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专题四交通和传媒(人民版).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通信工具的进步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服服饰饰饮饮食食居居住住社会习俗社会习俗邮电通信邮电通信报报刊刊影影视视互联网互联网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专题四交通工具的更新传统代步工具新式交通工具:人力牵引工具机械牵引工具:木船、轿子、马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趋势1.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更新的特点:•材料一----------发展种类:水、陆、空交通工具全面发展材料二-----------牵引力:人力、畜力向机械力材料三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是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民国17年,一批华人创办的自行车零配件制造商和商办工场逐步创办。1930年前后,华商聘请了日本技师,才组装出“红马”和“白马”牌的两种最早的国产自行车,但不少部件仍靠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了自己生产的“永久”、“飞鸽”1842年英国“魔女”号抵达上海,这是国人见到的第一艘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技术来源:国外引进→自制自研材料四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上海有了公共汽车,1935年,北京有了公共汽车-----------地区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东部显著,西部缓慢(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逐渐平民化、普及化。(5)进程:先慢后快。(6)种类:涉及海陆空三个方面。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近代以来交通业发展的原因:①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其最新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②列强为满足侵华的需要,扩大在华利益,达到控制中国广大地区,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的目的,争相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客观影响)③先进的中国人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救国救民,开始向西方学习,积极引进和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④近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交通业进步。但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交通工具发展的影响:积极:①交通更为便利和快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②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促进信息传播,拓宽人们视野,加快生活节奏,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消极:④在近代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对中国的掠夺⑤在现代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负面影响1.邮政通信的发展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步完善时间成就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海关试办邮政正式办理邮政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2.电信事业的发展电报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最初用于军航之间的通讯。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出现标志:继续增加:发展迅速:2003年第三季度末:1882年上海外滩建成电话交换所。民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之后电话用户居世界第一。材料一1842年英国“魔女”号抵达上海,这是国人见到的第一艘轮船1874年人力车自日本引进中国,逐渐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交通工具。1876英国修建了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外国技术传入的推动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派主持或督办了唐胥铁路、京汉铁路、津沽铁路、基隆到台北的铁路、大冶到长江边铁路的修建,开拓沿海沿江航线。在天津设电报总局,在许多省建立电报线路……------------政府的重视材料三1909年,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冯如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继任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为全力投身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去美国参加工科博士学位的授衔仪式,放弃了这一荣誉。----------人民的才智和努力中国近代交通、通信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外来先进技术传入的推动2.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3.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推动4.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政策推动5.先进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主动向西方学习6.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7.中国人民聪明才智即: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①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和简便,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生活质量,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②促进信息的交流,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③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1)近代中国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近代中国通讯事业: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分别是什么?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清末一首名为《报馆》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1)正面影响: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信息的传递③开阔人们的视野④加快生活节奏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负面影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广告,欺诈,噪声等。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轻巧识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自我测评•1、阐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们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发展过程:交通工具经历了由人力、畜力牵引向机械动力牵引的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由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影响:不断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促进了人员与商品的交流,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2、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不平衡表现明显。谈谈这方面的具体表现?交通方面:中西部与东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上,即是:交通工具数量与质量差距大。通信方面:主要体现在:线网分布和通信工具的数量上。;•秦筑长城,当时以为殃,后世赖之。铜线铁路,如其有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且为工甚巨,目前亦颇便于穷民。然欲朝廷明定条约,许其开工,则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彼虽日自能派人看守防御,设其人为百姓所戕,彼能晏然不问乎?设我百姓为其人所戕,我能晏然不问乎?万事皆可从权,民心必不可失。应谕以中外一体,彼此宜各顺民情。且秦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侵损,绘图贴说,成使闻知,百姓退无后言,朝延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同治六年(186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国官员对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材料阅读与思考态度:基本上持反对态度原因:危害百姓利益如夺人生计;占人田地;毁人坟墓;破坏风水;引起民众反抗;招致外交纠纷。评价:该态度符合其阶级立场,不符合时代潮流。大众传媒的更新大众传媒: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第四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互联网第一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第二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第三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传统三大媒介报刊业发展历程:①兴起:19世纪中前期—70、80年代《中国丛报》(1832年)《万国公报》(1868年)最早:1873年《昭文新报》(艾小梅汉口)▲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办报刊②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务报》⑵辛亥革命:宣传维新改良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⑶五四新文化运动:《民报》《新青年》作用:成为宣传先进思想的武器,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⑴戊戌变法: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国民党:《中央日报》作用: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1)原因①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②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归纳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报刊业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③繁荣:20世纪70年末—至今(改革开放后)▲特点:▲原因:▲作用:⑴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⑵国家的支持⑶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丰富人们的生活⑵党报为主导,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发展方向:⑴种类增多,数量增大⑴注重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⑵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报纸的局限:④立言议政,舆论监督①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开阔眼界②通达民情,开启民智,影响观念③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书面化特点①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②缺乏直观感染力,形象性相对薄弱(2)作用①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②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③为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④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有利于促进新知识的传播。在近代中国,报刊成为革命的思想武器。主要表现在: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思想启蒙作用;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中国向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斗争的武器,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③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宣传党的思想、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④改革开放以来,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时期或时间代表影响电影传入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1931年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1935年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建国后主要的电影题材: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风云儿女》1905年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19世纪末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电视业的发展:①中国电视的诞生:②中国电视的普及: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普通电器,档次日益提高——物质基础⑵电视传送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关键⑶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原因:⑷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质量提高,有较强的吸引力3.电视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①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本文标题:专题四交通和传媒(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