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
目录摘要……………………………………………………………………………IAbstract…………………………………………………………………………Ⅱ引言…………………………………………………………………………………Ⅲ一、本乡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1(一)什么是职业倦怠………………………………………………………11.情绪衰竭………………………………………………………………12.去人性化………………………………………………………………13.个人成就感降低………………………………………………………1(二)梅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11.本县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整体上不严重…………………22.不同婚姻状况的中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差异…………23.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有显著差异…………24.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25.教师职业倦怠的职称差异……………………………………………26.教师职业倦怠的不同学段年龄、学历、班级角色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差异不大……………………………………………………………2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2(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三)职业特征方面的压力(四)教师自身的压力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4(一)建立良好的学校支持系统…………………………………………………41.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2.对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3.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三)个体的努力………………………………………………………………51.教师要努力发挥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52.增强教师自身心理适应能力……………………………………5四、结论…………………………………………………………………………6参考文献…………………………………………………………………………7附录……………………………………………………………………………8致谢………………………………………………………………………………10I摘要(内容要手写)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本文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参考相关文献等研究方法,分别从三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调查研究了本乡镇(梅县隆文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的现状、并对影响本乡镇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寻求科学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提升本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有益的努力。结果表明:本乡镇中小学教师已经感受到了职业倦怠的影响,问题不算严重,但应引起高度重视。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现状、成因和对策IIAbstract(内容要手写)Burnoutisanoccupationalstress,thatinoccupationalsettings,long-termemotionalstressonthesourceandthesourceofthestressresponsetointerpersonaltensionsshowaseriesofpsychologicalandphysiologicalsyndrome.Teacherburnoutisahighriskpopulation,weusetheburnoutquestionnaire,teacherinterviews,referenceliteratureandotherresearchmethods,respectively,fromthreedimensions(emotionalexhaustion,depersonalization,personalaccomplishment)investigationofthetownship(MeixianWestxiangyangzhen)Teacherburnoutofthepresentconditions,andtheburnoutofthetownshiptoanalyzetherelevantfactors,interventionstrategiestofindascientificreference,toimprovethequalityofworkinglifeofteachers,enhancethecountymakeausefulteachingqualityeffor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townshipschoolteachershavefelttheimpactofburnout,theproblemisnotserious,butshouldpaycloseattention.Keywords:AndprimaryschoolteachersBurnoutEmotionalexhaustionDepersonalizationPersonalaccomplishmentCurrentSituation,CausesandCountermeasuresIII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竞争的加剧,我国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国内的诸多研究均显示,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i,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直接导致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ii。目前本乡镇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如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本文试图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参考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本乡镇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解,认识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从而提供一定的对策依据,为本乡镇、本县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1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以梅县隆文镇教师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竞争的加剧,我国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国内的诸多研究均显示,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注iii),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直接导致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注iv)。目前本乡镇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如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本文试图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参考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本乡镇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解,认识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从而提供一定的对策依据,为本乡镇、本县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一)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教师职业倦怠通常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的一种应激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与冷漠。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衰竭。它是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2、去人性化。它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3、个人成就感降低。它是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二)、梅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隆文镇位于梅县的东北部,辖区面积114.3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山地13.8万亩,辖区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3983人。现有两间初级中学、两间中心小学,教职工总人数180人(其中教师159人),学生总人数2589人。为了全面了解本乡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本学年我利用课余时间,对本乡镇的4间中小学校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注v)(见附录“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问卷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问卷二”)、教师访谈。为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中学、小学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教师访谈合10人,调查问卷覆盖率56%,回收率100%。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一:表一、调查、访谈范围及问卷填写数量:被调查单位教职工人数填写问卷数填写对象访谈人数访谈对象隆文中学65人35份中学教师3人一线教师桃尧中学42人30份中学教师3人一线教师隆文小学45人20份小学教师2人一线教师桃尧小学28人15份小学教师2人一线教师合计180人100份10人样本的基本情况:按学段,小学教师49人(49%),初中教师31人(31%),高中教师20人(20%);按教龄,5年以下者15人(15%),6~10年者25人(25%),11~20年者30人(30%),20年以上者30人(30%);按学历,中专12人(12%),大专39人(39%),2本科及本科以上49人(49%);按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和中学二级教师39人(39%),小学高级教师和中学一级教师58人(58%),中学高级教师3人(3%);按性别,男性教师49人(49%),女性教师51人(51%);按婚姻状况,未婚教师32人(32%),已婚教师68人(68%)。通过问卷调查,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出发,对我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得到的情况是:1、从总体上来看,本县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整体上不严重,但情绪衰竭程度较高。在100份调查问卷中,得12—20分(还没有患上职业倦怠症)的38人(38%);得21—40分(出现职业倦怠症的前期症状)的46人(46%);得41—60分(患上职业倦怠症)的16人(16%)。在调查中16%的教师已出现了对现在的工作几乎已经失去兴趣和信心,工作状态很不佳;46%的教师已经开始出现了职业倦怠症的前期症状,要警惕,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2、不同婚姻状况的中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差异,已婚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高于未婚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从问卷调查职业倦怠(含职业倦怠的前期症状)的教师中,未婚教师16人,占调查比例32%;已婚教师46人,占调查比例的74.2%.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已婚教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关心子女的学业和生活,承担大量的家务,以及赡养双方的父母,致使已婚教师逐渐丧失工作热情。但是已婚教师大多经验丰富,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工作中容易产生成就感;未婚教师多数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经验积累较少,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难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表现出明细的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3、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有显著差异,教龄在0-5年的教师与教龄在6-10年和21-25年的教师存在差异。对职业倦怠(含职业倦怠的前期症状)的62名教师中进行了教龄方面的比较,教龄5年以下者0人;教龄6—10年者6人,占调查比例是16%;教龄11—20年者22人,占调查比例是53%;教龄20年以上者34人,占调查比例是84%。体现出了教龄越长职业倦怠呈增长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与教师自身的成长过程密切相关,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对工作的感受也不同。如新教师会把搞好师生关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般不会出现对学生冷漠的现象,而且工作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工作和环境,随着教龄的慢慢增加,对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认知,教育教学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等,个人方面的老资格情绪慢慢就来了,慢慢就缺乏了对工作能力、工作责任等的追求,再随着教龄的增加,就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了,得过且过过日子了。4、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显著。在男性教师40人,女性教师6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3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