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能简单的运用公式;2、全体学生能理解“探求结果,证明结果”这一常用的探究步骤;多数学生能在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探究过程中体会以退为进、割补思想、分类讨论、观察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能体会到数学思维的合理性与条理性。3、能理解怎样运用向量解决问题,充分认识和感受向量的工具价值,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2.教学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例:一个斜坡的高为6m,水平长度为8m,已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且大小为10N,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沿斜坡运动了3m,求力F作用在物体上的功W.解:W=)60cos(SFSF=30)60cos(.问题1:1、你能找到哪些与有关的条件?2、怎样利用这些条件求出)60cos(?3、更一般地,当、是任意角时,能不能用、的三角函数值表示)cos(呢?活动二:合作探究1、明确探究的思路与步骤问题2: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究?(探究的过程可以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探求表示结果,第二步对结果的确良正确性加以证明.)生活实例引入,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且体会到探究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必要性,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弄清探究的思路,学会从宏观到微6mFS8m2、探求表示结果问题3:同学们第一反应这个结果可能是什么?如果有学生提出coscos)cos(,则引导学生取特殊值验证,同时分析错误的原因:余弦函数名与角之间并不是相乘关系,因此类比乘法分配律是错误的。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启发,必要时可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平台。引导探究:以退为进,先讨论、、都是锐角的情况.问题4:当、、都是锐角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在直角三角形或单位圆中构造如下直角三角形,并用割、补的方法得到。sinsincoscossincos)cos(APOACPOB∴sinsincoscos)cos((、为锐角,且)方法小结:在整个证明过程中,我们通过几何的手段,得到了一个代数公式,这运用到了在数学探究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问题5:那这个式子是否对任意角、都成立呢?引导学生再用非锐角的特殊角或任意角进行验证。3、证明结果问题6:现在初步结果已经出来,目标和方向已经明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这个式子的构成要素和结构特征。看看从中会得到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联想到、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分别为)sin,(cosA、)sin,(cosB,同时发现sinsincoscos)cos(,进面联想到sinsincoscos)cos(OBOA。(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寻找用向量证明的途径和方法)观、理性地、有条理地思考和探究问题,避免盲目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然后再去验证其合理性,增强学生探索问题、挑战困难的勇气.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给出证明.让学生从直观角度加强对差角公式结构形式的认识.xyPP1MBOACsincos11y-111B)sin,(cos)sin,(cosAx0问题7、如何证明sinsincoscos)cos(?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向量的夹角与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观察和讨论弄清k2。问题8:刚才我们一起经历了完整、曲折的探究过程,回顾一下,大家有什么启发和感悟?对比两种证明方法,你认为哪种更简洁?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sinsincoscos)cos((其中、为任意角,简记为)(C)问题9: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公式的特点:左边是两角差的余弦,右边同名弦的积的和。活动三:知识运用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2、公式活用: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15cos的值.问题10: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哪些角?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并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②要求学生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出所拼出角的余弦值.六、回顾总结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1、公式探究的步骤是什么;2、我们是怎样获得差角余弦公式的;3、你有什么感悟和体会。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同时让学生经历用向量知识解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方法的优越性。四、布置作业课本P127每2题。A
本文标题: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5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