.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以课本为例,约13个:⑴《南京条约》⑵《南京条约》的附件⑶《望厦条约》⑷《黄埔条约》⑸《天津条约》⑹《北京条约》⑺《瑷珲条约》⑻《中俄北京条约》⑼《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⑽《伊犁条约》⑾《马关条约》⑿《辛丑条约》⒀《二十一条》2.条约的特点:⑴割地(7个):《南京》、《瑷珲》、《北京》、中俄《北京》、《勘》、《伊》、《马关》⑵割占中国领土的列强:英、日本(台澎)、俄⑶赔款(5个):《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⑷开埠(5个):《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⑸传教(3个):《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⑹驻使(3个):《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四)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与侵华格局的变化1.英:急先锋(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对华贸易名列榜首;一战后,“日不落”衰落;30年代,每况愈下;40年代,追随美国)2.美:追随→独立(“门户开放”)3.法:4.俄:穷凶极恶(采取趁火打劫手法,掠夺土地最多,1917年沙俄政府被推翻,俄国退出帝国主义侵华行列)5.德:不甘落后(1861通商条约;1895三国还辽;1897胶州湾;1901辛丑条约)6.日:后来居上(1870,比英美晚30年;时间长1871—1945,75年;割占领土;花样繁多的变相占领和间接统治,诸如汉奸、伪政权等)【中国人民抗争史】(五)各个阶级的抗争1.农民阶级的抗争⑴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绝对平均主义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资本主义色彩:《资政新篇》⑵义和团运动(1899-1900):强调: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a.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c.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d.组织上很难形成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丹阳市第五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第4页⑶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爱国官兵的抗争——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抗击八国联军认识: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已经不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3.地主阶级对救国道路的探索⑴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未产生实际效果⑵洋务派:“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但不改革封建制度]⑶帝党:百日维新。4.资产阶级的抗争⑴戊戌变法(1898年)⑵辛亥革命(1911年)⑶新文化运动(1915年-1917年):★★近代思想史(六)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近代化问题】(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历程、时、因、表现、影响1.产生:2.初步发展:3.短暂春天:4.日益萎缩: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⑵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⑶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5.获得新生:⑴建国初期,有利于国计民生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发展⑵在53年—56底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成功地实现对资本主义丹阳市第五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第5页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6.历史地位:⑴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⑵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⑷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八)中国近现代化的曲折发展1.中国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⑴经济现代化进程: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工业化的过程。⑵政治民主化进程: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⑶文化现代化进程:从封建文化走向文化的科学化和大众化的过程。⑷社会结构近代化进程:新兴阶级产生和壮大2.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第一阶段:起步阶段(49——56)⑴背景:①国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中国,苏联承认并支持中国②国内:新中国建立,处于由新民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⑵表现:①政治领域:A.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土改,过渡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B.49年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新中国的政体。通过了《共同纲领》,C.54年一届人大制定宪法,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D.对少数民族地区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经济领域:A.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利用工商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B.一五计划确立工业化方针,实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第二阶段:曲折探索(56——76年)⑴政治领域:①57年反右扩大化,59年的“反右倾”斗争。②66—76年十年动乱,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⑵经济领域:①56—66虽然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错误,但经济建设仍成就巨大。②十年文革工业化几至停顿,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工业化建设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新时期(1976——今)丹阳市第五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第6页⑴背景:①国际:A.美苏争霸消长,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强。②国内:A.吸取东欧剧变和文化革十年的教训;B.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⑵表现:①政治领域: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否定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B.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C.全国展开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民族、宗教政策,D.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E.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决策。F.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取得了巨大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②经济领域:A.工作重心转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表现)B.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教育、军事领域略。3.制约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的不利因素⑴先天不利条件①资金条件:没有充足的资本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②技术条件: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③人才条件:缺乏能把握国际现代化大势和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科技人才、管理人才;④思想条件: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⑵面临三大政治障碍①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列强占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使民族资本主义得不到正常发展②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制,束缚和重重盘剥,缺乏必要的发展前提③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官僚资本占有压倒优势,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⑶后天的不利条件①缺乏正确的道路:一般来说工业化发源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延伸至农业。而中国的工业化则先重后轻,农业严重拖后腿。②没有科学的决策:近代统治者都没有把科教重要地位,缺少人才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史重要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