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优化训练北师大版
用心爱心专心-1-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优化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______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明清前期手工业生产兴盛,盛世时期,中国的贸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称为_______差。答案:康乾盛世顺2.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______,对内坚持“________”政策,压制打击_______,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______因素的萌芽。答案:禁闭国门重农主义工商业近代化3.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A.5个B.6个C.7个D.8个思路解析: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六个。它们是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答案:B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A.陕西B.山西C.山东D.江西思路解析: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除安徽形成商帮外,山西也形成商帮,即徽商和晋商。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康乾盛世”是指A.康熙帝在位B.康熙和乾隆在位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D.整个清朝前期思路解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中间是雍正在位时期,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答案:C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A.一亿B.两亿C.三亿D.四亿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数据的记忆能力。明后期中国人口已接近2亿,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三亿。答案:C3.“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这一变化发生在A.隋朝初期B.宋朝中期C.明朝末年D.清朝初期思路解析:明朝末年,“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答案:C4.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C.鄙薄科学技术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思路解析:愚昧自大、故步自封使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答案:B5.在整个封建社会前中期,封建政府对人口的控制非常严格,不允许随意流动,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一旦随意流动而丢掉户籍,被政府捉到,就被罚做官府的奴婢。那用心爱心专心-2-为什么到明朝中叶以后,人口流动性增大了?思路解析: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所决定,明朝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基础发生松动,迫使封建国家改变统治政策,对人口的控制松弛。答案:在明以前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国家一直以土地和人丁为双重标准征税。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的加速,人口数量的激增及流民反抗的加剧,封建国家越来越难以束缚农民于固定的土地之上,直接向农民征收人口税更加困难,旧的标准很难维持下去。明朝中叶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既减轻了农民的一些负担,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雍正初年正式废除了人丁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更加松弛,所以人口流动性增大。●志鸿教育乐园不敢怕了教导员是一个十分严厉而小气的人,同学们既怕他,也恨他。他知道这种情况后,想缓和一下关系,于是召集同学们开会。在会上他指着一个同学问道:“都说你们很怕我,其实我挺平易近人的,你说说,你怕我吗?”这个同学生怕他背后使坏,于是很坚决地说:“不怕!”教导员很满意这样的回答,他又问另外一个同学:“你怕我吗?”这个同学也赶紧说:“不怕。”连着问了几个人,都说不怕。教导员的脸上都乐开了花。突然他发现了一个同学心不在焉,于是突然点了他的名字,然后大声问他:“你怕我吗?”可怜这位同学吓得脸色都白了,他看着教导员,哆哆嗦嗦地回答:“我,我,……我不敢怕了。”●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是A.明朝前期B.康熙时代C.康乾盛世D.明中期到清前期思路解析: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是从清朝康熙到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答案:C2.1700~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几位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五思路解析:1700~1820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答案:A3.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A.扇贝B.白银C.银票D.黄金思路解析:明清时期,由于中国大量的物资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世界一半的白银留入中国,导致白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答案:B4.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最早出现在A.广东B.北京C.江南局部发达地区D.山西思路解析: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的局部地区开始出现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C5.明朝中后期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现象是①商人地位上升②苏州机工罢工,要求加银③“苏城……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用心爱心专心-3-思路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解答该题首先要从历史阶段特征上认识到新的社会发展趋向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然后同下列历史现象一一对照。也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分析一下有没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东西。从该题的四个选项看,都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答案:A6.多次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的清朝皇帝是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人物言行的记忆能力。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并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答案:B7.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状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清朝的闭关政策完全阻止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五个C.明代前期以后,中国的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D.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思路解析:本题为顺向判断题。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并不是完全断绝对外交往,在正当的对外贸易中,中国还处在顺差地位,故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故B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明代中叶以后,而不是前期以后,中国的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故C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只有D项的说法符合历史实际。答案:D8.阅读下面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完成(1)~(3)题:(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的能力。答案:(1)清朝前期(2)闭关政策(3)一定程度上有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9.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危机,联系明清时期主要的内外政策全面总结即可。答案:体现在:①统治者愚昧自大,故步自封;②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历史发展;③农民起义;④英国对清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的危机加深。教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优化训练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747 .html