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单课精练含答案
1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单课精练含答案中考资源网第11课邓稼先一、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___鲜.为人知___鞠躬尽瘁.___锋芒毕.露___热泪满眶.___马革裹.尸___层出不穷.___风悲日曛.___二、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___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péng___断草枯家喻户xiǎo___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常fù___三军三、词语填空中考资源网当之无___死而后______然不同知人之___盖世无___德高望___公而忘___两___清风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中考资源网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六、课内语段阅读中考资源网《“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2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中考资源网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中考资源网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2.试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作用。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考资源网一、给加点字注音衰.微___校.补___弥.高___无暇.___窥.园___迭.起___排衙.___卓.越___二、据拼音写汉字___qiè而不舍___lì尽心血气冲___dǒu牛___qián心贯注3心会神___níng___jiǒng乎不同慷___kǎi淋漓____wùwù穷年三、形似字注音组词暇()___迥()___凝()___契()___瑕()___炯()___疑()___挈()___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仿写: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中考资源网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六、课内语段阅读中考资源网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中考资源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2.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中考资源网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4.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中考资源网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七、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一、给加点字注音深邃.___踌躇..___磐.石___纽.扣___喧嚣.___二、多音字注音组词挑()___荷()___丧()___挣()___()___()___()___()___三、词语填空()人注目杂乱无()零乱不()()不作声()不通风不见()日掌声()动()劳无益四、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1.“你们竟敢到兽穴来抓狮子的毛。”5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到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征有哪些?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现在哪里?4.文章怎样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人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六、课内语段阅读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3.“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什么原因?64.段③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5.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6.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7.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在下面。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作为一个音乐家,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双聪慧的耳朵,而贝多芬却没有,他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请试着谈谈你的理解。贝多芬曾说过:“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联系课文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生命力量?给你什么人生启迪?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给加点字注音简陋.___白皙.___钦.佩___轮廓.___眯.缝___脚踝.___荒谬.___琐.事___二、形似字注音组词籍()___稽()___魅()___谑()___藉()___嗜()___槐()___虐()___三、词语填空()学多识一()即合不()而同忘()所以义愤填()和()可亲惊叹不()寻()作乐四、课文内容填空1.他的眼睛像()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一道墨一样的黑光。2.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的()的目光。尤其是他那()的记忆力和()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4.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的事实或两段()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本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了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2.本文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7六、课内语段阅读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像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就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然而总是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W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是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这段文字刻画了谁的形象?抓住他什么特点来写?2.这段文字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左拉的形象?从中看出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3.结合全文看,对左拉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会有这种安排?4.“他就变得忧虑起来。”说说他为什么而忧虑呢?5.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带有怎样的感情?第15课孙权劝学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辨析古今异义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治(古)_________(今)_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单课精练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