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亚与中东油气资源分析
中亚与中东油气资源分析与思考石油天然气研究中的中亚地区一般指黑海以东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和黑海以西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3国。中亚地区的主要石油生产国是阿塞拜疆和哈斯克斯坦、主要天然气生产国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1中亚地区各油气生产国发展状况中亚阿塞拜疆的巴库曾是世界石油史上最早实施规模生产的油区之一。20世纪末,由于滨里海盆地盐下层油气的突破,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卡拉查甘纳克凝析油气田、田吉兹油田,特别是海上卡沙甘油田的发现使其名声大振。而其后南里海盆地在阿塞拜疆海上以ACG为代表的油田群和萨赫德尼兹气田为代表的天然气发现使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超过了历史记录并为南里海的石油、天然气经土耳其向区外出口奠定了基础。作为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所在的卡拉库姆(阿姆河)盆地,早就以天然气储量丰富而闻名于世,近年又有了几个万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巨型气田(区)发现。前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各油气生产国都把油气兴国作为其基本的发展战略,制订了宏伟的发展计划。各种背景的大型石油公司也纷纷进入这块有巨大油气潜力的地区。中亚的油气勘探开发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热点之一,从中亚油气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份额成为石油公司和大国(集团)角逐的焦点之一。这使得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中亚油气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中亚各国及世界石油界对其发展前景充满期待。若干论著把其石油前景与中东对比。媒体中更有“第二个中东”,“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这种说法的长期流行使一般人产生一个印象:中亚的油气可以与中东相提并论,是仅次子中东的世界上第二个油气最丰富的地区,因而是世界上排于中东之后的第二大油气供应源。2中亚和中东各油气生产国油气产量对比资源赋存的实际状况是油气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发展战略的前提。鉴于此,有必要对中亚油气资源作实事求是的分析。资源的分析可从3个方面入手。一为产量,是目前实际供应能力的反映,也是多年来勘探开发成果的累积效应。二为剩余可采储量,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近、中期的发展潜力。三是资源量,经过认真评估的油气资源量,大致定量地反映出中、长期的发展方向。但要将资源量的大部分变成可供开发的探明储量还需要巨大的投资、适宜的政治经济环境及相当长的勘探周期。20世纪90年代,中亚各国油气产量多经历了下降再恢复的过程,2000年以来进入新的增长期,其中以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增加最多,2006年产量分别为2000年的187.3%和230.5%。在这两个国家的带动下,同期中亚石油产量亦大幅增长,2006年为2000年的175.0%,6年间年均增长率为9.77%。而同期中东石油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10%,明显慢于中亚。但2006年中亚石油产量仅为1.1225亿吨,占世界的2.87%;而中东产量达12.219亿吨,占世界的31.2%(表1)。总之,中亚由于基数低,产量增加快。中亚的主要产气国为土、乌、哈、阿4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产气量较少,即使在以分国产量表达较明细的OGJ每年年终发表的数据(估计值)中也难以找到其天然气产量。而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则五天然气的工业性生产。表2中的4国天然气产量合计就相当于中亚产气总量,可以以此与中东总计对比。由于受管线的制约,中亚天然气产量的增长较缓,2000-2006年年均增长率为4.65%。制约条件中老气田较大的产量自然递减也是重要因素,这对乌兹别克斯坦更加明显,此期间其年均增长率仅0.87%。