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一、对德育形势的总体分析与认识——成就与问题(一)积极探索,持续创新,成绩显著坚持传统(战略重视、思想明确、队伍整齐、积极作为、注重实效等);不断改革(贴近实际、丰富内容、改进方法、创新形式、理论研究等);整合力量(拓宽视野、社会动员、延伸资源、项目运作、形成合力等);确有成效(社会共识、青少年道德能力水平随社会发展持续提高);(二)脱离实际,脱离主体,问题不可忽视1、德育目标内容脱离青少年实际——目标高深,与现实生活脱离;内容抽象,影响青少年理解;标准单一,不适应当今社会与青少年发展的多样化;与人格塑造分离,造成众多心理问题出现;脱离实际,脱离主体,问题不可忽视2、德育过程形式脱离青少年主体性传统德育以青少年为被塑造的客体,忽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日常德育方向、内容、目标不从青少年出发;大多数情况下,忽视德育过程中的群体互动;教育活动中青少年的低参与,甚至不参与;脱离实际,脱离主体,问题不可忽视3、德育结果上道德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价值虚化,存在两种话语体系的问题日趋严重;青少年行为社会化不可拒当;社会上每一个人的道德能力都面临多重挑战;二、对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认识——德育,改革发展视野下的话题(一)经济改革持续深入,道德教育面临新挑战★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不可避免,意识形态冲突长期存在——选择;★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直接影响社会道德价值——构建精神家园;★传播方式走向大众化、草根化——自律;★权威社会逐渐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新格局——公民素养;(二)教育持续变革,直接影响德育成效性目标——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命——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到使人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特征——从集体化、标准化到个别化、个体化教育组织——从以课堂学科为基本体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教育公平——从一般性的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到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途径——从以传授、读书为主到强调实践性过程、创造性过程(广泛的社会经验、完整的生活概念)(三)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儿童问题及事务需求加大发展与问题是新时期学生事务的两大主题;满足儿童社会福利需求日益提到工作日程:1、获得基本生活条件;2、获得健康保证;3、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4、满足学习就业的需求;5、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6、拥有社会团体和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求;8、免于被歧视、剥削伤害的需求;三、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一)明确工具价值,从改变态度开始尊重主体——把儿童作为活的、有发展性的主体来给予应有的尊重;接纳——区分接纳与赞赏的不同,拒绝判断,从理解出发积极面对青少年儿童;自决——自我决定,尊重青少年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个别化——把每一个青少年儿童都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一致性——对事业负责与对青少年儿童个体负责的一致性;(二)分层次用核心价值武装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力量源泉,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三)根本上服务青少年儿童科学发展首先,辅导青少年儿童确立基本价值——祖国利益至上;坚持人民利益方向;诚信守纪;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和谐与包容;根本上服务青少年儿童科学发展其次,帮助青少年儿童构建人生支撑:获得物质支撑的能力——学习能力、职业能力;获得自我精神支撑的能力——坚定信仰、完善人格;获得社会支撑的能力——制度价值与规则、沟通与合作;(四)以青少年儿童发展为本,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强调为青少年儿童服务的工作价值,提倡专业化,把对青少年儿童单纯的道德教育转化为科学成长发展的辅导;围绕社会现实和青少年儿童需求寻找教育主题(焦点、热点、矛盾点、发展关键等);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运用成长小组的工作模式,努力形成教育过程中的群体互动;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把习惯养成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
本文标题: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3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