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华师大版
1华东师大历史七(下)复习提纲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2、隋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水、钱塘江)。作用: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4、隋的覆灭: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如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等,劳役、兵役扰的天下骚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是吏部(官吏的选拔考核)、户部(掌管户籍和财政)、礼部(掌管礼仪和科举)、兵部(掌管兵籍和军令)、刑部(掌管司法刑狱)、工部(掌管营造等工程事务)。②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905年被废除。科举制实行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李渊起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2、贞观之治:(1)、原因: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知人善任,虚心纳谏3、君臣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3)、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2)称帝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3)统治措施:①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②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基本国策:1、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2、重视农业和水利建设。3、大力推行并发展科举制。4、善于纳谏和破格用人。(4)、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开元盛世(1)、唐玄宗生平:生于685年,卒于762年,712年即位,在位期间,先后用了三个年号:先天(712)、开元(713—741)、天宝(742—755)。(2)、统治措施:前期: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明君,会做皇帝)后期:怠于政事,淫于酒色,信用小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天宝危机,安史之乱。(昏君,不会做皇帝)第四课唐代的边疆各族(1)唐代的边疆各族1、边疆民族:回鹘、南诏、吐蕃、契丹、突厥等2、民族关系:民族和睦,关系密切3、民族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24、民族制度:设立羁縻州。(唐朝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制度,长官都由当地人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事务。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它的建立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2)文成公主入藏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七世纪,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做了赞普(君主),统一了青藏高原,建都逻些(今拉萨)。2、641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3、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都长安1、布局及功能:宫城、皇城、外郭城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皇城: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外郭城:是居住区(坊)和商业区(市),长安城的坊和市是分开的。2、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二、玄奘西行1、生平:唐太宗时期人,原名陈祎,玄奘是他的法号。2、西行目的:求取佛经3、成就:取回佛经,撰写成《大唐西域记》三、中日交往(1)、鉴真东渡1、生平:(688—763),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2、目的:传播佛学3、东渡概况::六次东渡,被尊为律宗初祖,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4、意义: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2)、遣唐使:概念:日本对赴唐使者的称呼。作用:对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功绩。第七课辽、宋、西夏、金并立1、辽、宋、西夏、金政权简表政权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完颜阿骨打赵构时间916—1125年960—1127年1038—1227年1115—1234年1127—1279年都城上京(内蒙古)东京(河南开封)兴庆府(宁夏银川)上京(黑龙江)临安(今浙江杭州)民族契丹汉党项女真汉备注金和北宋联合灭辽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成吉思汗在灭西夏前夕病死,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朝1276年元朝占领南宋临安,1279元朝灭南宋2、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3、北宋:①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②统治措施;限制武将权力。转向文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地方分裂因素,加强中央集权,如杯酒释兵权。③宋与辽的和战:1005年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④宋与西夏的和战:1044年宋夏和议,此后宋、辽、西夏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的复杂政治格局。4、南宋建立和岳飞抗金①岳飞抗金:正义性,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②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和金订立,此后形成南北对峙的基本格局;在相对和平的形势下,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南方社会经济更有长足的发展。3第八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的条件①南方战乱较少,有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②北方人口南迁(劳动力和技术)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2、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表行业部门发展地位农业生产工具秧马、翻车适应水田的新式农具和灌溉工具土地垦辟圩田农田和水利结合的杰出创造农业作物占城稻水稻成为南方第一位的粮食作物,“苏湖熟,天下足”棉花从淮河流域扩展到长江以南地区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手工业纺织业丝织业两浙跃居全国首位棉纺业我国手工业发展的划时代兴起制瓷业景德镇制瓷我国瓷都造船业海船、河船制造技术居于世界前列。