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作者:孙志河刁哲军发表时间:2008-12-29:15:46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8期访问次数:1175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实际出发,在分析反映职业教育教学质景的主要指标和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构建更为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了探索。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质量特征;指标;要素2005年以来,经过三年的连续扩招,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快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概述所谓教学质量评估,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质量进行衡量和判断的过程。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评估的基础,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学管理、进行教学改革、指导教学提供依据。教学质量评估往往以教学为对象、以一定的教学价值观为指导、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核心,对教学的作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发展水平作出客观的科学的衡量判定。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获得教学系统的反馈信息。教学质量评估,就是建立一条教学信息反馈回路,不断收集信息,分析加工,找出偏差并反馈到教学指挥中心。学校领导就能及时获得教学系统的反馈信息,准确地分析好全面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客观根据,防止决策失误。第二,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教学工作的竞争力。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能够发现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和教学工作的好坏,并通过原因的分析作出客观的评判。若将评估结果与奖优罚劣结合起来,与教师今后的聘任、晋升结合起来,就必然会使教师产生压力、动力和活力,直接起着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工作竞争力的作用。第三,提高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水平。通过教学质量评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提高到教学理论、原则和教学管理客观规律的高度,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效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目前,已有陕西、河北、广东、河南、山东、湖南、广西以及北京市、南京市、青岛市等地的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其中北京、南京、青岛、河北、广西等教育部门还组织实施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尚未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教学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未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统一实行动态反馈型控制。从实践看,以往的质量评估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质量标准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教学质量标准不清晰、评估体系分项与学校实际工作分工结合不紧密、材料组织困难以及条目权重分配不够合理等;二是评估方式不科学。表现为评估过程缺少行业及企业人员的参与,或使参与流于形式,同时也没有注重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三是质量评估监控缺乏有效性。多偏重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而对其他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本研究借鉴各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实际出发,根据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功能要求,在分析反映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和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宗旨,试图构建一个更为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二、中职的培养目标与质量特征教学的质量通常被定义为教学达到既定要求或培养目标的程度。在建立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确立中职的培养目标要求。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中职教育应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其具体含义可表述为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在初中文化基础之上的,使受教育者具有为适应一定社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二是培养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三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特定的实际操作知识,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基于如上对于中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认识,在建立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过程中,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用人单位对于岗位操作技能培养系统性的要求以及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恰当程度等。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有如下几个特征:(1)适应性教育质量观。中职学校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质量评价标准。这种适应性包括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国家、用人单位的需要。(2)开放性教学模式。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强调教、学、做合一,衡量这种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质量标准是学生学习效果。(3)实践性专业能力训练。实践性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学生的专业能力就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4)社会性管理系统。中等职业教育其学校的布局、专业设置、人才规格、教学内容等的确定,都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职业教育系统的整体运行,必须在教育、劳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协作与配合下才能实现。(5)可控性教学过程管理。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分为招生与就业、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保障、教学督导与评估等环节,过程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每个过程又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三、学生素质与社会声誉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两大指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鲜明特征,也决定了其评价标准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我们认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否适应社会需求、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最高标准。从根本上说,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判断、检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之间的符合程度。因此,可将反映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分成两个大类,分别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社会声誉。(一)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一指标包括职业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与理论、职业技能水平与“双证”率、成才典型与获奖情况四方面内容,核心是看学生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1.职业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一种跨专业的能力,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意志品质;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应变的能力,如自我调节的良好心理素质等。2.必备知识与理论必备知识与理论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应该看到,胜任第一职业岗位工作,是职业学校学生毕业的最基本标准;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涯进行的必备条件;而一定的文化基础既是培养扎实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3.职业技能水平与“双证”率作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对应的某一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衡量,要结合具体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有关要求来测评。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以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来进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标准是较为客观的,能直接证明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而且也是反映现代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基本能力的指标。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的具体考察,主要是看中等职业学校是否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社会职业资格考试,以及考试的通过率是多少。对于尚未有对应的社会职业资格考核的专业,则要考察学校是否建立了内部技能考核制度,以及其考核的情况如何。4.获奖情况和成才典型在校生的获奖情况和毕业生的成才典型,反映了毕业生发展潜力,是职业学校学生质量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外在指标。(二)社会声誉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以反映学校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短期培训、技术开发与推广五部分内容。增加这部分评价内容,可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更具有直接性、客观性、时代性。1.就业率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吸引生源的最大优势就是就业率。就业率是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标志,能直接反映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可比性。2.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就业率的一个延伸的指标。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专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工作称职率、岗位晋升率、平均工资水平及自主创业及对口升学等。3.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以及学生在不同学期(学年)的流失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是学校社会声誉的表现形式之一。4.短期培训职业学校的功能除了提供正规的学历教育外,还应该包含为社会主动、积极地举办短期培训的功能。短期培训既有相对灵活、变化较快的特点,同时也有各种实践性教育占突出地位的特色。社会选择短训时,讲求“实用”、“时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行业地位。5.技术开发与成果推广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活动,是职业学校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形式。如农村职业学校结合地方实际开展的良种引进与实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四、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要素分析教学质量的高低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性,其评价内涵及标准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而变化和提升。在影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诸多要素中,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课程和培养模式、教学运行与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状况、教学质量监控等要素深刻的体现着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其内涵和标准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和时代特质,它们是评价和评估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师资队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基本建设是重点,课程及培养模式为核心,加强教学管理是基本,提高教学质量是目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1.师资队伍教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根本大计。同样,专业特色及教学特色的形成、充实与巩固,也必须要依靠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要素包括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主要是指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建设规划。(1)从专任教师的数量和结构看,要保持合理的生师比例、职称结构比例,提高专任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专业课教师数量要充足,专任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应有本科学历水平。(2)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来看,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要有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由于职业学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还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3)从教师队伍的整体来看,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应具有“双师”结构,即形成一支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需要强调的是,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像普通民办学校那样只是聘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公共课教学或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必须强调从行业企业第一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优化职业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来源结构,打造出具有“双师”结构特征的专业教学团队。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队伍建设针对性要强,坚持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增加数量、稳定队伍、提高“双师”素质和优化“双师”结构上。2.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是职业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设施包括实验实
本文标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5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