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概论》第4章课件.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论述•(1)马恩对社会主义未作十分明确的概定,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2)列宁认为从俄国实际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公式”,即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3)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即“单一纯粹的公有制,唯一的按劳分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从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时期。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率先提出要“以苏为鉴”,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论十大关系》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方面关系的重要思想。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济问题:(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产业结构问题)(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管理体制问题)论十大关系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国际: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波兰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的十月事件。国内:1953年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建设的规模与国家的财力物力发生了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没有正确解决。•毛泽东提出:“要根据波匈事件的教训好好总结一下社会主义究竟如何搞法。矛盾总是有的,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东欧一些国家的基本问题就是阶级斗争没有搞好,那么多反革命没有搞掉,没有在阶级斗争中锻炼无产阶级,分清敌我,分清是非,分清唯心论和唯物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明确了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地位;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总原则。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解决途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大会正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理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民主集中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在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路线的主体。•《论十大关系》第一大关系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1、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实际,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内地工业是大力发展的方向,农业是国家工业化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2、第三条工业化的道路:以农业基础,以工业为先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同时把它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同时,也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校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朱德同志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刘少奇同志提出了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等观点;•陈云同志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等观点;1962年邓小平提出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必须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法制。•毛泽东则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科学和教育•毛泽东强调,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刘少奇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1960年,毛泽东亲切会见著名作家老舍等文艺工作者1957年10月,毛泽东观看苏联芭蕾舞剧《天鹅湖》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周恩来同志提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邓子恢同志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关于农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从实践出发,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此外,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还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即使在“文化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党际关系不应当影响国家关系的观点;“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理论成果?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从1965年起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全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六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七十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的四点九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在初步探索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对社会主义认识出现了偏差的情况下,我们党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毛泽东在火车上看河北水利规划图1963年党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十年中虽然发生过严重失误,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这是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导方面。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许多独创性的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1957年下半年以后,党在指导思想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至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政策和措施,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遇严重曲折。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产生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1957年4月到1958年夏的整风运动。•1959年在庐山会议后期,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
本文标题:《概论》第4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7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