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张掖实验中学地理教学计划一、三年大计划年级学期教学内容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第二学期高中《地理》选修2,《世界地理》1、2两册。高三年级9月至次年3月中旬第一轮复习:过教材3月中旬至4月底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5月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二、高一年级课时计划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周次教学内容周次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1.11第五单元5.15.25.321.21.325.45.55.63补充知识1.435.75.85.94军训4配套练习及其辅导资料讲解5国庆放假56.16.26.361.566.46.5第七单元7.171.6第一单元复习77.27.37.48第二单元2.12.22.387.57.67.792.49第八单元8.18.28.38.4102.510高一地理下册总复习及五一放假11期中考试11期中考试122.62.7第三单元3.112会考复习133.213会考复习143.314会考复习153.43.515会考复习163.63.73.816会考复习17第四单元4.14.24.317会考184.44.54.61819复习1920期末考试20三、高二年级详细课时计划四、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详细课时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重点难点第1周前言(致同学们)11.1人类认识的宇宙21.天体系统及其层次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第2周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3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1.对太阳常数的理解2.月相及其变化规律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3.宇宙探测的发展4.宇宙空间资源和宇宙探测的意义第3周补充:经纬网相关知识11.经线、纬线和经纬网1.东西半球的划分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2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3.黄赤交角的形成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2.黄赤交角的形成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周次教学内容周次教学内容1(选修1)第一单元1.11.21.31(选修2)第一单元21.41.51.62第二单元32.12.23第三单元42.32.43.13.24第四单元5国庆放假5第五单元63.33.43.56第六单元74.14.24.37第七单元84.44.55.18第八单元95.25.35.49第九单元10期中考试10五一放假11(中国地理)第一单元11期中考试12第二单元12第十单元第十一单元13第三单元13第十二单元第十三单元14第四单元14(世界地理)第一单元15第五单元15第二单元16第六单元16第三单元第四单元17第七单元17第五单元18第八单元18第六单元19复习19第七单元20期末考试20期末考试第4周军训第5周(国庆节放假1周)第6周1.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1.昼夜更替及晨昏线判断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2.日界线及相关计算第7周1.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四季和五带的划分1.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2.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范围的影响第一单元复习2第8周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21.大气的组成和各部分发作用2.大气垂直分布及主要特征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2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对太阳辐射发削弱作用和大气温室效应大气温室效应原理2.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1.热力环流的形成2.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引起的等压线弯曲方向2.影响风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第9周2.4三圈环流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2.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路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及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2.4季风1东亚与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区别东亚与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区别第10周2.5天气系统21.锋面系统及图示2.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方向、图示及控制下的天气1.锋面气旋2.雨区的分布及锋前、峰后的理解第11周期中考试第12周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31.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子2.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气候类型的分析方法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第132.7大气环境保护1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保护措施1.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3.1地壳物质的组成和循环22.矿物,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3.岩石的分类及成因4.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和地2.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周壳物质循环3.2地壳变动、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15.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3.板块构造与海陆的形成和分布第14周3.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外力作用及地貌11.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地貌特征2.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3.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2.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做练习1第15周3.4海水的运动21.洋流的形成及表层洋流的分布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陆地水体类型1.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3.5陆地水和水循环14.河流径流和降雨量的关系5.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2.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第16周3.6生物11.环境对生物分布、个体形态的影响2.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7土壤13.土壤的作用、肥力特性、组成、形成及剖面4.人类活动与土壤的联系2.土壤的形成过程3.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6.三大地域分异规律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7周4.1气候资源11.气候资源的特点2.气候资源与农业的关系3.气候资源与建筑、交通的关系1.日照与街道方位2.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4.2海洋资源(一)14.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3.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成因4.3海洋资源(二)15.海洋空间利用和港口建设6.海洋环境保护4.海洋港口建设与交通运输,经济状况的关联性5.腹地的理解6.海洋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渗透第18周4.4陆地资源1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1.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5气象灾害12.各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危害及其防御措施2.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及时空分布4.6地质灾害13.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害及防御措施4.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第19周复习第20周期末考试五、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详细课时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重点难点第1周5.1农业生产活动11、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2、农业生产活动的分类1、正确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2、判断不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5.2农业的区位选择2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2、社会经济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如何对农业生产进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及今后的努力措施1、对比两种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极其特点,并分析原因。2、预测今后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第2周5.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1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分析。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和限制性条件。综合前面两节课内容,对比各类农业生产的特点、分布、区位因素等,并了解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5.5工业生产活动11.工业生产投入的主要因素。2.科技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1.工业的发展历程。2.市场经济的完善对工业发展的影响。5.6工业的区位选择1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第3周5.7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及分类联系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过程5.8传统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传统工业区改造过观念的转变5.9新兴工业区1美国硅谷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比较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异同点单元总结1各节重点各节难点第4周配套练习及相关教辅资料的讲解3各题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知识的迁移转化第5周6.1聚落的形成11、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3、世界上1、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2、世界上早期城市的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批城市出现的地区。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1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6.3城市的区位因素(二)21、自然资源、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第6周6.4城市化1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2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邮政网络的形成评价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第7周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2京九铁路概况影响京九铁路区位选择的因素;公路选线的原则。7.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1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的一般规律港口形成的条件及区位因素的分析7.4城市交通运输1两种类型的城市道路网的特征及其作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第8周7.5电子通信1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信息高速公路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11、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2、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在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区别。商业网点的形成效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7.7国际贸易和金融1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不平衡性第9周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1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与分布特点。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1、人口压力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8.3可持续发展1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主要原则。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其目标的实现途径。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及后果。2、突破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我国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唯一性第10周高一地理下册总复习及五一放假3各节重点各节难点第11周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解第12周~16周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及会考指导各知识点的讲解第17周~18周会考模拟及会考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详细课时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重点难点第1周(《选修1》)1.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征、地区分布和影响因素人口再生产的概念1.2人口数量与环境1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作用的内在联系1.3环境人口容量1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系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作用的内大联系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第2周1.4人口素质与环境1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1.5人口迁移与环境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1.6中国人口迁移1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和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特点2.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1城市的服务范围和地域形态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3周2.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现代城市中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区位特点现代城市中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区位特点第4周2.3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1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课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1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