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两汉与匈奴的和战教案示例之二
两汉与匈奴的和战·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17课两汉与匈奴的和战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在两汉时期,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棗匈奴族的发展及同西汉、东汉的关系。教材讲西汉初期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经常骚扰中原一带,威胁西汉王朝的统治。西汉王朝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完成了反击匈奴的准备,并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当汉匈两族人民停止了民族间的纷争后,出现了友好和平的局面。王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东汉时期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南匈奴与汉和好。而北匈奴与汉战败后开始向西迁移。教材通过大量生动的史料,告诉我们两汉时期汉、匈两族之间的“战”是短暂的,“和”符合两族人民的愿望,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地区;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战争的条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2.思想政治教育:①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②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3.能力培养:分析匈奴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而认识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以培养学生用正确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凝结着汉与各少数民族人民聪慧、才智的历史。两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代。在第12课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课中,我们已经了解过两个少数民族与秦的关系。(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哪两个少数民族吗?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匈奴族的首领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述)匈奴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对我国蒙古草原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两汉时期汉与匈奴族之间的民族关系怎样?古今文人笔下的昭君出塞给汉匈两族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后来匈奴族人又到哪里去了?这些内容同学们会在这节课中了解。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白登之围1.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匈奴族杰首领冒顿是头曼单于的长子。请同学阅读一下书上有关冒顿单于的内容。冒顿勇敢善战,励精图治,严于治军,他曾以优异的军事才能指挥30万大军东击、西逐、南并、北服,全部占据了当年蒙恬开拓的河套南部地区,于公元前209年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从此,匈奴族开始进入极盛时期。2.匈奴经济的发展(先请学生阅读课本介绍匈奴经济发展的内容,然后教师归述)匈奴经济的发展有三方面内容:①西汉时期,匈奴族的畜牧业繁盛,有“马畜弥山”之称;②冶铸业也开始发展。而且制作的金属装饰品多以动物形状出现,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③在匈奴部分地区出现了农耕工具。(提问)在匈奴游牧民族地区发现了农耕工具,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略)。农耕工具的出现证明汉匈两族人民在生产劳动技术上早已有过交往。不过,同在这片黄土地上生存,免不了要发生民族之间的纠纷,汉初时汉高祖就曾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上。3.白登之围秦末汉初,冒顿乘中原混乱,重新夺取了河套地区,逼近长安。这不仅给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战争的灾难,而且对于刚刚诞生的西汉王朝也构成严重的威胁。(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西汉政权建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吗?(学生回答:略)公元前201年,驻在马邑的韩王信勾结冒顿进犯太原,次年,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还击,被围在平城白登山。(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教师归述)白登之围后,匈奴的骚扰更是有增无减。当时,由于西汉前期社会经济尚待发展,统治还不巩固,无力进行军事反击,为了求得暂时的和平,只得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讲白登之围时使用自制战争形势图投影片)4.和亲政策(简介和亲政策内容)西汉到了汉武帝时代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西汉初期汉高祖开始采取了哪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吗?(学生回答:略)西汉从汉高祖开始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文景之治时期。西汉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力量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完成了反击匈奴的准备。因此,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认识到汉初屈辱的“和亲”政策,不能制止匈奴的骚扰。他决心要彻底改变西汉被动挨打的局面。反击匈奴的战争历史上有过三次。(放自制三次战争简况投影片,并描述公元前119年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后提问)为什么汉武帝统治时期能够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学生回答:略)汉与匈奴族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民族之间的纷争。无情的军事冲突,给当时的社会生产和两族人民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当时河套、河西走廊、漠南等地到处是战争的烽烟滚滚,茫茫沙原上横卧着汉匈两族人的尸体。然而,历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民族之间的纷争也是民族融合的前夜。当汉的边塞战火熄灭后,大批移民带去内地的生产技术进行经济开发。汉匈两族人民最初以交换生活必需品开始交往,并逐步恢复了两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昭君出塞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三、昭君出塞1.匈奴的分裂与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匈奴分裂情况:略)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到长安觐见汉宣帝,汉宣帝以礼相待,并赐以大量珍贵礼物和金质“匈奴单于玺”。从此,汉匈两族友好相处,约有半个世纪没有发生过战争,北部边塞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景象。汉元帝时,呼韩单于向汉提出了愿和汉室通婚结为亲戚的和亲请求。2.昭君出塞(简介王昭君的身世和她自愿前往匈奴族的情况)昭君出塞给北方游牧民族带去了好处,她是汉匈两族友好的使者。因此,从唐朝的诗人直到今天的文学家都用笔墨歌颂王昭君。史学界老前辈翦伯赞先生曾这样写诗赞扬:(放翦老诗句投影片并配乐朗颂)“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提问)大家思考一下昭君出塞与白登之围后的和亲政策有什么区别?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学生回答:略)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为加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作出了重大贡献。很显然,这时的和亲同汉初的和亲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昭君出塞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掳掠屠杀的血雨腥风,而是民族和平友好的交流、融合、长久的和平。四、东汉同匈奴的和战1.匈奴的分裂(用投影片简介匈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的情况,然后介绍北匈奴同汉的战争情况)2.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内容略)窦固进攻北匈奴恢复了东汉对西域的统治;窦宪大败北匈奴,使北匈奴遭到沉重打击。后来,北匈奴开始向西迁移了。课后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通过了解汉与匈奴族的关系,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汉与各少数民族之间虽然有过纷争,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昭君出塞就是最好的见证,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北京市第49中学赵静冬)【简评】民族关系史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民族关系史教学,是历史教育中长期研讨的课题之一。本课执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一是充分肯定汉、匈都为发展祖国的经济做出了贡献。二是正确评价汉、匈之间民族战争的结果。一方面说明这场纷争的破坏性以及给汉、匈人民带来的灾难;另一方面又说明民族战争客观上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的进步。三是着力讲清昭君出塞的重要意义,说明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教学疏密有致。执教者语言主动、流畅,一种珍视民族团结的情感充溢于整个教学过程其间。
本文标题:两汉与匈奴的和战教案示例之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5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