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
《农村中学“学困生”心理问题防治与矫正研究结题报告唐河县祈仪乡第一中学课题组组长:王平组员:李顺超李应青张淼执笔:王平内容提要:本课题组经南阳教科所研课题组批准于2009年10月成立,针对农村中学“学困生”心理问题防治与矫正研究问题进行研究。课题组老师认真查阅资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研究方案,通过确立实验班、调查问卷、个别谈话、个案分析等途径,了解到了我校中学生存在的学习常见心理问题:如焦虑心理(特别是对考试有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懒惰心理、挫败心理、依赖心理等,分析了产生学习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个人因素方面有: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身的条件不足、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缺乏自知之明、缺乏排除烦恼的方式、自控能力差,同时也找到了外部原因(即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教育对策:开展心理疏导,激发学习内驱力,增强自信心以及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学法指导,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防治与矫正研究一、问题提出前不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博士带领一批研究生,做了一个关于中学生心理研究调查的课题。其调查结果让人关注。据张博士介绍,一般而言每个人好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其中中学生这个群体表现的尤为严重,而他们最易被忽视。相比之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学生心理问题还初在被忽视的角落。而中学生中的“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更是无人问津……因此,我们觉得研究这个问题很有必要。中学生的社会环境及其生理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学时期是人生的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学校、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中学生心理问题也有上升趋势。学困生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如何转化这个群体是关系到他们能否成材的关键。这些学生大部分人生理想不明,良莠不分。这里面又有一部分人仇视社会、仇视他人和亲人。他们在学业上荒废,在精神上颓废,在行动上怪异。因此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他们在家里无法与父母沟通,在学校呈现出一种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对学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证明,“学困生”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资源,因此,研究、教育、帮助“学困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计划以实施新课程为载体,以素质教育作为主旋律,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的教学主要还不是在于传授知识多少,而在于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自然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指导训练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确立学习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教育和训练学生如何迅速有效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甚至有所发明创造。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便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学校为龙头,发挥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功能,构建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结构的心理教育流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研究的目标①促使“学困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思想品德与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目的。②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诚实守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世,面对生活。③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思想有转变,人格发展健全的人。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步骤及方法本课题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它既涉及到学生的学习问题,也涉及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都可能存在,与我们学校日常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①设置“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探索“学困生”的形成原因。②探索“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并激励“学困生”努力学习,探索“学困生”学习的有效途径③通过个案实例研究探索“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正方法。研究步骤与方法A、表述型:【2009.12—2010.01】准备阶段,通过问卷和谈话等形式开展前期调研,确定“学困生”名单,本阶段主要采取调查法进行。【2010.02—2010.04】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存在的心理问题,组织每个项目小组设计各自具体的调查内容、调查载体。本阶段主要采用归纳分析法进行。【2010.05—2010.10】制定阶段性的转化目标,并组织实施。本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2010.11—2010.12】优秀成果展示及课题总结。本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进行。B、表格型:时间实施步骤研究任务研究方法成果形式负责人2009.12-2010.01组织准备阶段撰写课题实施方案1.行动研究法2.调查法3.观察法问卷调查表王平201002-2010.04运作调整阶段构思研究细节1.总结法2.行动研究法3.观察法4.资料法6.实验法1.个性教案2.教学反思3.教学案例李应青2010.05-2010.10巩固发展阶段进一步探索防治和矫正“学困生”的心理问题1.资料法2.个案法1.专题论文2.阶段总结张淼2010.11-2010.12总结推广阶段鉴定课题成果经验总结法科研论文李顺超四、研究的难点、重点。难点是探析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形成的心理因素。重点是研究如何预防何矫正这些常见心理问题。五、研究的对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初中学生,约200名,确定二(2)班、一(1)班为实验班,二(1)班、一(2)班为对照班。六、研究的原则(一)整体性原则。