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小学英语衔接结题鉴定申请书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书学科分类英语课题名称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立项编号L080511004_课题主持人符雪芬所在单位临颍县第一中学联系电话(固定)03958811688(移动)13069572388主要成员符雪芬郭海霞吕丽娟李亚祺成果形式结题论文、研究报告、其他成果完成日期2010年6月1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研究情况及主要成果(如本页写不下,可另附纸)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中小学英语课的衔接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衔接的连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的重视程度。因此,我们课题组高度重视研究工作,想方设法把这次研究工作做好、做扎实,已收到良好效果。一.课题的界定本课题所界定的“中小学”是指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从英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如何铺垫、衔接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二.研究方法与措施(一)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实践法,在研究中穿插问话法、问卷调查法、经验研究法等方法。1.行动实践法。鼓励教师将教学行动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发现、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关于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仅提高教育科研的即时应用价值,而且以此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的技能。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中小学的英语课程与实施(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分析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展开研究。3.总结法。探索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总结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最有实际效果的经验,并进行概括。(二)研究措施1、组成课题研究的精干队伍分组负责人成员具体职责专家顾问胡英杰、张金科试验设计和理论指导课题主持人符雪芬李亚祺吕丽娟郭海霞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分工、课题总结、协调等2、提高参与课题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2)组织钻研中小学两方面的教材以及衔接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目标及内容,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3、开展形式研究的活动组织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听完后再评析。通过听课评析交流,小学教师了解了中学各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评介方法以后,就能使自己的研究变得有的放矢;而中学教师了解了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就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优势,充分挖掘的潜力,更好地进行中学阶段的学习,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初一新生入学时,做了以下问卷调查:学生对小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对于小学教材中的26个字母、48个音标、四会单词及简单句型,你的情况是: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C.只掌握了一部分。D.只会26个字母和一些简单的问候语。E.26个字母不是太清楚。学生选项调查结果统计:A0%,B10%,C25%,D45%,E20%。反应出学困生的比例大。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一)主要成果1、发现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材内容与认知结构的脱节相对而言,学生在小学阶段听、说、读的训练较多,写的训练较少。不少学生到了初一后对字母、单词拼读还是模糊不清,词汇的遗忘率较高,对单词、句子会读但不会写,甚至对学过的单词即不会读,也不会写;不能正确理解语法;有些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科学学习方法。(2)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脱节小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说、唱、看图、做游戏等;中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任务型教学,倡导教师对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中学老师不太注意中小学教法、学法的衔接,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生运用英语交际活动的能力不强。(3)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脱节小学生步人中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的面孔变生疏了,英语教师的面孔也变了,校园环境变了,英语教材的内容也变了而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也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衔接,更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2、找出了衔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使学生无法在知识上衔接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从2001年起,城市、乡村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一般从三年级开始。但至今还有少数小学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即使开设了英语课程的小学,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小学,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水平往往没有真正达到《课标》要求的二级水平。来自不同地区的小学学生一起升入初中后,其整体水平显得参差不齐。初一英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存在的这种水平差异,按部就班,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因机械重复而失去学习兴趣。(2)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学生学习不适应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吻合,学生就适应不了理性思维的学习方法。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3)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小学生进人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和生生环境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趣味性、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又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4)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这些教学形式适应了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等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教师从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是“好玩”的了,而是作为一种“学习负担”。一旦教师不注意这种情绪变化,学生就容易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3、总结了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1)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的衔接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可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教师可将初一教材和小学阶段教材中机械重复的部分进行整理编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强或跳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巩固基础,加强薄弱,突出新授”。(2)注意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初一教师应注意给学生设置过渡地带。在初一教学的起始阶段,更宜采用丰富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教师可继续把唱歌、游戏、竞赛等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初一的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语言要生动,注重教学的重难点,要善于将机械得语言项目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能力。这样,既可以维持和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高质量地实施了目标教学。(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中学英语教师应维护好学生在小学阶段原有部分好的学习的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喜欢做游戏;听录音、跟读及朗读等。教师还应同时让学生明白进入中学阶段有哪些习惯和方法应随学习的深入进一步发展。在初一起始阶段,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在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主要环节——如何听课、如何做好预习及复习、作业、考试等习惯和方法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训练和培养。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学什么,并逐步做到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课堂上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成功,耐心诱导、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5)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一第一学期的考试要求不宜太高,既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避免过难、过偏的内容。考试形式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听力测试与口试;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4.衔接教学的效果通过有效的衔接教学,学生受益匪浅,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达95%。2.大多数学生已能主动预习,上课积极发言,课后自觉复习。3.大多数学生能分阶段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中肯的评价,并能自觉调整学习策略。4.全体学生认为自己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取得了巨大进步。总之,我们在立项申请、开题报告中预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请各位专家、学者审阅!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对中小学生英语的衔接是英语教师们长期艰巨的任务;况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当然,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力争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大的收获!谢谢!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盖章)年月日省辖市教研室课题管理负责人意见:(盖章)年月日专家鉴定意见鉴定专家小组负责人(签名)年月日鉴定专家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签名课题管理办公室意见年月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意见年月日备注
本文标题:中小学英语衔接结题鉴定申请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3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