然而中东由于增加了管线运量(特别是联接海湾各国的“海豚”管线投产)和LNG产量,2000-2006年期间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率达6.42%。2006年中亚和中东天然气产量占世界的比例分别为5.16%和11.7%,中东是中亚的227.3%。3中亚和中东各油气生产国油气储量和储产比对比据OGJ资料,2006年主要产油国哈、阿、土、乌石油储量(国际石油界列举储量数字时,一般指其剩余可采储量且无须加以注明,而中国一般所列举的储量是指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依次占中亚的78.4%、3.0%、1.6%、1.5%。中亚石油储量在2000-2006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30.44%。这一增加主要也由哈、阿两国完成,分别占这一期间增储量的80.7%和19.1%。中东在2000-2006年期间石油储量增加很慢,年均增长率仅1.57%。这与该期间中亚勘探快速发展并屡获重大发现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尽管如此,2006年中亚、中东的储量分别占世界的2.91%和56.11%。中东为中亚的19.31倍(表3)。与储量相联系,反映生产潜力的另一个常用参数为储产比。这是指某年底的剩余可采储量与该年产量的比值。表3显示,2006年中亚的石油储产比为53.6,而中东为89.3;中亚明显小于中东,但它们都大于同年世界储产比40.5。据OGJ的数据,2006年主要产气国土、乌、哈、阿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中亚的33.9%,22.0%,33.9%和10.1%。由于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的天然气储产量少且数据不易得到,故OGJ对其剩余可采储量采用变通办法处理,两国2000年、2006年的储量皆赋于其不变值。表4中的中亚6国合计储量可以看作中亚的总储量,其仅为同年中东气储量的11.5%,中亚和中东分别占世界储量的4.8%和41.5%。对比2000-2006年的储量增长率,中亚(4.05%)亦略低于中东(5.57%)。与储量相关,中亚天然气的储产比(50.9)亦大大低于中东(216.3),且天然气储采比低于世界总体水平(63.3,据BP世界能源统计)。进一步看,只有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储产比大于100,而中东主要产气国均大于100,因战乱而降低了天然气产量的伊拉克2006年储产比则大于1000。本文中采用的储量数与其他来源的统计值相差不大。如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部提供的2005年底探明石油储量为40亿吨,略低于表3中数据;天然气为3万亿立方米,大于表4中数据。土库曼斯坦政府2005年公布的探明天然气储量2.86万亿立方米,略高于表4中数据;阿塞拜疆2004年提出的石油储量10亿吨,略高于表3中数据;天然气储量1.37万亿立方米四则明显高于表4的8495亿立方米。不同数据间虽有一定出入,但难以改变与中东对比的上述结论。使局外人士感到不解的是:媒体上往往宣称中亚地区有不少“惊人的”发现,为何最终落实的储量数却相当低。如土库曼斯坦屡报发现大型或巨型气田。2006年土总统尼亚佐夫在接见德外交部长时说,“10月31日一个拥有7万亿立方米储量的世界上最大的气田浮出水面、它是南约洛坦(southyolotan)气田”。土库曼国家地质公司2007年3月又宣布,在土东南部马雷州奥斯曼构造带“紧邻南约洛坦气田发现远景储量22.8万亿方米的大气田”。这里所提到的“储量”,都是未经勘探的远景储量或区带资源量,是根据少量勘探工作而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预测。按照勘探历程要不断加密勘探工作量,逐步加大其可靠性,由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升级为探明储量。这之中不但要大量投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其早期推测性的“储量”数可以有很大的变化。初步分析时相当大的数量预测储量值在经过进一步工作后可能只有很少、甚至可能没有探明储量。这样的例子在勘探史上屡见不鲜。从这个角度上可以理解曾经宣称过的重大油气发现还不落实,其可供近期开发的探明储量值可能与预测值有相当大的变化,也可能因投资不够而推迟被探明和开发。而分析油气的可开发性或进行不同地区对比时,只能以探明储量为准。4中亚和中东各油气生产国油气资源量对比油气资源量对比时对数字的选择要进行更多的分析。首先,要同类相比。有的国家预测的资源量是“地质”资源量(应乘以采收率才能得到“可采”资源量),而且没有对“可采”进行经济效应的分析。前苏联国家及中国发表的数据大多为此,难以与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测算的油气(可采)资源量数据直接对比。