商业货币北宋交子、南宋会子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第九课宋代的城市生活宋代城市的发展1、名城、中心城:开封、杭州、苏州、武昌2、规模:城镇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增长特点:突破坊、市界限,突破时间限制,出现“鬼市”(夜市)二、宋代市民的衣食住行宋代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北宋开封的城市风貌,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开封的城市风貌,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衣食住行衣料麻布:大众丝织:富家棉布是新兴的衣料主粮:北粟麦南稻米肉类:北羊南猪饮料:茶酒房屋:城市瓦房、农村茅屋家具:靠背椅、高桌子百姓:独轮车、畜力车官宦:轿子三、市民娱乐活动的发展1、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通俗化、大众化2、娱乐中心:瓦舍(瓦肆)、勾栏唐代中叶——五代时期唐中期安史之乱,五代战乱纷争,人口大量向南迁徙,加速南方发展经济重心加速南移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辽、西夏战乱,金灭辽、灭北宋,人口大量南下,南宋建都江南,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成定局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东汉末年——东晋初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人口流动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43、主要的娱乐活动:说唱、舞蹈、杂技、戏剧主要的体育活动:武术、相扑、球类(蹴鞠)、水上运动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中秋第十课元朝的统一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的建立(1)铁木真:(1162—1227),统一了蒙古,1206年蒙古各部推举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1227年他在攻灭西夏的前夕病死,其子孙继续向西向南扩张,兵锋最远到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了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他被毛泽东喻为“一代天骄。”(2)元朝的建立和统一①127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②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大元”③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④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⑤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流亡政权,统一了全国。(3)文天祥抗元:①抗元的正义性:反对蒙古的掠夺和虐杀,是正义的。②元朝统一的进步性: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③文天祥的精神: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和高风亮节等,值得继承和发扬。二、元朝的民族政策1、政策: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分为不同的等级。2、目的:为了维护蒙古族的特权,强化统治。3、后果:加深了民族矛盾,激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断反抗和起义,促使元朝统治走向崩溃。三、元朝的制度1、经济:改革蒙古旧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2、政治:①中央:设立中书省,同时管理大都及周围地区②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西藏是特别行政区,由宣政院管理,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④元朝后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四、元朝的对外交往①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同时是世界性的商业大都市②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③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第12课明请两朝的专制统治专制统治文字狱原因措施作用原因特点后果明1、元亡原因之一是君主专制不够强有力2、社会矛盾错综复杂3、蒙古贵族南下骚扰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中央:罢中书,设内阁皇权空前强化朱元璋猜疑读书人,怀疑读书人语带讥刺朱元璋开文字狱之先,片言只字,捕风捉影许多文臣蒙冤而死清1、加强清王朝和君主对全国统治2、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的工具严厉镇压反清复明思想;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康、雍、乾三朝次数之多,处罚严,为历朝之最窒息思想,毒化风气,阻碍文化发展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一、戚继光抗倭:1、倭寇:日本的武士2、戚继光抗击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家军”3、评价: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历史上的台湾:①三国时: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②隋朝:隋炀帝派朱宽率船队到达流求③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2、西方入侵:17世纪20年代荷兰、西班牙侵入台湾,1642年荷兰独占台湾3、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攻打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以“大明招讨大将军”名义接受荷兰投降,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统治。三、雅克萨之战:1、沙俄入侵2、1685年、1686年康熙帝两次用兵雅克萨3、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条约是两国政府都承认的平等条约,从此中俄边境保持了长期的和平。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5一、盛世疆域1、收复台湾:1683年郑氏政权降清,台湾回归,巩固了国家统一。2、康乾盛世:康、雍、乾三朝无大的战事,赋役有规,财政丰裕,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史称“康乾盛世”3、疆域四至:北至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及南海,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西越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二、对西藏的统治1、历史上的西藏①、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②、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③、明朝设乌斯藏都指挥使司,监督地方行政事务2、清朝对西藏的管理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平定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③、雍正时设立驻藏大臣(作用:有利于西藏的安定和清朝的统一。)三、对新疆的统治1、历史上的新疆①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班超出使西域,东汉重建西域都护。②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华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