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册历史检测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检测题一、选择题:1、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A、进行了土地改革B、粉碎了“四人帮”C、实行了改革开放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3、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4、2015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__周年()A、59B、58C、57D、565、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毛泽东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这些旧物可以断定是_____时期的()A、建国初期B、抗美援朝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以后6、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指()A.扫盲阶段B.小学六年级阶段C.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级教育D.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教育7、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8、右图是我国升空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它的名称是()A、长征1号B、东方红1号C、神舟1号D、探索者1号9、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它是下列哪一国际组织:()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10、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深圳C、汕头D、厦门11、1971年9月13日,叛党叛国,仓皇出逃,最后机毁人亡的反革命集团头目是()A、林彪B、王洪文C、张春桥D、姚文元1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使中国人民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A.三大改造的完成B.新中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3、下列内容与西藏历史发展不相符的是()。A.1950年以和平方式获得了解放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一五计划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D.青藏铁路现已建成通车14、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新中国,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到1957年底,下列不是“一五”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的是()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B.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D.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提前开钻成功16、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第一个五年计划17、有一首歌中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歌词颂扬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一五计划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7、右图画中的文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与下列那一历史事件有关()A.大跃进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文化大革命D.西部大开发19、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A.邓稼先B.杨振宁C.王进喜D.钱学森20、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年底召开。A.1978B.1979C.1980D.1977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2、中国实行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开始A.农村B.城市C.行政机关D.事业单位23、下列关于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24、随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开展,国有企业成为改革的重点。下列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内容的是()A.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B.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5、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的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26、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1982年党的十二大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2年党的十四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27、全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A.2个B.3个C.5个D.7个28、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A.英国侵占的香港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C.英国侵占的澳门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29、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与台湾关系的八项主张中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放弃使用武力B.实现两岸三通C.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0、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A.东海舰队B.北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31、1996年被列入我国“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的高新技术是()A.激光技术B.海洋高技术C.能源技术D.自动化技术32、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使这种说法变为现实的是()A.报纸B.电话C.电视D.计算机网络3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34、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二、填空题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的领导下与朝鲜人民共同反抗美国的侵略,巩固了新政权。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保证战斗胜利和潜伏部队安全,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_____________。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________。2、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____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同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问题,建国后多次在农村采取了重大决策,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校七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他们得出结论: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政策回顾:(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2)1958年,党中央提出“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___________运动。(4)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分析对比:党在各阶段的不同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1)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制度;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2)1955年,全国掀起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3)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历史认识:通过上面的“分析对比”,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三、诊断题:1、1955年,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参加了在印尼万隆的亚非会议,中国代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针。(1)错误:改正(2)错误:改正2、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的是福建、广东两省。那里的农民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1)错误:改正:(2)错误:改正:4、课堂上老师问小明同学:“请回答有关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小明同学这样回答:“中国政府在与苏联谈判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9年,在第26届联大上通过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日打开外交僵局是从乒乓外交开始的。”(1)错误:改正(2)错误:改正(3)错误:改正三、材料解析题:1、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条文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请回答:⑴材料一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而开展了哪两大运动?图一反映的事件结果如何?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举二例)?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⑵依据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又是什么?⑶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11月,一台湾同胞在离开近四十年后终于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图(右图)。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材料四(看图)请回答:(1)造成材料一中母子长期分离的原因是什么?(2分)(2)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了怎样的基本方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4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对台湾和港澳地区政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4分)(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上图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行政区的区旗。(2)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侵占。(3)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________”构想指导下,这两个地区分别于_________年和_______年回归祖国。3、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为我们展现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解说词,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历史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8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