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亲爱的同学:新学期里又学了不少知识吧,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工整书写哟!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将句子中的拼音改写为相应的汉字。(3分)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chèn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duān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2、背诵优秀的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9分)①《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③《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④《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⑤,寒光照铁衣。3、在“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马”为主题的手抄报。(6分)(1)请你仿照栏目一、栏目二的标题为这份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标题。(2分)栏目一:点击马的成语栏目二:吟诵马的诗作栏目三:_____________栏目四:______________(2)请你写出两句吟诵马的诗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至少用上两个带马“马”字的成语,给自己写一句激励性的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外有好多名著吸引着我们,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在荒岛上救了一个人,你知道他叫什么吗?(2分)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5---8题。(12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释文中加点字。(3分)去:决:知:6、列语句中的“汤”字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A赴汤蹈火B汤汤水水C固若金汤D香汤沐浴7、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8、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18分)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中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被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被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去抱她出来,她却死活不肯出来,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的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十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开的泥坑,又哭喊出了一声:“爸——”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了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9如果让你当老师领同学们学习这篇文章,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和你原有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应该确定什么样的学习重点?请列出两条。(2分)10请你展开想像,说说这对残疾父母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什么?(3分)11这两尊“雕塑”震撼人心,请你根据文意给它取个名字。(2分)12找出与“小女孩仍不肯走”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分)13请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并说明理由。(4分)14文章读完了,重读一下会更有味道。如果让你诵读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2分)(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21题。(20分)善待生灵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15、解释词语的意思。(2分)肃然起敬:1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谁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什么?(3分)17、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8、“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19、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那一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的表达方式?(4分)20、“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指什么?(3分)21、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不能摘录原文中的语句)(3分)三写作(50分)2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有一只小毛驴长大了,妈妈让它去学本领。它先去学耕地,可是没有半天,就不愿干了,因为它觉得太累了。于是又去学驮米,哎呀,驮米也不省劲,干脆去学拉磨吧,同样费力,不如去拉车,可车太重……结果,什么本领也没学成。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些什么?要求:1、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二)人教版山西省襄汾县赵康中学邱跃峰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亲爱的同学们,本学期,我们领略了不少名家笔下的人物风采,分享了名人的童年趣事,也一起欣赏了中外的许多著名的建筑,结交了许多动物朋友,感受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那么,你是否想知道,自己能否学以致用呢?请随我来吧!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音:(2分)他虽然很瘦,但精神抖擞.(),目光深suì(),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我顿时感到困jiǒng()不安起来。2根据要求,用古诗文原句填空。(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4)_________________,杳杳钟声晚。(《送灵澈上人》刘长卿)(5)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学作品创作贵在创新求变,不应过分迷信古人,正如《论诗》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照例句再写个句子。(3分)例句:参天大树固然顶天立地,但是,却取代不了小草的清葱漫野。仿句:。4、请你将以下句子按要求扩展成一段完整的文字。(3分)铃声响过,监考老师拿着考卷进入教室,我(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你现在看到有人正捕食野生动物——青蛙,你应该如何去劝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名著阅读(3分)“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瞧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这段内容选自世界名著_______________,作者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的乳名.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3题.(15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7.《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一书。这首诗是________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3分)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2分)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_____通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划横线的句子.(3分)10.文中运用“开”、“坐”、“脱”、“著”、“理”、“帖”词语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11.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7题.(18分)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做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