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专题十一哲学与辩证唯物论(含精选2015高考真题和答案)
文萃中学高三第二轮复习讲义稿思想政治高三政治备课组张昌盛杨浩编制专题十一哲学与辩证唯物论考点展示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频考点一、哲学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看:一方面,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2)从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看:一方面,真正的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另一方面,真正的哲学反作用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是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回答,它的产生有真深刻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它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知识结构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2)基本形态:二、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文萃中学高三第二轮复习讲义稿思想政治高三政治备课组张昌盛杨浩编制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3、意识的本质(1)(2)(3)4、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物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方法论:既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观点;反对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的唯心主义观点。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坚持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8、规律原理:(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9、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方法论: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1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差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高考对接1.(2015江苏)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5浙江)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015山东)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4.(2015广东)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文萃中学高三第二轮复习讲义稿思想政治高三政治备课组张昌盛杨浩编制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5海南)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5江苏)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15上海)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B.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8.(2015江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9.(2015浙江)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最近,环保部------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0.(2015福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11.(2015新课标Ⅰ)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2015新课标Ⅱ)阅诚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客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囚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杭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3.(2015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设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材料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中的“官本位”思想仍然浓厚。长官意志、“拍脑袋”作决策,做事遇到障碍就“蛮干硬上”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甚至认为,法律只管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治的推进。因此,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1)材料一体现了意识的哪些作用?文萃中学高三第二轮复习讲义稿思想政治高三政治备课组张昌盛杨浩编制专题十一答案1.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要通过实践将观念上的事物转变为现实的事物,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错误;某实验团队揭示了细胞调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为D2.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不同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同,说明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同时说明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不同时期人们的认识不同,并没有涉及真理的价值,也没有涉及改造世界,故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A。3.“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是指大凡不廉洁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拿,不知羞耻的人没有什么事不做,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说法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是有条件的,A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说法错误;D说法与材料无关;所以本题答案为B。4.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接受不能改变的,尊重客观规律,改变我能改变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文标题:专题十一哲学与辩证唯物论(含精选2015高考真题和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