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一、复习参考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文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2.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5.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三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发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加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荣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核心理论。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命题来论述。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精神4.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5.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抓住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食指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时时求事业内在的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革命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革命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2.武装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3.党的建设(抓党建与反腐倡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注意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确立: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十大关系的具体内容: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3.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最大限度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叉UN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所说的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经济基础方面,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在上层建筑方面,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新的阶段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1.提出:1980年5月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练级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2.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既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实现途径1.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思想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3.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1)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2)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敏锐观察的结果(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4)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1)立足国情积极稳妥的推进对外开放:1)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2)把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逐步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等领域;3)贸易往来,经济交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逐步建立了全球经济联系,并参与一系列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4)“引进来“的同时,我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2)实现改革和开放的良性互动。以开放带改革,以改革推开放,改革开放相互促进,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重要经验(3)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国内发展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内发展的手段(4)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3.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2)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3)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总布局演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第一节
本文标题:中特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4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