其次,最好用同一单位的系统工作为依据,因为不同预测系统在资料选取、分析方法上的不同可造成数据系统间的相当大的差别。全球多数作资源量对比的研究者大多采用USGS2000年发布的全球测算数据。笔者在采用其数据时还用了其他资料作对比分析。“资源量”是一个对较长期未来的概略性预测,人们多用其在不同地区、国家间进行对比以形成半定量或定性的概念。不同资源量测算值间的数字本身的较小差别不会影响其基本判断。基于USGS2000年的资料,里海及其周边的4个主要油气盆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141.9亿吨,14.56万亿立方米(表5)。从表5可以看出:①滨里海盆地和中里海盆地的相当一部分属于俄罗斯,南里海盆地的一小部分属于伊朗,它们占有的资源应排除在本文讨论的中亚地区之外。但同时还应看到,表5中未列出中亚地区东缘的哈萨克斯坦东部的几个内陆盆地(以图尔盖盆地为大)、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共有的卡拉库姆(阿姆河)盆地及以费尔干纳、塔吉克一阿富汗等小盆地m。它们亦蕴藏有相当数量的石油,特别是天然气资源。综合分析,表5中合计的资源量可作为中亚油气资源量的参考值。②由于整体勘探程度低,在资源量中的待发现资源量所占比例较大,油、气分别为58.4%和66.6%。考虑到表5未包括含气丰富的卡拉库姆,中亚地区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应占资源(总)量的70%左右。基于USGS2000年的资料,按国家计,中亚4个主要油气生产国的待发现资源量见表6。本预测使用资料的截止日期为1995年,由于独立后尚未进行新的工作,中亚地区的测算实际上用的仍是前苏联时期所得到的资料,因为资料偏老、评价值亦偏低。从表5中看出,以待发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占资源总量的58%和70%计,可得出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112.8亿吨和14.653亿立方米,可视为按USGS2000年所评价的偏低值。表6还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量中海上(里海)所占的比例偏高,石油为69.5%,天然气为46.1%。这增加了其勘探开发难度。鉴于表5、表6所依据的资料偏旧,表7列出了USGS2004年发表的里海东侧4国的油气资源量新估算值,其明显缺点是没给出里海西岸,特别是阿塞拜疆的评价值。按表5中资源总量与待发现资源量的比例可推断阿塞拜疆资源总量油、气分别为21.69亿吨和2.727亿立方米,取其整数值与表7的合计最大值相加可近似地得出中亚地区按新资料评价后的资源量:石油为204亿吨,天然气为41.83亿立方米,这可以看成中亚地区资源量的一个上限值。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中亚石油资源量为112.8-204亿吨,天然气为14.65-41.8万亿立方米。上述数值反映出中亚以当量值计天然气富于石油。中东的资源量采用USGS2000年的评价值列于表8。表8的明显缺陷是:①卡塔尔的石油,特别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天然气没有参与评价,后者不仅有大量的油田伴生气,而且亦有独立的天然气田;②没有计算阿曼、也门、叙利亚等国的资源量;③卡塔尔天然气资源量值偏低,新计算的北方气田的探明储量已大于其估算的该国天然气资源量。显然表8中合计的中东油气资源量是一个偏低值。综上所述,以中亚石油资源量112.8-204亿吨计,其为中东石油资源量低值的9.2%-16.6%;以中亚天然气资源量14.65-41.8万亿立方米计,为中东低值的20.0%-57.1%。以中亚石油资源量预测的高值计仍明显低于中东国家沙特,而大致相当于伊拉克的水平;以上述中亚天然气资源量高值与低值的平均(28.2万亿立方米)计亦明显低于中东的富气国如伊朗,而高于沙特阿拉伯。5中亚和中东各油气生产国油气生产和运输条件中亚与中东的地缘油气条件有明显的不同。中亚是一个内陆地区,向其供应各种物资(特别是海上钻探开发平台和特种作业船)的难度自不必说,仅就其产品的出口就是大难题。该区向国际市场的出口较方便的途径是绕道俄罗斯经黑海出口,或经里海,从高加索山区到黑海。这就要受俄罗斯对运能和价格方面的双重制约,还要受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通航能力的限制。向其他方向的出口均有相当大的难度。如向南需跨越高山和高原的阻隔,或经土耳其达地中海,或经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而达印
本文标题:中亚与中东油气资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5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