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李文利、闵维方提要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技术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差距和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本研究首先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考察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和成年人口的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并建立了相应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是成年人口的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实际值与模拟值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1993至1998年的高校招生数据,本研究还分析研究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潜在规模,发现普通高等教育的实际规模水平与潜在规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最后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做了讨论。关键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成年人口受教育程度、高等教育的潜在规模??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早期,西方各国先后经历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已达到51%,跨入了普及化阶段。1965到1990年,东亚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增加到17%。70年代到80年代末,全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5%增长到13.5%;发展中国家则为8.3%①。1997年中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约有本专科学生589万人,约占18-22岁适龄人口的7.6%。若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重新修订的新口径计算,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约为785万人,占适龄人口的9.1%②。图1是1980至1999年中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招生数。1980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28.12万人,1998年招生规模为108.36万人,1999年普通高校招生数增长的幅度较大,招生规模达到约156万人。截止到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10.5%。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备受关注。关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目前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观点认为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过大,有的观点认为应当保持稳定,有的观点认为要适度发展,有的观点认为应当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同时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关系。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定位和途径,既要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城乡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宏观上,社会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拉动力,文化和科技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的压力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从微观和经费需求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定位和途径,则要考虑社会与居民个人能够提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及政策环境。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成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高等教育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通常,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反映高等教育的增量,成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效果,而且反映了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效果,因此是教育存量的概念。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比较??根据1999年《世界发展指标》上的统计数字,我国199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同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为8%,世界平均水平为19%,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4%。因此,直观地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相对偏低。有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NP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Jee-PengTan&AlainMingat,1992)。为此,本研究建立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NP的线性方程、二次曲线方程、单对数方程和双对数方程,结果发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NP的二次曲线方程有最佳的拟合优度,调整后R方约为0.76。其二次曲线方程的形式表示为:其中,Ratio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GNPperca为人均GNP,DM为虚拟变量,1代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0代表发达国家。把1996年中国人均GNP代入方程(1),获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模拟值为8.08%,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实际值为6%,实际值距离模拟值的差距为2.08%。一般而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仅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受到人口因素和教育投入水平的影响。表示人口负担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口负担率。人口负担率指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数占15-64岁人口数的比例。人口负担率越小,表示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越轻,意味着私人分担教育成本的能力越强,教育发展所受的经济制约越小。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和高等教育生均支出占人均GNP的比例是表示教育投入水平的指标。本研究假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NP、人口负担率、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高等教育生均支出占人均GNP的比例有关。由于人口负担率、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高等教育生均支出占人均GNP的比例与人均GNP有较强的相关,因此,不能把上述解释变量直接放入回归方程。本研究将人口负担率、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高等教育生均支出占人均GNP的比例与人均GNP分别进行了回归,取其残差放入毛入学率的回归方程。结果发现,人均GNP、人口负担率与人均GNP的残差的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而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与人均GNP的残差、高等教育生均支出占人均GNP的比例与人均GNP的残差的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不显著。加入人口负担率后,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方提高到0.782。方程表示为:其中,RGNP1表示人口负担率与人均GNP回归后的残差,DM表示虚拟变量,1表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0表示发达国家。将有关变量的值代入方程(2),得到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模拟值为15.50%。综上所述,若不考虑人口负担率,中国199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模拟值为8.08%,而实际上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6%,因此应该在原来的水平上增加34.7%。若考虑人口负担率,中国199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模拟值为15.50%,已经达到2010年毛入学率15%的政策目标值,远远超过1996年当年的实际值6%。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实际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差距为9.50%,高等教育规模需要在原来的水平上增加158%。1996年中国的人口负担率为0.5,意味着每两个15-64岁的劳动力负担一个15岁以下的孩子或65岁以上的老人。这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增大了私人投资高等教育的可能性,继而也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发展空间。。根据方程(2)模拟人均GNP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对应值:假设人口负担率保持0.5不变,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应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模拟值见表1。表1人均GNP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模拟人均GNP(美元)7508609001000150020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5015.8215.9416.2317.6819.09??由表1可见,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负担水平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以达到15%(15%为2010年的政策目标值);当人均GNP达到2000美元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可以接近20%。2.成年人口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国际比较??15-24岁人口是一国的青年群体。这个群体的识字率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效果,指经过基础教育后,青年群体中具有基本的识字和计算技能者占总体的比例。但是,世界银行认为,在实践中很难定义和测量青年识字率或文盲率。通常,要获得这一指标,需要进行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实际上,许多国家通过自我报告计算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或者把没有上学的人作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1980-97年,世界范围的青年识字率有普遍提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无论1980年还是1997年,中国15-24岁人口识字率均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人口识字率没有反映出非义务教育的效果。本研究采用成年人口的预期受教育程度表示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口中累积的接受教育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国教育存量的状况。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是以某一年为基准计算的。假设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为P、S、和H。完成三级教育的修业年限分别为p,s,h。如果初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小于100%,那么有(100%-P)的人口没有受过教育,(P-S)的适龄人口接受了p年初等教育,(S-H)的适龄人口接受了(p+s)年教育,占适龄人口的比重为H的人接受了(p+s+h)年教育。以接受三级教育的适龄人口比例乘以相应的修业年限,就可以获得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③。如果有的国家初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大于100%,则假设其初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00%。由于这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重读耗费的教育年,因此该数据反映的是预期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而非受教育年限。以1980和1996年三级教育的毛入学率为例,假设毛入学率保持不变,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反映的就是一个当年刚刚到入学年龄的学龄儿童预期“终生”达到的教育程度。表2中的有关数据是本研究根据上述说明推算出的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和地区的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表21980-1996或97年中国和世界上某些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15-24岁人口识字率(%)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年)19801997增长率19801996增长率中国9097.58.337.138.3316.83东亚和太平洋地区90977.788.9810.0411.80亚洲地区---8.049.6720.27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8993.55.06---低收入国家53.56827.105.736.147.16中低收入国家89956.748.939.536.72中高收入国家89.594.55.599.0910.7418.15高收入国家---11.7214.1120.39发展中国家---8.369.098.73发达国家---12.6314.2212.59世界平均水平768410.538.459.5312.78??数据来源:根据1998和1999年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有关数据测算。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中国的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13年,低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均8.98年、中低收入国家平均8.93年和世界各国平均8.45年的水平。1996年,中国成年人口的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虽提高到8.33年,但仍然低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均10.04年、中低收入国家平均9.53年和世界各国平均9.53年的水平。这表明,中国的教育规模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1980-96年平均受教育程度增长16.83%),但是由于其基数较低,中国成年人口1996年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成年人口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发展潜力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建立了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负担率、人均GNP、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的回归方程,表示为:其中,attainment表示成年人口的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agedep表示人口负担率,RGNP2表示人均GNP与人口负担率回归后的残差,Edu表示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DM1为1表示中低收入国家,DM2为1表示中高收入国家,DM3为1表示高收入国家,参考类别为低收入国家。由方程(3)得到的中国成年人口1996年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为9.73年,而实际值为8.33年。这说明,中国教育存量的实际值与模拟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成年人口的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不仅体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效果,而且反映出义务教育普及和高中教育发展的情况,因此要弥补成年人口的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实际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差距,不仅要提高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速度(与1996年之前相比),而且要加快普及基础教育和发展高中教育的步伐。根据成年人口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的估算方法,三级教育的毛入学率是估算该指标的重要依据。1996年中国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20%,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为7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因此,可以认为,中国成年人口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实际值低于模拟值的主要原因在于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偏低。二、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现状与潜在规模??前述的研究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和成年人口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无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自身的经
本文标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