面向我校全体中学生,着眼于构建矫治中学生学习常见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的整体模式,把眼光放在全体学生的身上,想方设法矫治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追求整体功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检验我们教育对策是否优效的重要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根据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选择适合于矫治中学生学习常见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的整体模式,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科学性原则。心理学认为,人的个体素质的要素和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1)生理素质,(2)心理素质,(3)社会文化素质。在这三个层面中,心理素质制约着其它两个层面。中学生的心理已逐步成人化,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处理,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心理,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以求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四)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心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学生当时的表现设计出来的教育对策并不一定时时处处都奏效,对这一点必须有足够认识。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不能死守单一的原则和方法,而是随着情况的变化注意随时纠正和调整教育的步骤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对策七、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尽可能了解国内、国外研究的动态和深度,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2、调查法:使用何存道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安福主编的有关资料来了解学生学习常见的心理问题,并设置问卷调查表和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3、个案法:选取具有典型学习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产生原因,寻找教育对策。(一)中学生学习常见问题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初中生在学习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问题:1、学习焦虑: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失助的状态下,而不能采取相应对策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状态。如有的学生有上进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学习屡失败,课堂上害怕提问、测验、考试。因此,经常表现出情绪紧张、焦虑。如:考试焦虑。我们知道在考试中适当的焦虑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但是过度的焦虑则会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而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及考试过程中过于紧张,以致于产生了心理问题。2、自卑心理。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不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不知道如何去学习,在被动中接受知识,3、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4、挫败心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同学刚进中学的时候雄心勃勃,有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并且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现实是残酷的,初次失败之时,他们还信奉“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自己能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有迎头赶上的决心和行动,敢于与命运抗争,但多次考试失败之后,他们感到自己心有余力不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学习的劲头明显减弱。5、依赖心理。由于我校招生的分数线低,生源基础差,学困生自然也增多,出于寻求依靠或同病相怜的依赖心理,他们常常投靠在一起,你不学我也不学,大家心理平衡。在做作业或练习时,这些同学或者是懒开动脑筋,或者是真正不懂,多数是依赖成绩好的做完之后就照抄。分析:从这四个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可以反映出该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也大体如此。因此,我们正面临这么一个必须重视并急待解决的问题:产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掌握必要的调控心理问题的策略?只有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才能使他们轻装上阵,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有待于下一阶段的研究解决。(二)原因分析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从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这些压在孩子们心理上沉重的负荷,分别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本人。1、家庭因素从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之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1).调查表明,家庭对孩子所采取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学习心理负重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方式,成绩不好就打骂,是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而“生闷气”的家长则会在无意中给孩子的心灵上笼罩一层阴影,使孩子产生一种负罪感,进一步转变为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个案A:有一位学生说:“人总是有失败的时候,,但父母不理解,一看见我成绩不好就骂或指责,或者是唉声叹气,,我感觉到回家也不是,不回家也不是,很难面对他们。”(2).对孩子期望通过无微不至的照顾来表达。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关心和照顾,也会使这些已经懂事的孩子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不仅体现了一部分不正确的家教方式之外,还有过分的关心照顾。这些过分的关心照顾,对于这些已懂事的孩子来说,会认为得到如此“厚爱”的原因是父母对自己寄以太大的希望,为了不使父母失望,只好下决心努力去争取,久而久之,也会转变为一种心理负荷。这些来自家庭的压力,在调查问卷中还看到以下诉说:个案B:“对大学生活,我有一些向往,父母则十分重视,都希望我考取,父母对我寄予了无限希望,我‘盛情难却’,我决心孤注一掷,尽量了结父母的心愿。万一考不取,我也不想再读。我决心跳出这个地方、这个省,避开别人,到外地去闯一闯……”个案C:“……作为一个成绩不好的我,……回到家里,看见父母为我们而操劳,心里很难受,父母寄托莫大的希望,我屡次想赶上去,可我终究赶不上去,似乎是天在捉弄人。多
本文标题: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2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